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李利敏

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李利敏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小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教育体系,其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密不可分。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也随之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全方面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明白其中的内涵。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式教学,逐渐将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明确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引言

如今,不少学生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有的学生连写信的格式、称谓都不知晓;在写作文时,不会使用成语,更别说是名句了。这造成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和情感上的疏远,我们培养了一批无根的孩子,传统的道德规范正在流失,传统的中华文化正在断层,学生们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因此,我们大声呼吁:要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渗透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生而言,适当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件极为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不仅仅要学会语文,而且还应该懂得如何学好语文。据不完全统计表明,中国的国民阅读量较之于世界各国,已经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了,因此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中国的很多大学生现在都已经读不懂《红楼梦》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中国学生读不懂《红楼梦》,正如同英国学生读不懂莎士比亚,俄国学生读不懂托尔斯泰一样,证明了国民的阅读能力的严重退步,是值得反思和警惕的。中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适当地阅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类的知识,汲取中国的优秀文化的精华,并且能够更加懂得中国历史,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一个学生应该懂得汲取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优秀文化的影响和带动下实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拥有更加丰厚的人文素养。

2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教育机构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但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理念依旧相对传统,部分教育机构评判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依旧是考试成绩,进而导致部分教育机构中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日常教学中更注重课本内的知识点,进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内容。此外,部分教师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并不深刻,进而导致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得不到深刻的讲解,从而导致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无法全部发挥,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课本中的许多古典文化内容都是这样,作文语文学科教学,教师不应该只教会学生搜寻其中的“考点”,更应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学作品中体现的诗人的情怀和精神境界,这样学生学习到的是“学问”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而且“学问”,是真正能够内化为学生文化素养的,在其人生中更能长久地发挥效用的因素。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3.1组织实践活动,传承爱国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语文教师,切不可局限于课堂教学,应主动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如,在端午节来临之前,笔者组织学生们搜集端午节的由来,学生们在搜集与整理端午节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也能增加对端午节的理解,深刻意识到端午节这个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因此端午节在给别人祝福时就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应说“端午节安康”。在此之后,笔者又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资料,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观看武术比赛以及划龙舟比赛。此后,笔者让家长们带领学生参加包粽子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明确的分工:学生提前准备好包粽子的粽叶,并由家长给孩子讲解包粽子的方法和步骤。这个过程中,通过开展丰富的民俗活动,学生们亲自包粽子,参与、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并深入了解了端午节的深刻内涵,最终也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利用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中秋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中秋节有哪些别名?中秋节的来历?哪些著名人物写下了与月有关的诗词?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又有哪些?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以网页、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交流。还可以吟诗词、赏明月、吃月饼……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3.3加强传统文化修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所以教师必须首先要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多多阅读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并运用最新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借用声音、影像、画面等手段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深入地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从汉字、句子、故事情节、蕴含的道理等各个方面入手,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精神。

3.4加强传统语文趣味训练

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训练内容,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中国的茶壶常饰以字画,让人们可以一边细细品茶,一边玩味壶上字画,增添乐趣。有一种茶壶壶腰(或壶盖)上一圈就写了五个字:“可以清心也。”可别小看这五个字,这五个字可以组成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意境: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还有一个故事:据说纪昀编纂《四库全书》时,皇上曾命他题纸扇,纪昀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乾隆一看,沉着脸问:“怎么丢了一个‘间’字?”纪昀接过扇子,看了看,镇定地说:“没有丢字,皇上,这是一首词。”说完,就读了起来———请想一想,《凉州词》少了个“间”字,怎么通过改变停顿变成一首词?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这样读来别有趣味:“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项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语言训练的趣味性以及诗与词之间的区别。类似的训练还有: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些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3.5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想要教给学生一滴水,自身要有一桶水”的教学原理普遍被人们所了解。该观点在传播和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亦是如此,教师要自身先深刻的了解到传统文化的本身才能够更有效的向学生渗透。转变以分数为标尺的传统教育理念,主动并且积极的接受新教育理念,全面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氛围影响下,学校教育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明确非常重要,增强其学习主人翁意识,老师发挥着引导作用,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语文学习中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

结语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主要的论述和分析对象,讨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适当地融入到自身的语文教学体系中,使得学生能够在优秀文化的陶冶下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不断推动自己语文各方面的素养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国文学的深沉热爱。因为有了优质文化的影响和带动,学生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懂得应该如何选择读好书。

参考文献

[1]赵世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11):53.

[2]万利利.在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浅谈[J].好家长,2015(4):79.

论文作者:李利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李利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