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受制“三重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猪论文,三重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成本增加 环保约束 疫病频发
养猪业进入高成本时代
日前,笔者从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获得的一份猪业分析报告明确表示,中国养猪业的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饲料紧缺和人力成本上升,导致综合生产成本高企,这正成为生猪养殖面临的一块坚冰。
“在生猪生产方面,对成本影响比较大的两个突出问题是‘无料养’和‘无人养’。”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济民表示,所谓“无料养”,即饲料资源特别是粮食安全将长期困扰包括生猪在内的畜牧业的发展。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饲料粮占粮食的比重将分别达到45%和50%,饲料粮问题将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
而“无人养”即农村劳动力短缺对畜牧业的影响已经显现。“以前养猪是看是否有钱赚,即‘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现在养猪则是看和外出打工相比哪个更赚钱。”王济民说。
“不让养”下的环保约束
在高成本之外,生猪养殖还面临环保制约,用王济民的话来说就是面临“不让养”的困境。
据王济民介绍,目前国际上已开始对大规模养猪进行限制,我国台湾地区对于环境污染、集约化养猪采取了新的税制,欧盟也采取了养殖规模与农田种植规模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德国和法国原来是养猪大国,后来因为环保原因而退出养猪大国之列,让位于荷兰,但现在荷兰的相关环保措施也日益严格,欧洲的养猪业正向东欧国家转移。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透露,未来环保部可能会将养殖企业污染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而由于养殖业免税,养猪业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正在成为一项“厌恶性产业”。
疫病:猪周期的幕后黑手
此外,近年来疫病的频繁发生也成为影响生猪供给的幕后杀手。
在马闯看来,生猪养殖最敏感最头痛的是疫病。业内有种说法,疫病在2007年引发了养猪行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即散养户的快速退出,在2011年则引发了生产力的调整即供应量的下降。而在这两次调整之后,猪价分别突破其前期的历史高点。
王济民也对笔者表示,“不敢养”即重大动物疫病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据其介绍,近年来各类重大疫病在我国时有发生,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特别是2004年的禽流感危机给家禽业养殖户造成了严重损失;而2005年发生在四川的猪链球菌病和2006年蔓延全国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了生猪生产下降和价格的剧烈波动,严重影响了生猪业的健康发展;而去年的疫病则对今年的生猪供给造成了很大影响。“散养户越养病越多、死得越多,所以一般人不敢养,从而被迫退出。”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乔玉峰称,养猪业的难点是病,并预计明年春季的疫病会比较多。据业内人士分析,冬春期间发生疫情的概率比较大,因为疫病与气候的关系比较大,气候异常如变冷等将可能引发疫病。
联系电话:029-8703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