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劳动力过剩、失地农民返贫等各类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路径是发展新型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其重点。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特色缺失等问题,本文以贵州省赫章县中营、中寨村旅游小镇建设规划为例。通过对其产业资源与发展目标的分析,以乡村现状为基础、以存在问题为导向、以农户长效增收为核心、以少数民族聚居区特色旅游产业为支撑、以改善乡村整体环境及特色风貌塑造为重点,打造“富、学、乐、美、和”的美丽乡村。以期为我国中西部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多民族;乡村;建设规划
引言
我国农业部早在2013年将“美丽乡村”建设列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同时在党的十八大中进一步明确了以乡村旅游业推动和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部署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安排。始终围绕着“重产业增收和集体经济、重技能和乡风培育、重文化拓展和村民自治、重设施完善和村容优美”的“四重”策略,以自然和乡土特色为根基,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保护乡村特色风貌,使成为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性美丽家园。
1 项目概况
项目所处的赫章县东接壤毕节市、纳雍县,西抵威宁县,南靠六盘水市钟山区,北部与云南省镇雄县、宜良县毗邻,总面积为3245平方公里。本次规划涉及的中营、中寨村隶属于赫章县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位于赫章县东南,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故少数民族文化所特有的蜡染刺绣民族工艺品、彝家砸酒成为发展民俗旅游业的基础。
项目所属的赫章县有可乐遗址(夜郎文化)、平山森林公园、哲庄战斗遗址等大批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旅游资源。但整个区域缺少以乡村为主题的景点布局,项目紧靠全国唯一的韭菜花带,更为项目发展乡村休闲民俗游带来机遇。
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名山大川出胜景之下如何打造旅游目的地?
在自然条件、人口集聚度、产业基础等都相对薄弱的地区,如何创造吸引点?
特有的少数民族景观与节庆等文化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地区内景区服务业发展条件同质化,定位需要总体统筹
2 项目规划目标和思路
2.1 项目规划目标
项目通过对建筑、道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空间环境等的综合整治,以提升村庄整体环境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旅游和村庄各项建设全面发展为目标(见图1)。
图1:项目规划总平图
2.2 项目规划思路
规划以现状为基础,问题为导向,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富民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为支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特色风貌塑造为重点,进行本次村庄规划。计划在淡季推出旺季的延伸产品线及针对特殊群体的主题旅游活动,带动旅游服务设施的持续利用。通过对原住居民日常活动与旅游服务设施共同开发使用的原则,以功能整合为导向,改善现有建筑风貌,美化环境,建设景观节点,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形成完善的功能构架,使之成为具有自身运营能力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3 案例建设规划专项
3.1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美丽乡村人居及旅游环境
规划将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为切入点,对村落布局的调整及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为主,完善交通、市政和公共服务等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为基础,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的安定和谐,为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3.1.1 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在根据当地村民日常活动的出行要求,在原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加强未来各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道路规划布局依照村庄地势走向进行布置,以优化村庄内部道路、方便村庄内之间的联系为主,将交通进行有效分流,形成外部道路分级的分流与村庄内部禁止机动车通行的限流两种交通方式。为了满足游客体验的需要,结合现有路网构成了完善的景区游步道,其主要包括农业观光和采摘步道、景观观光游步道等两大步道体系,增加区域旅游产业链的丰富度与深度(见图2)。
图2:项目交通组织图
3.1.2 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依据乡村旅游发展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需求,同时与大韭菜坪景区的公共服务资源有效共享。因此规划将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集中布置,形成五个村级的公共服务中心。同时以公共服务中心为核心,在其服务半径内规划了数个居住组团。规划将商业服务业设施主要集中于中寨、中营中部区域,既服务于村民,也服务于游客(见图3)。
图3:项目服务设施分布图
3.1.3 市政设施规划
本区域水资源较为丰富且水质优异,规划近期在靠近大韭菜平区域新建一座蓄水池并引山泉作为补给水源,远期则集合赫章县城乡供水统筹规划,依靠出入城区道路干网系统为各片区供水。
规划在中寨村南侧结合村庄布局一处生态污水处理设施,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从而形成人工生态湿地,并依靠湿地内生长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生态处理。项目采用缓冲式自流排水模式,通过道路两侧明渠或暗渠进行雨水汇集,并将其就近排入河道。
为了保证区域居民生产生活及景区开发的电力要求,项目在村庄南部规划一座10KV变电站,同时采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作为电力资源的补充,实现“就近生产、就地消费”。
3.1.4 环卫设施规划
本项目以“村收集、乡转运”的方式,在村内设置垃圾收集点、废物箱进行垃圾收集,通过规划的两处垃圾转运站统一运送至赫章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同时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以及广场、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垃圾分类箱,其间距按照150-200米设置。在规划范围内共设25处公共厕所,主要结合广场、村庄干道、人流密集区配建。
3.2 项目街巷及院落整治规划
3.2.1 院落整治规划
现状农居前庭院大多仅为硬质铺装,其经济性和景观性严重缺乏。规划倡导由地方政府统一对“庭院经济”产业进行布局,鼓励村民对其庭院内的部分土地进行改造,通过栽植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兼具的花卉和果蔬,在丰富庭院景观及改善村庄风貌同时,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改善农户生活水平。当具有经济基础后,可在自家内发展农家乐,将果蔬、花卉、农家乐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庭院经济”。
3.2.2 街巷整治规划
本项目街巷的整治规划重点在于打造一个舒适的功能性开放空间。
首先,对所有破损道路进行翻新和修补,确保其使用功能,同时对所有主干道进行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分割,在车行道两侧设置人行道,并沿其设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其次,对村庄主要干道进行景观提升,以树木、地被种植为主,局部为台阶或硬质铺装。着力打造村庄入口处的景观节点,设置与当地文化结合的标志性构筑物。
3.3 乡村建筑建设规划
规划建筑物的大门都采用颜色、形式与建筑协调收的边处理,门楣、山墙面、屋檐处添加民族装饰构件,檐口下粉刷色带,体现民族特色。室内外的楼梯统一采用木质扶手。
3.3.1 汉族建筑改造
在本规划中将原有的平屋顶统一改为小青瓦坡屋顶,保留部分已贴瓷砖的墙体,其余部分采用白色涂料并在墙面添加900mm青砖墙裙以丰富立面。建筑窗户采用铝合金材质,并设置木质窗棱和窗框。
3.3.2 回族建筑改造
在对回族村民居住的建筑物改造中,主要通过在其屋顶增加回族元素的飞檐和宝鼎,并保留现状石板屋顶和墙体,对破损部分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其他墙面统一粉刷为亮黄色,并添加900mm青砖墙裙。而建筑物的窗户采用木质窗框以及青蓝色木质窗棱,在窗框外添加拱形装饰图案。
3.3.3 苗族建筑改造
对苗族村民的建筑改造时,通过在其建筑的屋脊添加苗族特色的宝鼎图案和牛角等象征性图腾,并用椰褐、青灰色线条丰富立面。针对部分有二楼平台的建筑,可根据其功能增加座椅餐桌等设施。
3.3.4 彝族建筑改造
针对彝族村民的生活习惯,在部分建筑屋顶根据建筑功能增加屋顶花园,利用砖红色木质包边丰富立面,而在屋顶则是采用具有彝族元素的飞檐和宝鼎。
4 结语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土民风的保护与发展、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赫章县中营、中寨村旅游小镇建设规划为例,通过建设少数民族聚居区特色旅游产业,达到改善乡村整体环境及特色风貌,打造“富、学、乐、美、和”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杨松柏.宜章县瑶岗仙镇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05.
[2]谭少华,田杰.美丽乡村理念下的旅游集镇建设规划策略探讨--以习水县三岔河乡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14(4):47-48.
[3]周轶男,刘纲.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分区层面村庄规--以慈溪市南部沿山精品线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13(11):33-38.
论文作者:沙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7
标签:乡村论文; 村庄论文; 赫章县论文; 项目论文; 设施论文; 建筑论文; 美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