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论文_张涛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论文_张涛

渤海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13;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2771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谁能更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更快捷并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谁就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大的优势。那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一、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了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特设了一个“今天我来当老师”环节,让每节表现突出的学生去帮助那些在操作中有困难的学生。学生都争相表现,争当“小老师”,通过这个环节既培养了他们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又帮助了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多、老师不能一一辅导的难题。另外,我将学习信息技术课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互助。并通过组际竞赛、男女生分组比赛、优秀作品展示会、大显身手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参与其中。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样,既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二、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中,我坚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进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

1.快乐式教学法。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从“要我练”变为“我要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利用大屏幕投影仪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进行键盘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金山打字软件中的“青蛙过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击气球”等一些积分闯关游戏,让他们按指法、键位、字母的相互关系去练习。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马上进入实际训练。另外,在训练中要加强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在讲解鼠标操作时,可以利用windows中自带的纸牌、扫地雷等游戏来练习鼠标的操作。这些游戏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能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2.化整为零法。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为此,我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满足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愿望,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如一节课要讲网页中的水平线、背景、背景音乐的制作,先讲解水平线的插入,讲完之后立刻安排3分钟的时间学生进行练习。接着安排怎样设置背景内容的讲解,讲完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5分钟的设置背景的实践训练。在实践训练中要注意个别提问,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教师的授课内容走。接着安排设置背景音乐内容的讲解,再一次安排学生进行5分钟的设置背景音乐的实践训练。最后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本节课要点。这样虽然每一次讲得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3.互助学习法。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孩子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造成学生个体之间很大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一点就通,举一反三;但是还有不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愿意动手操作,或者接受能力不强,对教师的授课听不明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接收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就会无事可做;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接受不了。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在教学中观察、发现学得好的学生,并注意培养,让他们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和老师分配的任务去帮助那些操作上有困难和操作不当的同学,起到一个小老师的作用。由于同学之间语言贴近、易于沟通,使得所有人在很短的时间内都掌握了课堂知识。

4.任务驱动法。“任务”是指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设计得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心理情绪。在设计“任务”时应具体考虑怎样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和小组协作的形式、怎样根据教材将所学的知识点设计成有层次的个性化学习知识任务,并根据知识点来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多样性任务。任务的设计要紧紧联系他们周围的实际生活,联系他们的学习,要体现任务的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要预测学生对这些任务会出现怎样的心理反应,以便有效保障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和课堂学习环境。如在讲授《演示文稿的美化》一课时,就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这一部分内容的课件和已美化好的演示文稿。上课开始,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演示已美化好的演示文稿,通过漂亮的演示文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教师向学生演示已制好的课件并告诉学生如何在学生机上使用,最后让学生一节课内利用模板、背景和插图将上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进行修饰和美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习使用模板、设定背景、插入图片等方法修饰和美化自己的演示文稿。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让学生多动手,从操作中、从实践中去领会方法,而不是靠教师的长篇阔论、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而且更可以去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师作现场指导。而多操作,多动手,也能对各种基本的操作,如鼠标运用、键盘的使用,变得越来越熟。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桌合作画出“三角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三角形”会画了,其它的五边形、八边形等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了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此外,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孩子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如在学习“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和背景颜色,这两个词语学生不易听懂。我是这样来打比方的:“我们画图画,要用纸和笔。在电脑中画画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的颜色、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了学生的理解,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好。这样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容量大、任务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不但学到知识还要学到学习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时刻注意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更有效地利用课上的时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练习。

论文作者:张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论文_张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