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论文_杨颖锋

“工程力学”课程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论文_杨颖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3)

摘要:工程力学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文章结合“工程力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产生该问题的根本原因:缺少兴趣。介绍了几种提高学生学习“工程力学”课程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质量;学习兴趣;人文因素

引言

“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科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理论力学中的刚体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的内容,该课程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强、概念和公式繁多、内容晦涩抽象等特点,致使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该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下或者大学二年级上,其主要原因是:(1)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和物理这两门公共课的基础。(2)为学生学习诸多后续专业课程做好准备。

1“工程力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工程力学”课程课堂教学基本都是采用“多媒体PPT+黑板板书”的方式,仍然是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老式方法,且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课堂上给予学生思考问题和练习的时间不够,课后作业形式单一,学生也应付了事,日积月累,导致学生厌学,教学效果不佳。

1.2实验教学环节不同步

三江学院有些专业的“工程力学”课程开设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基于各种原因,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工程力学”课程的实验只能放在大二,到了主校区后才能补上,这样就造成实验不能同步安排,只能先由教师进行理论上的讲授,学生填鸭式地接受,将本可以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习兴趣的实践环节落下了,即使回头再补,达到的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1.3“工程力学”课程体系过于细化

“工程力学”课程在实际讲课时,过于追求课程理论的完整性,过分注重课程内部之间的连贯和协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够,忽视了当今社会需求的是应用型人才,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对该课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1.4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基于“工程力学”课程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公式繁多且计算量大等特点,以及学院有部分学生因为专业调剂,理科基础相对薄弱,认为“工程力学”课程就是中学物理的延续,没有很多新鲜的内容,致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抵触的情绪,随着学习内容的慢慢深入,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还有一种现象是:现在的很多学生对于大学开设的课程(不单是指“工程力学”课程)都不感兴趣,平时压根不学习,来读大学的目的只是为了一张文凭。对于第二种情况,兴趣二字根本就无从谈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高“工程力学”课程学习兴趣的方法

2.1教师对学生要善于肯定,多交流,帮助学生建立学好该课程的自信

从学生的生源质量和“工程力学”课程自身的特点这两个方面来看,为了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厌学、弃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善于肯定、不断鼓励。对学生而言,有了肯定、有了自信,自然就有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同时,要主动多和学生交流,既可以消除师生之间存在的隐形屏障,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又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利于及时地解决问题和教师自身的完善。

2.2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工程力学课程组教学队伍由10人组成,教学队伍中有4人赴国内外高校交流学习,3人曾获得中国力学学会优秀教师,增强了教学与科研能力。该课程教学团队具有良好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是一支年轻化的团队,平均年龄36岁。主讲教师多年从事工程力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为了使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教研室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或引进中青年教师。课程教学团队重视梯队建设,培养年轻教师,目前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1.8%。对新开课的教师,教研室均组织课程组从教案、习题到讲课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定;对团队中其他成员均采用不定期地听课及向学生问卷调查和评教等方式检查其教学效果,并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安排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同时按时召开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团队成员参加由中国力学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的“中国力学大会”、“全国塑性力学大会”、“力学课程报告论坛”、“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高等学校基础力学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以及学校举办的“优秀课程示范教学沙龙”、“混合式教学研讨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学习,青年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都能承担相关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提升教学方法与手段

当前信息化智能化的蓬勃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重要的变革机遇,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堂已经成为时下人们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而“混合式学习”也成为教育创新的一个热点,它整合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体验。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如何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本质上是由两个相关的理念组合而成———个性化学习和基于能力的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养成了学习自主性、对自身进步的归属感,以及指引学习的后续能力。我校工程力学课程组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实行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力学素质的同时,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有效地、恰如其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和编制了自己有特色的、实用性强的课堂教学电子教案和实验课教学电子教案,以及网上的教学资源,同时注重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使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注意引导学生思维。

结语

综上,要提高学生学习“工程力学”课程的兴趣,远不止这几点。作为一名专业基础课教师,在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前提下,还要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在授课过程中注入人文因素,引导学生发掘力学之美,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楚锡华,徐远杰.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探讨[J].力学与实践,2014(1):117.

[2]顾娟,陈平,孙鹰,等.通识教育理念下基础力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1):43.

[3]范钦珊,殷雅俊,陈建平,郭光林.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创新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3,(5):23-25.

作者简介:杨颖锋,男,民族:侗,职称:学生,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专业:工程力学专业。

论文作者:杨颖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工程力学”课程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论文_杨颖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