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必须依靠实践思维_系统思维论文

解放思想必须依靠实践思维_系统思维论文

解放思想必须凭借实践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已为时人所共识,然而怎样才能有效地解放思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待深入探索的难题。要科学地分析和解答这个难题,就不能不研究解放思想的最切近的基础,不能不研究这个最切近的基础又如何推动解放思想的机理。我认为,解放思想必须凭借实践思维这一最切近的基础,实践思维决定着解放思想,我们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并呼唤着实践思维。

一、解放思想的最切近基础是实践思维

解放思想的最切近的基础,为什么不是事物和实践的发展,不是理论思维,而是实践思维?

事物和实践的发展固然是解放思想的最终意义上的根本基础,但不是解放思想的最切近的基础,因为从事物和实践的发展到解放思想,不是机械的直观的反映过程,而是一个必有某种思维参与其中作为中介的能动反映过程。在事物和实践的显著发展面前,为什么有的人会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有的人仍墨守陈规、思想落后,并没有必然地导致解放思想的结果,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头脑中缺乏实践思维。

何谓实践思维?实践思维是围绕实践过程、以思考和解决实践问题或现实问题为直接目的的理性思维。其外延包括实践前思维、实践中思维和实践后思维。实践前思维是指为把理论、指导思想付诸实践而进行的逻辑推演、计划制订、方案选择等思维活动,通常把这些思维活动概括为实践理念方面的思维活动。实践中思维是指把实践的主体、客体、工具和方法加以系统整合的思维。实践后思维是指对实践结果进行成败得失的评估,进而对指导实践的思想、计划、方案进行真假与否的检验,反馈校正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可能出现的失误时的思维活动。

单纯的理论思维不是解放思想的基础。首先,从思维的系统方面看,理论思维有脱离现实,陷于自我封闭的可能性。尽管理论思维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也不能不包含一定的客观内容,但亦有可能因理论思维的自我构造能力过强而导致自我封闭,导致与现实和实践的分离。

其次,从思维的过程看,理论思维以理论问题的选择和确定为起点,以理论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归宿。理论思维若离开实践思维及其成果的中介,就会脱离实践及其需求,不能产生对实践和现实真正有价值有新意的理论归纳,不能占有有现实意义的实证材料,不能检验实践思维及其结论的真伪。

第三,从思维的方法看,理论思维以概念阐释、判断证明、推理论证的方法为主,能够澄清概念含意、理顺概念关系、建构理论体系。但这种清晰的概念体系是排除了复杂的实际因素按理想化法则建构的,与实际的进程有着巨大的差别,若想仅仅凭借理论思维的方法来求得实际的结果,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可能是南辕北辙。

实践思维何以能成为解放思想的最切近的基础?这是由实践思维区别于理论思维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实践思维的基本特征有:(1)实践思维的现实性——是指实践思维以实践为基础,着眼于新的实践、现实生活的生动发展,着眼于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性质。(2)实践思维的具体性——是指实践思维对现实问题采取具体分析和具体解决的态度和方法的性质。(3)实践思维的中介性——一是指实践思维在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之间起中介作用;二是指实践思维在实践理念和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之间起中介作用。(4)实践思维的操作性——是指实践思维既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那么其所提供的设计、计划、蓝图、方案、举措等,理应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5)实践思维的实效性——是指实践思维对理论或理念的应用,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无不着眼于其结果对主体的实际效果之性质。(6)实践思维的开拓性——是指实践思维对于从旧理论、旧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于新实践理念的产生,对于新实践的尝试,都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

正因为实践思维具有上述基本特征,所以实践思维能够成为解放思想的最切近的基础,即成为解放思想和实践之间的中介性的基础。正是在最切近的和中介性的基础意义上,我们认为,实践思维是解放思想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实践思维为什么能成为解放思想的生长点?这是因为它能把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产生新的实践理念;又能把新的实践理念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产生新的实践结果;而新的实践理念和新的实践结果,都是实践思维的产物,都可以被包容在实践思维系统之中,为解放思想提供源源不断的源泉、动力。

实践思维为什么能成为解放思想的突破口?因为,第一,实践思维的系统具有开放性:它对于实践和现实是开放的,它开放地思考实践和现实中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经验,它的思考结果可直接经受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及时反馈和校正,从而开放地发展自身;它对于新的观念、理念、观点、思想、方法也是开放的。正由于实践思维具有这两个方面的开放性,因此能够突破旧理论、旧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建立起新的观念、理念、观点,进而形成新的思想系统。第二,实践思维的过程具有现实性:它是以现实问题的选择和确定为起点,以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归宿的,因而能够始终紧密联系实际,不断产生对实践和现实有意义的新思考,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有助益的新材料,对指导实践有价值的新结论,并能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应用、检验和发展。第三,实践思维的方法具有实效性:象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标准检验、实效标准评判这样一些实践思维的基本方法,对于突破旧思想的束缚,促进新思想的创立,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实践思维推动解放思想的机理

以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实践思维和解放思想都是人类活动系统之中的两个子系统。实践思维子系统的要素主要有:(1)对象是现实问题;(2)主体是实践思维者;(3)目的是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4)方法是实事求是、一般和特殊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具体解决、实践标准检验、实效标准判断等;(5)结果是新的实践理念和新的思想实验以及新的实践结果。

解放思想子系统的要素主要有:(1)对象是受束缚的思想,头脑中的旧观念,思维中的旧定势,行为中的习惯势力等;(2)主体是解放思想者;(3)目的是使思想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4)方法是既破又立;(5)结果是思想的解放。

由此可见,实践思维子系统和解放思想子系统在要素方面,除方法基本相同外,其余是有较大区别的。在人类活动的系统中,实践思维子系统所处的地位要比解放思想子系统更为基本和重要。如果把人类活动系统的结构比喻为一座大厦,那么实践就相当于大厦的地基。实践思维相当于一层楼,思想及其解放则为一层楼之上的上层建筑部分了。正是在此意义上,把实践思维看作是解放思想的最切近的和中介性的基础,而实践是解放思想的最终意义上的根本基础,也是实践思维的根本基础。

在人类活动系统中,实践思维和解放思想的相互联系则在于:

1.相互依存:没有实践思维或没有解放思想,便不能构成人类活动系统。没有实践思维,就没有解放思想,犹如没有一层楼就无二层楼;没有解放思想,也就无所谓实践思维,而沦为庸人思维或盲目实践。

2.相互渗透:实践思维中渗透有解放思想的成果,解放思想中亦渗透有实践思维的成果。

3.相互作用:实践思维在中介性和最切近的基础意义上直接决定着解放思想的发生、性质、内容和变化;解放思想又反过来给实践思维以氛围改观的刺激,以观念更新的促进。

4.相互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实践思维的结果(即新的实践理念、新的思想实验、新的实践结果)转化为解放思想的源泉、动力;解放思想的成果则转化为实践思维的理念、胆魄和闯劲。

以人类活动的矛盾运动观点来看,总体上是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的无限循环而又不断前进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有其若干个不同的侧面,“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从感性具体到理性抽象,又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昭示和首肯的。我们从实践思维推动解放思想的角度,亦可以作类似的抽象和提炼,即从实践经实践思维到解放思想,又从解放思想经实践思维到实践这样一个矛盾运动过程。在这样一个运动过程中,实践决定实践思维,实践思维决定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反作用于实践思维,实践思维又反作用于实践。这样一种三个要素的矛盾结构及其运动过程,同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结构及其运动过程,更为接近和相似,在矛盾运动的机理上是一致的。

但是,应当看到,实践思维在人类活动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比较特殊的,不能简单地用物质和精神、实践和认识的二分法去剪裁。由于实践思维是实践和思维的结合,因而在性质上既有实践的现实性特点,又有思维的理智性特点,是合二为一,是一分为二基础上的合二为一,因而是实践的认识(包括思维)二分法之外的第三者,类似于猿和人之间的猿人,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半导体。虽说实践思维能决定解放思想,但这种决定作用不同于物质对精神、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实践思维的决定作用不是第一性的,而是中性的。

总之,实践思维的性质是现实性和理智性的统一,是中性的,即既非物质第一性,也非精神第二性的。实践思维的地位居于实践和理论之间,是二者的中介。实践思维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对思想解放、理论更新有决定作用,二是对实践有直接的可操作的指导作用。

三、改革开放时代呼唤实践思维

改革开放时代正在呼唤着实践思维。诸如“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这些都是典型的实践思维,并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十五大报告中所号召的:“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不仅是实践思维的传神写照,而且道出了实践思维的宏旨和真谛。

为什么改革开放时代要呼唤实践思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首先是由改革开放时代的基本内容所决定的。就对外开放这一方面而言,由于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方针过久,因此打开国门后就遇到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情况,靠本本、靠理论、靠传统、靠祖宗解决不了,只有靠实践思维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同样,在对内改革方面,我们遇到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或没有讲清,或没有讲对的问题,例如,能不能搞“一国两制”,科技是不是“第一生产力”,这没有讲过;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讲清;搞社会主义是用计划的办法搞,还是用市场的办法搞,这个问题没有讲对。很显然,对上述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没有讲清或没有讲对的问题,我们就只有靠实践去突破,靠实践思维去厘清和解决。

其次,是由改革开放时代里所面临的种种重大实践难题所决定的。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历史,重大的突破不是靠本本,不是靠理论思维,而是靠实践,靠实践思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兴办沿海经济特区,开办股票市场,尝试股份合作制,都是从实践的需要出发,先干起来再说,然后再加以总结、规范、推广。实践先行、实践突破、实践至上,正是实践及实践思维解决了种种重大实践难题,开创了不断前进的工作局面和伟大事业。歌德说过,理论总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正是在此意义上,理论思维总是灰色的,而实践思维之树常青。在迅速发展的社会实践面前,理论至多只能扮演薄暮时分才起飞的猫头鹰角色。

第三,是由改革开放时代的解放思想任务所决定的。要完成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解放思想;而要解放思想就不能不依靠实践思维。战胜“两个凡是”要靠实践检验标准,破除姓“社”姓“资”要靠“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而实践检验标准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都是实践思维武库中的重武器。有人指出,自1978年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已经有过三次大的思想解放,第一次冲破了“个人崇拜”,第二次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冲破了“所有制崇拜”,三次解放贯穿着一条反“左”主线。如果此说不虚,那么在三次大的思想解放中,靠什么占胜“左”倾、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靠的就是与教条思维、本本思维反其道而行之的实践思维。

改革开放时代所呼唤的实践思维,自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渊源,但堪称当代中国实践思维典范的是邓小平的实践思维。邓小平的实践思维不仅具有现实性、具体性、中介性、实效性、操作性、开拓性等实践思维的共性特征,而且还有卓然超群的思维特点,因而应当成为当代中国人学习、领悟、掌握和运用的实践思维典范。如果当代中国人都普遍地掌握了和广泛地运用着实践思维,那么解放思想将不再是一个时代性的难题,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将在广大人民中失去市场,成为昨日黄花。

标签:;  

解放思想必须依靠实践思维_系统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