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与可借鉴的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高技术产业论文,经验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科技产业一般是指知识密集型产业,为区别于传统产业,高科技产业又称为新兴产业。美国国会预算局据此列出了8类高科技产业:药品、工业有机化学制品、计算机、电子器件、通讯设备、导弹及航天器、飞机及其部件、仪器仪表,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联邦政府高度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从70年代中期以来,尼克松、卡特、里根、布什以及现任总统克林顿都积极倡导优先发展科学技术。
里根1987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美国竞争力的基础。”要求增加科技预算和对国民智力开发的投资,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进而提高美国经济竞争力,确保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建立科学技术中心、增加国家科学基金、制定技术开发分项计划、支持民间的研究开发、增加经费预算、加强企业和国家研究机构的投入、促进技术扩散、支持国防工业技术向民用转移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布什执政期间,也提出:“高技术是美国经济活动之源泉。高技术革命将使美国的工业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他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增加科技投入,1992年研究与开发预算金额比上年增长了13%,国防和民用研究与开发以及基础研究预算分别增长14.5%、9.5%、8%;二是提出了民用和国防关键技术发展领域,并制定专项计划予以支持;三是鼓励国家实验室与工业界合作,促进技术成果的工业化和商品化;四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世界市场中的美国知识产权;五是鼓励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促进科技信息交流。
克林顿早在1992年9月竞选期间,发表题为《技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竞选宣言,主张政府要多参与民用技术开发的指导,降低国家对军事科研投资的比例,研究与开发经费军民的比例由六四开改为对半开。1993年初就任总统后,又推出了《以技术促进增长:一个振兴经济的新方向》的研究投资计划,准备在未来4年中增加170亿美元投资,发展21世纪经济上具有战略地位的新技术,以图提高美国产业的竞争力,重新振兴美国经济。具体措施与设想有:一是大幅度调整联邦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结构;二是建造全国性“信息高速公路”,提高信息通讯的质量、数量和速度,奠定21世纪发展的基础;三是重视技术转移与创新,政府将直接参与公司的活动以支持某些重要工业。
二、美国高科技产业有关政策与措施
美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重视应用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帮助大学和工业界建立各种科研联合体,努力推广先进技术;2.积极扶植和鼓励创新,并大力帮助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3.鼓励外地企业来本地经营,吸收好经验,积极开发本地资源;4.加强教育与培训,既重视高级科技人员的培养,又关心普通职工的培训及基础教育。
为贯彻上述政策,美国各地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项:
1.建立决策与咨询机构。各州都建有科技决策与咨询机构,其成员一般包括政府、工商界和科技教育界人士。这些机构或属于政府部门、或是半官半民的团体。实践证明,半官方机构(如麻省独立的科研管理实体)既能监管计划,又能在某种程度上摆脱政府的干预;即有一定的权威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
2.加强科技工程教育和重视职业训练。为满足高科技产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各州都十分重视科技与工程教育,高科技产业园区是全美人才最密集的地区,如在达拉斯通讯走廊,就业人员中的70%受过高等教育,50%以上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由于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高技术公司的员工都能自觉地参加业余技术培训和业务学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哪里有丰富的高技术人才资源,哪里才能发展高技术产业”,“哪里有高技术产业,哪里的经济才能保持增长。”
3.资助大学搞研究,促进院校与企业合作。美国的高科技园区大都位于著名的大学和国家实验室附近,以这些大学和国家实验室作为“人才源”、“技术源”、“信息源”辐射高科技产业园区的高技术公司,从而带动它们的发展。如波士顿128公路高技术产业走廊紧密依托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等,加州“硅谷”依托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何塞大学等。美国各州(县)政府为大学提供资助,提高其研究能力,鼓励大学同工业进行合作研究,以大学为基础,建立工——学联营科研中心。
4.实行优惠政策,扶植新兴产业。为加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各州都在财政或金融方面普遍采取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美国明尼苏达州政府对该州技术走廊的中小企业的技术纯收入给予减征30%的课税优惠,克林顿政府将以65亿美元的税收减免政府鼓励企业进行研究与发展。对小企业在先进技术方面进行长期投资,还对其资本增值税给予50%减免。贷款优惠和提供风险投资资金。美国政府1954-1980年直接向小企业提供无偿信贷和贷款162亿美元,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向高科技园区内的高技术产业提供风险资金,为高技术企业代理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硅谷聚集的全美近50%的风险投资公司,实践证明,风险投资机制成为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三、美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可借鉴经验
美国之所以成为西方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称霸世界,与它较早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建设高技术产业园区所取得的成就是分不开的,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基本经验。
首先,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地位。克林顿政府在大批政府项目下马、压缩的前提下;联邦研究与开发经费将在4年内增加170亿美元,充分反应出美国政府对科技的重视。通过发展高技术,提高美国经济竞争力,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从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模式看,美国高技术产业园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发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例如硅谷、波士顿128公路高技术产业走廊;另一类是在政府直接支持下和合理规划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如费城大学城中心、马里兰科学园、明尼苏达技术园、达拉斯通讯走廊、新泽西科学园等。
第三,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结合,高技术计划重心从军工转向民用。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发端于国防科研与军工生产。战时的“曼哈顿”计划和80年代“战略防御计划”(星球大战计划)对美国的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州“硅谷”和其它许多科技园区的崛起与昌盛,得益于军工技术的发展。在硅谷,高技术公司拿到的订单有近50%来自国防部门,这极有力地推动了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同时,科技园区也对推进国防技术、军工技术向民用的转换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促使国家实验区和大学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做出了重要贡献。克林顿政府提出今后研究重点转向民用高技术,准备以4年时间减少军工技术发展的费用。1993年财政年度预算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军民比例为59:41,计划到1997年军民之比为1:1。
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克林顿政府为振兴美国经济而制订的高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的科技发展战略从军事转向民用的重大转折。其设想是通过计算机和光导纤维把美国几千所大学,几百万个公司和企业,1.25亿个家庭以及政府机关,医院图书馆等联系在一起,取代目前美国通信主体的铜线网,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家管理、教育、工作以及生活方式。“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美国经济振兴的关键,也是美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领先的象征。
第四,实行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相结合,鼓励中小企业开发民用高科技。美国认为发展高技术产业,既要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又要充分利用广大中小企业的潜力。克林顿政府的科技政策鼓励中、小企业搞风险投资,开发具有商业化目标的民用高科技,并帮助中、小企业获得国立实验室的技术成果,所有726家国家实验室的信息和技术向社会开放。
最后,推动政府——大学——工业界相结合。美国认为,加强政府、大学和工业界三方合作对发展高技术产业至关重要。许多州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大学——工业界联合科研中心或科技园区。政府在高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