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运动医学康复与健康专业建设的探讨论文_刘星1,崔燕2

医学院校运动医学康复与健康专业建设的探讨论文_刘星1,崔燕2

刘星1 崔燕2

1、泰山医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山东 271000;2、莱芜市钢城区颜庄中心卫生院 山东 271103

摘要:运动医学康复与健康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但是其前身可追溯到90年代设立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因此,运动医学康复与健康专业在体育院校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本文通过对运动医学康复与健康专业的详实阐释,并提出了如何更好的推进运动医学康复与健康专业水平的提高,以期更好的推进健康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运动医学;康复与健康;专业建设

前言:

运动医学康复专业是教育部设定的特设专业,是体育学与康复医学相交叉、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康复治疗技能,并具备一定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随着国际医学的发展与深入,我国在许多方面都需要与国际接轨,康复医学这门新兴的学科也不例外。尽管如此,我国现有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一、国内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康复医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发展了30多年。特别是最近10年发展迅速。全国新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高等学校从2002年到2013年新添81所,而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有40所。虽然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但是其前身可追溯到90年代设立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因此,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在体育院校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我国现有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服务能力严重不足,运动意外伤害以及残疾人康复的多样化需求和目前所能提供的康复服务存在较大差距。卫生部门下属的医院康复医学力量较强大,以前主要分布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的康复科,康复科虽与内、外科等临床科室同为二级科室,但由于受市场经济、国家康复医学发展起步较晚、国家医疗机构整体水平较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临床等基础建设方面尚处于较低水平等因素影响很多医院对于康复科发展不重视,且大部分康复费用难以纳入医保支付范畴,进一步限制了病人来源。

二、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建设完善措施

1、利用区域优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运动医学康复与健康专业是体育与医学相互交又的学科,医体结合专业的办学关键是能够充分运用当地合理有效的资源,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具备较丰富的保健、养生、康复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保健康复技术,具有一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能适应企业需要的“保健有技、康复有方、体质有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完善课程设置

(1)精简课程,一些专业课改为选修课,并补充临床医学基础、临床技能等课程。(2)规划内容,医学院校的康复治疗学课程,需加强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的教学。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课程虽然没有规范统一的要求,但可参考国家规定的运动康复体系、WCPT和《 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教学指南》 中骨科与运动康复系列或者运动防护师相关课程进行调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提高实验课比例,增加临床实践,加强学生实操水平。而运动医学康复与健康专业,重点侧重运动系统康复治疗,在实习时建议添加骨科见习,运动队康复实习等等。

3、丰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重要环节。传统课堂上教师的 “独角戏” 更不适合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运动康复专业,而应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以“问题”开始,引发学生学习、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以问题为结束,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考核方式上,教师也应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在考核时间上,而非只是单纯的期中或期末考试;在考核内容上,每门课可分配在理论、实践操作、幻灯片制作和讲解及实验报告部分,避免学生考试的突击及作弊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4、优化师资队伍组合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对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学研模式进一步发挥了校企双方的人才资源优势,为创新运动康复科学研究、开发运动康复、培养服务于运动康复产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运动康复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由于运动医学康复专业是与医学专业互相交叉渗透,课程设置中开始了一部分的医学学科,这部分的课程大部分也可以由具有教师资格的医生担任,因此,构建校企医组合的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

5、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1)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实习是检验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以运动医学康复专业知识为背景步入社会、融入社会的一种途径。为了完成 “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必须开辟多渠道、多层次的实习基地。实时了解各单位的需求,把握专业未来发展方向,为各运动队、俱乐部及医院量身定做人才,解决就业难题,提高专业知名度。

(2)开展技能比赛

运动医学康复专业是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每年定期对该专业大二、大三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多种技能竞赛,量化评定竞赛成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每个人的得分最后确定小组总分。技能比赛可以为教学培养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和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成败的试金石。

(3)随代表队训练,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运动医学康复专业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结合自己的体育选项课自觉组队参与到学校及各二级学院或班级各代表队中,并随代表队一同进行相应运动康复的课程训练,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强化其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实践,从而更好的实现学以致用,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奠定良好的基础。

6、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我国各医学院校都先后在各级医院建立了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临床实习创造机会。除此之外,还与一些合作单位、企业开展了运动损伤性疾病相关康复方法的项目研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和教学成果的转化,对本专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也在试着建设自己的康复中心,增强学生对本职工作的理解,增强学生就业的综合实力,进而促进本专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医学院校的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与各附属医院的医疗保健康复科的联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学科内的学生而言,他们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真正的得到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锻炼与实习的机会,从而尽早的进入到了工作状态,使他们更好的了解了专业所学的实际用途,为全面进入工作状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运动医学康复与健康专业属于康复范畴,它是康体结合的最好体现,发挥着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各个院校应加强相互沟通,交流经验,在专业建设上,应允许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我们应该从中“求同存异”,并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制定科学培养计划,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的有用人才;在面对专业建设的困难时,我们应当同舟共济,加强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本专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胡精超,赵斌.我国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09).

[2] 刘军.运动康复和健康专业实践与理论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07).

[3] 王永亮.民族医学院校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发展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2,(09).

[4] 王晓曦.医体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04).

论文作者:刘星1,崔燕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医学院校运动医学康复与健康专业建设的探讨论文_刘星1,崔燕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