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课堂的整合意义论文_莫燕玲

信息技术在高中课堂的整合意义论文_莫燕玲

莫燕玲 广西梧州岑溪市第三中学 543200

【摘要】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以此推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方式的变革。如何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个话题现在已越来越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的普遍关注,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高中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意义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147-01

高中时期是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信息技术在高中时期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而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的高效整合,能够为高中时期的学习质量提升带来更加强大的推动力。因此,掌握将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的高效有效整合的策略对于提升高效课堂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将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相整合,学生能够接触科技的力量了解获取更多学习资讯,不仅能够丰富学习途径,并且能够提升学习效率。

如何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作为学校领导,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要把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深化《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课题的研究,继续探索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加大软件投入的力度,丰富教学资源。

二、“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即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意味着存在一种与传统的教育环境发生作用的活跃倾向,它的性质决定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及如何适应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

三、“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意味着将信息技术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找出哪些教学内容用传统手段不能达到或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教学材料已不局限于印刷在书本上的文字和图形,出现了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网上教学节目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用于教育和学习的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课堂内使用的教科书和教学辅导书,课外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如书店和图书馆里的各种图书、博物馆和科技馆中的展品、科研机构的科研报告、各种媒体的新闻与社会信息等。在中学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基本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中学阶段专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另一种之把信息技术的教学直接融到其它各科的教学当中,在学习其它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我国现行的中学教学中,基本都是分设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四、“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现代中学教育,应坚持“生本主义”教学原则。以生本为主教学的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己学习、互助学习的课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教士”,而是与学生一体学习的课堂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伙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交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给学生向“电子老师”请教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为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的学主要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几乎没有,教师的教学媒介也是少的可怜,“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教科书”是全部的教具,教学形式也是“填鸭式”。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的发挥。忽略了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效率也是一直提而不高,真是事倍功半的教学。

五、开展课题研究,探讨教学整合的方式和方法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水平在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各个学校差距很大,要真正实验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各地区、各学校就要因地制宜,围绕“课程整合”开展课题研究,在现有人力、物力的基础上,促进本校、本地区范围内力所能及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只有给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研究任务,才能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动力,有了动力才能调动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当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在分配任务的同时,要给于充分的经费保障和学术支持,给你教师研究课题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便达到预期到目的。

与传统教学不同,高效课堂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地位的互换,并且需要做到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充分整合到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来。因此,实施良好的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的整合策略是保证现代化高效课堂开展的重要因素。除以上所涉及到的策略外,还可以采取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方式来提升高效课堂教学效率等措施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的有效整合。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中的整合已经成为高效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

论文作者:莫燕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在高中课堂的整合意义论文_莫燕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