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信息化_农业论文

21世纪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信息化_农业论文

21世纪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信息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农业现代化论文,农业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S-01;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275(1999)04-0215-03

回顾我国历史发展的三个历程: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综观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必将出现的趋势是:从农业现代化走向农业信息化;从现代化农业走向信息化农业。其理由是:

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与判断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工具以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为基础到以知识技术和信息控制装备为基础的转变过程。

农业信息化有三个明显的特点:①农业信息技术在其它技术序列中优先发展;②信息资源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农民更注意用信息指导生产和销售;③信息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据预测,当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附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时,就认为农业实现了信息化。

2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1 国外农业信息化推动着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农业信息化初始阶段可以从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算起。美国在农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50—60年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农业科学计算:70年代主要用于数据的处理和数据库的开发;80年代以来,应用重点是知识的处理、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与自动控制的研究与开发。目前,欧美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上应用最快最广的领域有以下方面:农业信息处理和获取、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信息实时处理。农业中得到应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网络、人工智能、多媒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在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影响下,我国从80年代以来,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有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部1994年开始筹建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已初具规模,已有1000多个县入网。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大多数县配备了微机用于信息管理。全国已建成了一些大型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优化模拟模型、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预测预报与农业估产已取得显著效果。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研究的“小麦管理计算机专家决策系统”可使小麦增产6%—25%,降低成本4%—8%,增加效益15%—30%;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应用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的“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使我国草地的资源管理由过去常规方法上百人10年完成的工作量只需7天即可完成,经3年运行,节约经费1669万元;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所研究的“农业专家系统”已在全国六七个省市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

2.2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主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节约农业资源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是核心内容。农业资源,例如土壤、土地、气候、植物和水等是广泛分布在地球表面、而且不断地变化的自然资源。要想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就必须掌握它们的分布、性质及其利用的变化,并取得现时性资料,这用常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科学实验已经证明,只有运用包括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空间分析技术、模拟模型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综合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业资源信息系统,才有可能及时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现时性的环境资料,并为领导或经营者提供决策咨询方案,以提高领导农业生产的主动性。

2.3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支撑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正在向信息化时代迈进,现代信息化技术正在迅速地向农业领域渗透,建立农业信息科学势在必行,而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条件。同时,电子技术、机械工程学、生物工艺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化学的进步使农业信息革命成为可能。

2.4 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激起了农民对信息需求的空前高涨

农民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多变的农业市场的压力与自主决策的困难。目前,很多个体农民购置电话,甚至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市场信息,了解最新农业技术。

总之,科技的进步,农业发达国家的影响,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革,使农业信息化成为可能,农业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当前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农业信息化是我们目前认识到的农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和完成也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农业信息化建设将是历史上最为复杂、知识高度密集、设备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大规模综合集成的系统工程,而现有的技术、设备与资金等条件都与之很不适应。因此必须根据《决定》精神把有限的资金和技术用到最急需而又最有可能取得最有效益的地方去,当前应针对以下几个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3.1 建立综合的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基础数据库

目前,国内农、林、水、气、土地和环境等部门都将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开展这项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建立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数据库(以下简称数据库)。为了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必须及时更新资源数据信息,保持数据库的信息现势性,否则数据库就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统一部署,组织有关力量,立即着手建立数据库,建成后可供各部门使用,节省大量资金,并可集中力量维护仪器。

3.2 研究和开发应用性的专家系统

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上,首先是对传统和经验性的生产管理实行量化、规范集成和智能化,形成各种农业专家系统或辅助决策系统。目前美、日、巴西和欧洲一些国家开发出此类系统100多个, 用于育种栽培、施肥和灌溉、饲养防疫、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国内也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但技术集成、作物生长机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化,系统决策的准确性与实用化还有距离,适合我国特定自然环境、品种特点的作物、畜禽水产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亟待加大研究力度。

3.3 开展精细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所谓“精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又叫精确农业, 精准农业),就是将现代化信息高新技术与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农学、农业工程装备技术集成应用于农业,获取农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精细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热点,这是利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定量获取田区内影响作物生长因素及最终生成的空间差异性信息,运用科技手段调控,以达到对田区资源潜力的均衡利用和获取尽可能高的产量,所以又称3S技术。3S及Internet应用是国外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发达国家在大型拖拉机上配置GPS以进行耕作已较普遍, 如德国的EUROSOFT公司开发的LANDDATA,美国的ASB公司开发的AGINFO, 大大增强了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我国也已在开始研究,科技部在筛选“面向21世纪解决16 亿人口食物安全的关键技术”项目, 组织 S—863农业高技术领域发展计划研究以及农业部948引进项目立项中对我国“精细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我院要密切注意这一动态,抓住机遇,组织力量,申报课题。

3.4 开发设施农业管理软件

设施农业是指人们依托现代工程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以最小资源投入,营造可供农业生物生长的环境,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工厂化方式进行动植物生产的高效集约型农业生产活动。在以色列、加拿大、日本、荷兰等国家发展十分迅速。无论是人工水产养殖、畜禽繁育和饲养、园艺、苗木等生产、还是某些大田及经济作物,都在不同程度地将各种设施用于上述各项事业的科研和生产。我国的设施农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温室中管理技术的软件开发几乎是空白。因此,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难题。

3.5 建立完善的信息市场体系

信息市场包括信息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及农业信息咨询业。从1995年开始,农业部开辟农情信息网络,将1000多个县的农情包括农产品、化肥、农机的价格、农田耕种面积、土地墒情等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以便各级管理部门以及各地农户了解市场行情。

1996年开始,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全国15个部门与单位,开发了“农业专家决策与信息技术系统”,系统预计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可向社会发布世界农业技术发展的状况。我国在种植业、水产业、林业、粮食储藏等方面的技术资料以及农业科研、教育、人才结构等方面的信息,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实用技术。这些系统已经初具规模,但要逐步完善,尽快投入使用。

收稿日期:1999-04-25

标签:;  ;  ;  ;  ;  ;  ;  ;  

21世纪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信息化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