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观_科学精神论文

弘扬科学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观_科学精神论文

弘扬科学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论文,世界观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精神论文,弘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1]这段论述充分阐明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的重要性。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之一。

一、科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精神”一词是由创刊于1915年1月的《科学》杂志最早使用的,也是《科学》杂志长期坚持传播的。“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也”。[2]“科学精神就是指科学的本质和主旨”,“严格地说,科学精神是近代科学的产物,是人类文明中追求真理的优良传统,只有在得到理性精神与实证精神共同支撑时(二者缺一不可),才有真正意义的科学精神”。[2]竺可桢先生于1939年2月把科学精神概括为“求是”二字。“求是”即“求真”。[2]

所谓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中凝炼和提升出来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体系。它源自科学活动,但又不为科学工作者所专有。它蕴涵着深刻的内容: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开拓创新、勤奋不息的进取意识,独立思考、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3]

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和理论突破,如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康德的星云说和赖尔的地质说都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创立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几乎涉猎了人类的全部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然后进行科学地概括,批判地吸收,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它第一次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深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趋势,因而是有史以来最科学的世界观。这个理论的创立过程本身就是“求是”、“求真”的过程,就是科学精神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精神的结晶。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需要普及科学知识

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首先必须普及科学知识。“据不久前一次按国际通用标准进行的调查,我国公众科学素质达到标准的仅占人口的0.3%,而欧共体1989年就达到4.4%,美国在1990年就达到6.9%,差距显而易见。”[4]可见普及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普及科学知识应是全方位的,但又是分层次的。对于一般公众,要从哥白尼所创立的太阳中心说开始;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人,要从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及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内容开始;而对于在决策层的领导者要对科学前沿的新进展进行宣传。因为新的科学成果不仅产生了新知识,同时也产生了新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主要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原则彻底贯穿于自然观和历史观之中。而唯物主义自然观又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近代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阶段。19世纪的自然科学理论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科学根据,20世纪的自然科学发展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但在公众当中较系统地学习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人较少,要让广大公众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要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要特别宣传20世纪自然科学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如粒子物理、宇宙学、生命科学等所取得的新进展。因为20世纪自然科学的新突破,不仅引起自然观发生变化,而且也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使人们思维方式从因果性走向偶然性,从精确走向模糊,从时空分离走向时空统一等。因此,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通过自觉、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理论化的世界观,并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内在的自我修养,进而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

三、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更需弘扬科学精神

1.在整个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对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在科学方面曾建立起内容丰富的实用科学,如: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在天文学方面,汉代已有了关于太阳黑子、新星、超新星的明确记录,对日食、彗星、北极光也均有记录,天文观测已成为历代相继的传统。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特别是公元1054年对超新星的记录已为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极为丰富,西汉时成书的《九章算术》记载了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求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记载了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它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我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技的杰出贡献。中国科技史的奠基者李约瑟博士曾赞誉:“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从宋朝、元朝到明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由中国人创造的约占58%。直到公元18世纪以前,中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世界前列。通过这些史实的介绍,不仅弘扬了科学精神,而且还能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产生民族自豪感。

2.科学精神把知识追求和道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把科学实践活动和道德境界提升结合在一起。人们在追求真理和真知的同时,也在追求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过程中,也在给人类树立崇高的理想榜样,激励着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科学家探索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科学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世界一流科学家的伟大人格,正是他们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科学精神赋予了人类崇高的道德境界。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7年因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获诺贝尔奖。杨振宁还曾荣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和鲍尔奖金。他在规范场和其它方面的杰出贡献“对20世纪下半叶基础科学研究的广大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杨振宁在现代物理学中取得的成就是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也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6]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以他渊博的知识和对人民事业的热忱,为组织领导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7](P31)他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以科学家王淦昌为代表的“两弹一星”科技群体形成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7](P166)同时,袁隆平、吴文俊等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都值得发扬光大。

各种媒体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弘扬科学精神,要大力宣传科学家追求真理、淡泊名利的典范;宣传科学家不畏劳苦、不计名利、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崇高品德;宣传科技工作者的“四种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国家表彰“两弹一星”功臣,表奖袁隆平、吴文俊的科技业绩,是弘扬科学精神的最有影响的举措。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不会自发地产生,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和引导。只有掌握科学知识,具备“求是”、“求真”的科学精神,人们才会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

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就会形成正确的立场和观点,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就会克服浮躁、功利主义,做到踏实工作;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就会按科学规律决策,按科学方法进行管理,提高决策与管理水平,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也就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它是指导人生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指南。人们就会把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一往无前、务求实效、无私奉献的精神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因而就会自觉地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在全社会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社会风气就会明显好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因此,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是至关重要的。

标签:;  ;  ;  ;  

弘扬科学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观_科学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