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彩俊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青龙桥小学 444324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9-120-01
教学艺术,从广义上说,既是教书的艺术,又是教育学生的艺术。作为艺术是鲜明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的和谐统一。这种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什么是教学艺术,简而言之,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讲究艺术,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下面仅从教学语言、教学情感和教学氛围谈谈个人见解。
一、“语言”是教学的艺术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往往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个语文老师更应该在语言上下功夫。
一切艺术都是通过形象去反映事物的,教学艺术同样需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语言不会像绘画,雕刻或舞蹈以线条、色彩、音响、旋律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语言与这些比较起来就抽象得多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需要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因此,单调的讲解,缺乏形象的干瘪的语言,会使学生厌倦乏味。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设法使自己的语言能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我记得上《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能认真听讲,我便这样设计一段教学语言:同学们,我们靖安是全国aaaa级示范森林公园,我们这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空气新鲜,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同学们一定热爱自己的家乡吧,可是有一个地方的山水更具特色,想不想去呢,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去参观旅游,我相信同学们肯定会有收获的。那就是《桂林山水》,老师随机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要去旅游了,请认真欣赏,不要错过重要环节,参观完后老师要提问的,看看“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否事实,同学们可认真。教室几乎是鸦雀无声,整节课效果特好。可是,作为艺术不但要有鲜明的形象,它更要有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情感是课堂的命脉
师生的情感融合不是靠一时一刻就能够建立起来的,而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般的情况不可能出现朱赤一般的平衡相近的学生,差生难免会有的。要爱这些差生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这些学生中,有的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有的是由于行为习惯差,屡教不改。因而受到大部分同学的歧视和部分老师的不重视而表现出一些逆反心理,即“破罐破摔”。在他们的心灵上有着失去了同学和老师对他们“爱”的平衡。他们中的有些闪光点还受到埋没,是多么的不公平。这就需要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老师的扶助教育,去唤醒那些既将迷惑的心灵。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更应该去接近、关心、了解和发现他们各自的情况。一旦他们在某些方面有了进步,就要即刻抓住给予肯定、鼓励,并提出新的希望、要求,帮助他们不断进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同学们在关心爱护着他们,他们与同学平等了。曾记得有一次一个差生说要上厕所,我心想,刚上课就要上厕所,是不是撒谎,再说同学都在笑他,于是我毅然点头,并从口袋拿出一包餐纸给他,叫他快去快回,我当时可以看出那学生的眼里对我充满了感激,当时,我似乎觉得我是一位好老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现在看来这是我们每位老师所应该付出的,给予每个学生关爱,是我们老师的责任,那天那位学生上课很认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有关教师的教学规则》中,就谈到“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事实也是如此,教师的感情,对儿童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
三 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教学手段形式的多样化,是教学艺术所必需的。但这些手段并不是“a+b+c”的凑合、堆砌。只是为了表面热闹,不断地变换手法,把学生搞得眼花缭乱才表现出艺术,那样势必会走上形式主义的歧途。真正的教学艺术必须忠实地服务于教学内容。如:教学方法上的启发式教学法、迁移教学法、激励教学法等,诸多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围绕着教学而服务,但课堂如果没有生机,教学效果就会很差,学生会很厌倦,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想办法活跃课堂。一堂有氛围的课,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是上学期期末的一堂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是“修改病句”,学生一看黑板上的六个病句,脸上的神色有点黯谈,此时我想,学生怎么了,复习就不需要认真吗。于是我灵机一想: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内容就是看看谁是高明的“医生”,谁是“庸医”,根据黑板上的内容,如果你能把它们全部修改正确,并且写出病因,那么你就是华佗再世;如果你一个也改不对,就是草菅人命的“庸医”哦,看看班上是华佗多呢,还是庸医多,话音刚完,教师突然活跃起来,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脸上露放出灿烂的笑容,每个同学在争夺“华佗”的美称。这节课,同学们做得特别认真,而且正确率很高,因为同学们是带着胜利的喜悦,做得有滋有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有位作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真是真理呀!这正是教学艺术的真正体现。
四、朗读导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要让小学生单一地从课文中去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点很难。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创设情境,激活储备,使学生对言语对象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产生共鸣。“情”是文章的命脉和灵魂,教师的引导是学生与教材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要引导学生沉浸课文的意境之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
例如我在教学《凡卡》砍圣诞树一节时,为了引导学生读出凡卡和爷爷在一起时的幸福快乐之情,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曾有过和文中的凡卡类似的经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们的思绪飘得很远,有的想到在童年的冬夜,和小伙伴们去捉鸟的情景;有的想到下雪的冬天,大伙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有的想到了在寒冷的冬天,在冰冻的河床上溜冰的情景……此时孩子们已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俨然把自已当成了文中和爷爷砍圣诞树的凡卡,自然在情感朗读中也能入情入境,真正做到情动而辞发。
《第一场雪》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呵!好大的雪啊!”怎样读好这个句子中的“呵!”呢?教师没有生硬地让学生反复朗读,而是这样启发诱导:“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当你早上开开门,发现那么大的雪,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会发出什么样的惊叹?”学生在结合自身经验之后进行联想,再读的时候,效果就会更好。
总之,娴熟地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的艺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教育效率的提高。当然,这得有赖于教育者良好的语文基本功和良好的素质。
论文作者:邓彩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学生论文; 艺术论文; 同学们论文; 语言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9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