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苏联模式思潮研究述评_政治论文

非苏联模式思潮研究述评_政治论文

《非苏联模式思潮研究》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联论文,思潮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以后,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个人民民主国家都面临着“在适合于各国的情况下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三国的改革领导者、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形成一股有深远影响的非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思潮。它们是当代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值得高度关注的现象。

研究东欧非苏联模式思潮是研究原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演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杨龙芳同志的专著《非苏联模式思潮研究——以波匈捷三国为例》,著作以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国非苏联模式思潮为题,从其起因、发展到独成理论体系,从经济理论到政治理论,到历史文化根源,依据丰富翔实的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分析。

著作首先描绘了三国非苏联模式思潮演变的历史轨迹。作为20世纪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它有自己独立的发展过程,具体体现为三国“改革经济学家或领导者的思想变迁及其所关注问题的变化”。这股思潮萌芽于反法西斯战争及其结束后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它主要表现为各国独自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构想。50年代中期,这股思潮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同三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逐渐演变成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思潮。到80年代初,三国非苏联模式思潮进入一个关键的时期,这几乎是一个理论的重构时期,带有鲜明的理论反思性,也带有理论质变性。但质变因素远远大于反思的因素,这股思潮的主流迅速转向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在阐述三国非苏联模式思潮演变的历史轨迹后,作品特别重视三国的政治家、改革理论家“立足现代工业文明基础上”所提出的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最普遍的具有规律性的理论。著作的第二章主要评述经济理论。从狭窄意义而言,波、匈、捷三国非苏联模式思潮主要是经济思潮,它是由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理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经济模式划分和选择的理论构成的。这些理论展示出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作者认为,三国关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国家所有制变革形式,恢复计划的指导性和预测性,提出商品市场经济理论,论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注重效率原则,强化市场取向等理论,构建了一个以计划和市场相结合为核心的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作者认为否认国有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忽视私有制和市场机制的消极作用等观点是片面的,但不能不承认市场在现代经济社会建构中的基本地位。第三章重点考察非苏联模式思潮的政治理论,这是非苏联模式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经济理论相比,三国非苏联模式政治理论有它的特点:党内改革领导者的理论观点同经济学家的政治理论观点有较大差别;非苏联模式政治理论隐含在经济理论之中,而不像经济理论那样构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作者主要探讨了这些政治改革家、理论家有关国家、政党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自治,党、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有关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和构想,构成了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民主的政治结构”的新形式。作者认为,三国关于完善党内民主,转换国家职能,强化民主和自治,实现党、国家和社会分权,勾画了一个以民主和自治为中心的非苏联模式的政治形式。作者指出,这种思潮把共产党的领导等同于官僚垄断、极权主义、专制独裁的观点是错误的,但也不能把政党制度选择,机械地同历史、国情联系起来。实际上,政党制度是一个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

作品对波、匈、捷三国非苏联模式思潮的历史文化根源进行了分析。这一社会思潮不是某个短暂时期的、单一因素作用的产物,而是各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者分析了伴随波、匈、捷三国非苏联模式思潮生长的“根源”。在这些根源中,作者强调这一思潮无疑是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态势、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强烈而持久的影响,特别在非苏联模式思潮最后阶段发生质变过程中所受的影响。但为了从更深层次思考非苏联模式思潮为什么在波、匈、捷三国发生、发展,并在“剧变”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把主要精力和分析重点放在与三国非苏联模式思潮有着直接影响的国内根源上。作者主要从三国同西方文化的渊源关系、民族主义传统和民主社会主义影响三个方面来研究其国内根源。作者指出,三国文化同西方文化的内在一体化关系,民族主义传统和民主社会主义影响是排斥苏联模式的三个基本因素。

著作最后从非苏联模式思潮的实质、特色和中欧道路等多层面对非苏联模式思潮作了基本评价。作者首先把三国在批判苏联模式中发展起来的社会思潮区分为具有科学社会主义倾向、具有民主社会主义倾向和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三大流派,进而指出三国非苏联模式思潮的理论旨意、基本特征,总结了非苏联模式思潮的经验教训,并论述了非苏联模式思潮理论的贡献和局限。作者认为,波、匈、捷三国非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思潮,既是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新社会主义,也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意义上的“现代社会主义”。波、匈、捷改革领导者、改革经济学家在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起着理论“拓荒者”的作用,他们的理论探索具有创新性、反思性和多倾向性三个鲜明的特色。作者还指出,波、匈、捷三国非苏联模式思潮为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三条基本的经验教训。这就是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过程中学术观点的极端性、多样性与折衷性,增强社会主义改革意识的科学性和理论共识;充分认识教条主义的危害,正确处理理论发展过程中改革领导者和改革经济学家之间的关系,保证党的理论思维的开放性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社会的理论需要,将社会主义理论具体化为行之有效的社会公共政策。作者还结合波、匈、捷三国剧变及其剧变后的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考察思想—社会—体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非苏联模式思潮对这些国家剧变后的社会转型独有的“中欧道路”的历史影响。作者指出,波、捷、匈、斯洛伐克剧变后转型的“中欧道路”的实质就是建立一个面向市场导向的生产体制、平衡的经济结构、融入欧洲和世界的全球化经济以及多党民主政治。“中欧道路”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立足于多样性基础上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这个问题同非苏联模式思潮的主题是惊人的相似,但其理论的重点是不同的。非苏联模式思潮强调的是国情、民族特色、传统因素,而“中欧道路”关注的是普遍性、多样性、普世价值。

标签:;  ;  ;  ;  

非苏联模式思潮研究述评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