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鱼论文

江 南 鱼

□ 陈志宏

鱼是江南绮丽的梦。年年有余的“余”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余”同款,是辛苦一年的江南人,心心念念的祈福之宝。人们喜欢用“鱼”来谐替“余”。大红锦鲤,就这样成了江南人迎春接喜的吉祥符、流传千年的图腾。

在江南,鱼也是一道菜,画龙点睛一般,让一桌佳肴瞬间升华,引来舌尖上的雅。无鱼不成宴,有鱼才是席呀。

文化之于传播亦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自拉斯韦尔始,人们就已发现文化对传播的影响。然而,影响跨文化传播的核心因素并不是文化,而是文化差异。爱德华·霍尔首先提出“跨文化传播”的概念,并指出传播主体与受众间的文化差异是传播失效最根本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范畴中,文化差异不是指两种文化的总体差异,而是特定维度上的差异。以下从中西文化差异的几个维度出发,阐释《青衣》英译本如何用西方的言说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从而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江南鱼从哪里来?当然是村口池塘。古人建村,依山傍水,村前多有小溪小河,村后常靠高山矮岭。若没水,挖也要挖出一口塘来,蓄水为财。

这样的池塘里,养鱼是个无需付出感情的活计,春来把鱼苗往池塘里一投,什么喂呀、养啊,都不必去理会。春撒一桶苗,冬收肥鱼美。

江南鱼繁,鲫鱼最多,鲤鱼最好,鳊鱼味美。棍子鱼炒辣椒,色香诱人;鲩鱼适合做小炒鱼块;青鱼红烧更馋人;花鲢鱼(也就是江南人所说的雄鱼)鱼头打豆腐汤,若是再加些薯粉丝,那就更绝了;鲇鱼吃起来最放心,骨头少,适合怕鱼骨刺的人。

锅里四溢的鲜香气味,诱人念亲想家,哪怕你远在万里之遥,也清晰可闻。中国字“鲜”跟鱼羊有关。没有味精的时候,是鱼引领鲜之先风、先味,那是家的味道。

鲜香是江南鱼的使命。

你妹:《天龙八部》里,每当段誉看上一个女孩,他爹总会冲出来跟他说:“你妹啊!”同时,“你妹”在网络上出现,最初因网友说梦话“玩儿你妹去”而流行起来。别人对你说“你妹”其实只是一句玩笑话,是幽默的词语,大多数人说“你妹”时不含恶意。

这鱼那鱼认不全,江南人观其形只称大鱼、小鱼和餐鱼。他们把所有的小小的长条形的鱼,通称为小餐鱼,捞起来,洗净、油炸,连骨带肉一起嚼,一起咽,香脆可口,滋味悠长。

一网下去,大鱼捞上来;一手下去,再灵活的鱼也插翅难逃;一群人下去,小指大小的餐鱼也尽收篓中。

捉鱼是江南新年的先声。人们力抽残水,空余一汪不能没膝的浑水。不顾天寒地冻,卷起裤管挽起袖,浑水摸鱼。天再冷,水再冰,摸鱼人毫不畏惧,他们说鱼头上有三点火呢,摸鱼是烤火,哪里还会怕冷?

江南鱼的香,源自岁月的炙烤,风之气味,日之气息,熔铸出绝世香醇。满篓鱼收回家,破开洗净,用小木棍撑开鱼肚,再拿细绳从腮边穿过,挂上竹篙,和鸡鸭猪肉一道,风干,晾晒成腊鱼。没有腊鱼腊肉的冬天是不纯粹的,少了腊味的年是不正宗的。腊鱼是舌尖的乡味,胃里的乡愁。

选取2017年05月~2018年05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自愿接受本次研究调查,排除标准:合并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肝肾功能严重不全以及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0.2±3.4)岁,病程2~13 h,平均病程(6.2±0.8)h;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60.5±3.1)岁,病程2~14 h,平均病程(6.1±0.7)h。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江南鱼的鲜,在细嫩、在温婉、在绵柔、在香浓,像一首小诗,在浓稠的汤汁里吟诵,又好似花蕊在葱姜蒜椒等瓣儿的衬托下,袅娜出之丁香般的雅韵。

那几天,雪萤一直在家里练习使用匕首。她将匕首扔到空中,让匕首翻跟斗,开始的时候,总是不敢去接,又担心匕首落到脚上,慌忙后退。有几次,匕首插在木地板上,颤巍巍地动。在手被划伤多处以后,她可以准确判断匕首的行进轨道了,并能迅速出手,准确地握到刀柄。

大鱼风干成腊味,小鱼则烟熏成独一无二的江南味。架起火盆,烧红硬柴,扑上一层木屑、稗子或者谷壳,明火灭时白烟起,将洗净的小餐鱼一一放妥帖,烟熏烘干。如果说腊鱼是日光之香,那么烟熏小鱼,这是植物灰烬里飘出来的幸福烟味。没有人能够抵得住烟鱼干的味道,那是江南符号,抹不去的乡味、乡韵和乡情。

当吊在竹竿上的腊鱼越来越少,坛坛罐罐里烟熏小鱼日渐见底的时候,春风拂遍大地,嫩绿鹅黄,一统江山。春雨润尘,春水浩荡。枯瘦的水丰沛起来,村前的池塘丰润起来,白白的水边,柳枝发芽,亮亮的水里,水鸭呱呱叫暖了天。褪去厚厚的冬衣,沐浴春光,江南人把一桶桶鱼苗倾入池水,生生不息的循环,又开始了。

江南鱼,余味袅袅,余香绵绵,余韵悠悠。

(摘自《人民日报》)

标签:;  ;  ;  

江南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