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加工贸易论文

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加工贸易论文

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中国论文,加工贸易论文,因素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以国内学者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中国加工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要素禀赋条件、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水平及国内产业结构。

1.要素禀赋条件

要素禀赋条件是影响中国加工贸易结构优化的最终决定因素,只有要素禀赋结构发生转变,加工贸易结构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调整。中国的加工贸易目前仍然处在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阶段,在一定时期内,要素禀赋结构仍然以劳动密集为主。

2.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在一国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促进中国加工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根本因素。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间的流动,将会促进资本密集型进口替代产业的迅速成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我国加工贸易结构的成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扶持和发展资本密集型进口替代产业,可能是扭转贸易结构,实现工业化的捷径和唯一的选择。而其中,技术进步无疑是关键。

3.外商直接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对一国贸易结构优化的直接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资本、技术等“一揽子”生产要素等流入,改变东道国的投资结构,进而直接促进东道国的贸易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使得东道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改变了该国的消费需求结构,从而间接地促进了东道国的贸易结构优化。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加工贸易结构的正效应则可能通过以下一些渠道得以发挥:第一,外商直接投资可以能够引进资源以形成我国原本不具备的稀缺要素,包括技术即应用技术的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等等,从而改变我国的要素结构和比较优势。第二,外商直接投资改变国内加工贸易的生产结构,从而改变我国加工贸易结构。第三,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跨国公司有可能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产生技术外溢,同时对上下游关联产业间的前后向联系产生技术扩散和示范效应,从而提高我国企业和产业的技术水平,有助于国内加工贸易结构的优化。

4.国内产业结构

从长期的经济发展来看,一国贸易结构的成长必须由该国国内产业的发展作支撑,国内产业结构是贸易结构的内部条件。国内产业结构一定程度反映出国内的消费需求结构,且决定了一国国内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要素流向,直接左右着一国的需求结构和产出结构,因而是贸易结构成长的内因。

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同产业战略和贸易政策的作用,可能会导致一国贸易结构的成长与该国原有的产业结构发生错位的现象。

二、计量检验

比较三种要素比率变量的回归结果,其系数均十分显著,而从拟合优度来看,包括物质资本与劳动投入比率的回归方程最好。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加工贸易结构尚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时期,这与我国制成品出口中大量的加工贸易有很大关系。目前,在国际分工中我国仍然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依靠的是国内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出口贸易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较之其他要素比率,物质资本与劳动投入之比仍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物质资本的积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贸易结构,尤其是加工贸易结构提升的关键。

三、政策建议

1.努力提高国内技术水平,促进核心技术的开发应用

对此,一方面,需要国家积极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改造传统加工贸易产业,提高传统加工贸易产业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要努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发展,设立具有标志性的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性政策。

2.区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加工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

针对加工贸易结构的升级,要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未来国际产业的发展方向,制定专门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资投向国际化生产链条中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或加工工序环节,提升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层次。同时,制定科技含量不等的产业标准和工序环节标准,对符合标准的加工贸易产品、零部件税收予以优惠政策。

3.充分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

尽管初始的要素禀赋决定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初始方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发展中国家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发展相应的要素密集型产业(包括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在国际分工和交换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为了实现贸易结构的快速转型升级,必须适度突破比较优势原则,注重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国内要素禀赋结构,从而促进贸易结构的动态转换。

4.积极完善产业配套能力,加快产业链条的延伸

我国需要充分利用和不断提高当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配套产业的快速增长提供微观主体。

需要改革和完善各项不利于配套产业发展的现行制度和政策。其中包括:改革关税制度,逐步降低制成品关税,减少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税收差异;改革海关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为深加工结转提供便利条件;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缩短退税时间,减少退税环节。

今后还要加快培育能为大型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配套的各类中小企业,逐步实现产品的配套与服务的配套,尽快融入跨国公司的生产链。

标签:;  ;  ;  ;  ;  

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加工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