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经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实施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举措。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必须充分大力发展信息技术这一管理和传播手段。本文主要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电子信息技术;农业生产电子信息技术
一、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资源匮乏
农业资源是我国农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的农业资源总量在全球各国中居于前列,然而从人均占有量而言,却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且近几年有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以耕地面积为例,我国一共有15 亿亩耕地,然而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 亩左右;又如水资源,我国有2.8 万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但是人均占有量只有2700 立方米,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水平。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率已经达到了80%左右,地表水使用率也高达65%。因为过度使用地下水,以及大面积的漫灌农田,导致地面下沉,附近江河开始出现断流,严重匮乏的水资源使得农田无法获得充分的灌溉。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对农业资源的占用将逐渐扩大,资源匮乏将制约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生产方式不合理
当前,我国盲目追求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起了极大的危机,尤其表现在生态环境的破坏方面。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就开始采取无机耕作技术,即大量使用农药与化肥进行农业生产,这种方式虽然提升了粮食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和粮食之间的矛盾。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生态环境问题;此外,这种生产方式还提升了农业成本,最终导致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较低。
二、电子信息技术概况
电子信息技术即通过利用计算机等技术良好的掌控信息资料,同时落实相关处理操作,重要的构成涉及到了识别技术、信息传送技术等等。当前在诸多的领域均已经大量的应用此技术,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受到广泛青睐,并且不断的提升其信息传送效率和质量。当今社会的网络技术相继发展,也存在部分理念认为信息技术仅为计算机技术。实际并非如此,电子信息技术的含义非常广泛,即全部采取电子产品所应用的信息接收以及传送等等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子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 农业生产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较高、处理速度较快,无论在任何领域进行应用都可以实现高效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总之,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关 键性的作用。
三、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电子检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电子检测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及土壤物理性质进行检测。例如:电子测量仪通过对地层的电阻率进行测量,来寻找饮用水或者农作物灌溉水。电子测量仪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典型应用,通过对水质的电阻率进行测量来判断水质情况,如咸水中盐的化学成分比较容易导电,而淡水中不含有盐等化学成分,导电相对很弱,通过对土壤地下水进行电阻率的测量即可判断水质情况。积温仪也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通过测量环境温度的有效积温来判断土壤温度和水温等。积温仪主要通过温度敏感元件,把测量的温度转化为电流,通过积分电路对电流进行积分,如果积分电压的值达到某个设置值后,那么积分电容就开始进行放电,同时计数器开始计数,积压电容每放一次电计数器就计一次数,之后积分 电容把里面的电压释放掉,然后开始进行第二次过程,通过这样的积分过程,就可以把一天的积温值通过积温数字的方式计算出来。积温值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农业生产中积温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电磁波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电磁波包括微波和超声波等,其频率和能量不同,但在本质上区别不大。能量低的电磁波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反之,能量高的电磁波抑制农作物的生长。电磁波在适当的剂量范围内,可以使农作物的形态甚至是染色体发生变化,电磁波的合理应用可以给农业生产带来 很大的收益。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电磁波可以进行育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种子的生长能力,并且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随着微波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波技术和激光等技术同样被应用到农作物生长中,被照射的种子的发芽率有所提高,可以提早成熟达到增产的目的。微波种子处理设备的结构包括高压源、磁场电源和电源控制等,种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种子的原子中的离子会发生偏移,这样在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发生变化后形成偶极子,在变化的 电磁场中相互摩擦后发热,种子本身的温度就会升高,种子的氧化还原作用就会增强,种子的 吸水性大大提高,促进胚的发育,种子就可以提前发芽。
3、数据库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数据分析是信息时代的一种特殊的操作模式,具有高效、精确等多种特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与国计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基础作用,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并且将农业管理从手工管理转向计算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业信息查询、共享、处理的速度。现阶段,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业资源数据库,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农业信息化与科学化,并且对农业信息进行定时、定量的分析与管理,有效提高了农业管理的效率。国内几个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如下:
(1)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在1987年,由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建立了农作物种质数据库,已经保存了自1986年以来的相关记录。在此数据库中,主要包括中文、英文两种数值型数据库。其主要包括三个子数据库:国家种质资源、国内外种质特征评价鉴定、国内外种质交换,并且下设560个分库。在此数据库中主要包括粮、油、果树、烟草、牧草等160种农作物种质遗传信息。
(2)西南植物资源数据库
西南植物资源数据库主要就是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的,是中国科学院数据库及其应用的主要构成环节。在建设此数据库的时候,主要就是围绕昆明植物资源进行设立的,重点强调西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为西南植物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实现了植物资源信息的共享,促进了数据库技术的全面应用。
(3)经济植物资源数据库
经济植物资源数据库主要就是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建设的。其中包括的数据量达到了15-20万条,共设有12个子数据库,如珍稀濒危植物、纤维植物、油脂植物、高等植物形态等。
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当代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作出了极大贡献,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树进,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13(09),35-37.
[2]郭松梅,郭虎.电子信息化应用于农业发展的优化研究[J].南方农机,2016年07期
[3]马明春,张新颖.农业机械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对策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6年01期
[4]田春玉.推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06).
论文作者:齐国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农业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电子信息技术论文; 农作物论文; 积温论文; 资源论文; 数据库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