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从工地“小白”到技术人才
文_蒋小林
【人物名片】
周伟, 中铁大桥局六公司福平铁路项目部制板场钢筋班负责人。先后参与了杭州湾大桥、哈大客专、大西客专、贵广客专、京沈客专、福平铁路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工作上积极负责,吃苦耐劳,善于钻研。
同时具备静力与动力加压作用的PCCP疗法,采取PCCP手术能避免暴露骨折端,内固定后再移位与骨折端过度塌陷的发生率低,颈螺钉套筒在钢板的直接锁定下整体稳定性明显提高。PENA属髓内固定系统,该固定系统具有较短的固定力臂,其生物力学符合性更高,PENA的钉棒在髓腔内,完全满足生理负重力线对多数经过股骨近端特别是内侧负荷具有很好的承受力。
2015年12月,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2018年4月,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2019年9月,被评为湖北“最美职工”。
案例分析是一种基于案例基础上进行教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与总结。相对于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学生能自主查阅与案例相关的理论实践知识,通过不断地学习来给出最好的案例解决之道。该教学法目前已经在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案例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以教师案例为中心、学生思考为主体,使学生围绕着所举出的案例进行探讨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注重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综合能力[3-4]。
在学会绑钢筋后,周伟发现了新问题——自己看不懂设计图,不知道钢筋绑扎的原理,每一步都要别人来指导。“工程中钢筋怎么摆、怎么放、用多少,这些工序都得严格按照设计图来完成。”周伟说,看不懂设计图,就只能当个没有脑子的“机器”。于是,看懂设计图成为他的新目标。
从农民工到技术能手
2007年,周伟进入哈大客专项目工作。他花了几百块钱把箱梁设计图纸复印了一份,每天下班后呆在宿舍仔细研究。因为桥梁建设标准的提升,工地上使用的钢筋材料也相应进行了更换。“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来进行,当时我们照着图纸施工,却发现有的地方材料和图纸对不上号。”周伟说,有些地方钢筋数量、摆放位置和图纸匹配不上,让工人们十分头疼。他苦思冥想了好几天,发现改变钢筋捆扎方式可达到图纸要求,就把这个思路告诉了现场技术员,并在施工时反复验证其可行性,最终解决了图纸与实际材料不符的问题。
成人继续教育的学生生源绝大部分都是高考落榜或中专毕业的学生,他们的基础文化课程基础薄弱,例如:高等数学、英语课程基础较差,学习接受能力有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自制能力也比较差,课上易走神,课下不复习。
2014年,周伟在中铁大桥局六公司预应力分公司的钢筋班组中担任班长。当时京沈客专设计图纸是按照HRB335的设计的,而实际使用的是HRB400钢筋,它的弯钩长度和弯曲半径增大了,导致现场不好施工。周伟想出把分布筋间距增大,先绑钢筋,再把分布筋拨过来绑好的办法,既满足了设计要求,也便于施工。
2010年,周伟参建了大西客专项目,从事无砟箱梁的绑扎。当时项目中存在接触网尺寸问题,要么螺杆打完发现梁矮了,要么接触网在打混凝土的过程中移动了,偏向梁中,导致两个接触间距偏小,给后序操作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伟决定将接触网螺杆高度提升,调好后,用钢筋把接触网螺杆和模板固定起来,而不是把螺杆和钢筋固定。周伟提出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接触网调校时间,从原来的两个人花费半天时间,缩短到两个人一小时就能完成。不但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返工,为项目节省人工费、材料费总计十多万元。
从不懂设计图到完善施工图
从对工程一窍不通的小工,到成为工地项目上的技术人才,需要多长时间?周伟会告诉你,需要13年,并且这期间还需要你热爱学习、勤于钻研。从进入中铁大桥局六公司的那一天起,周伟就立志干一行爱一行,最终实现自身能力的升华,诠释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价值。
别人下班后休息,周伟依旧待在屋里学习。长期学习加上日常工作中积累的实际操作经验,他逐渐弄懂了设计图的画法,不仅会看,还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变通和调整。
扛钢筋需要体力,绑钢筋则需要手法熟练。看着别人手中灵活翻动的扎钩与扎丝,初学绑扎的周伟羡慕不已,下定决心既然要干这一行就要把这一行吃透。杭州湾项目几乎每天都有检查,高要求让周伟的钢筋绑扎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他日复一日地训练,即使下了班也还在不断钻研学习。经历了无数次扎钩绕空、扎丝拧断甚至戳伤手指的窘状后,周伟终于跟上了其他人绑钢筋的速度。
2006年,经人介绍,周伟来到中铁大桥局六公司杭州湾大桥项目工作,成为了一名钢筋工。“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全靠老师傅手把手教。”周伟回忆,刚接触工程项目时,他只能做最基础的活儿——扛钢筋和绑钢筋。扛钢筋是体力活,每天肩膀都会被压得通红,开始那几天疼得第二天都不敢抬钢筋。
这个孩子成绩特别好,当时学校有两个数学竞赛名额,我把他报了上去,去市里考试需要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看到他拿着两个干瘪的馒头对着白开水在那吃,就把他带去餐馆吃饭,点了几个小菜,他却迟迟不动筷子。
工地生活比较枯燥,对周伟来说,钻研技术变成了一种生活“调味剂”,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施工图则成了工作常态。
从自身奋斗到带好团队
2016年,周伟被公司派到福平铁路项目部担任制板场钢筋班班长。他的目标便不再是只干好自己手中的活儿,而是带领整个钢筋班主动为推进项目进程出谋划策。项目部钢筋加工车间规划布局过程中,周伟主动找到工程技术部,建议钢筋加工场布局先由他进行初步设计。在得到工程部长同意后,他仅用一天时间就手绘了一张3600平方米的钢筋场规划布局图。从目前的生产施工情况来看,钢筋场的规划布局十分合理。
在日常施工中,项目部刚得到下发的施工图纸,周伟就主动找上了门,向工程技术部门索求图纸。然后日夜研究,将自己对图纸的理解与实际施工相冲突的部分和工程部长及总工进行讨论,通过设计变更方式,解决了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冲突的相关问题。在福平铁路的建设中,钢筋班积极和其它班组配合,有效促进了施工生产,福平铁路制板场先后获得福建省“工人先锋号”和福平铁路“标准化示范工地”的称号。
这些年,周伟带领的钢筋班,以技术硬、速度快、质量好“打”出了名声。他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用青春和汗水为中国的高速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张明蕾 4691801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