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地铁工程的施工水平逐步成熟,为了提高地铁区间通风系统的作业效率及质量。本文首先对地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地铁区间火灾通风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铁区间;火灾通风;防范措施
1地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分析
(1)可燃物没有及时排除
①地铁在高效率运转中会吸入大量可燃气体、粉尘和纤维等,当这些可燃物遇到地铁运行过程中积攒的大量热量,可能会发生电火花、电弧等现象,从而引发火灾;②施工或维修施工过程中工人不当操作,焊接、切割引起的火花都有可能引燃易燃的装修材料而造成火灾;③车辆材料如果没有进行防火处理、电缆电线没有采用耐火阻燃材料等也是潜在的危险因素;④乘客吸烟时火星或随便乱丢烟头或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未经查出而带入运营空间,都可能直接造成火灾。
(2)电气设备过热发生导线短路
地铁是一个快速移动的电气设备,在地铁设计上如果未能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狭小散热差,导致地铁在超负荷运行过程中导线绝缘体受到损害发生短路,或者选用的导线未能与设备运载的电流相匹配,造成设备超负荷运载引发火灾。另外,地铁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不规范,比如导线连接处压线头时不规范,或采用缠线方法,导致时间长了发生接头过热、熔丝断裂等问题引发火灾。
(3)监督维护不足
地铁建造过程中和运行中,对防火工作的监督维护不足是火灾发生的重要风险点。具体表现为:①地铁项目组没有严格执行防火层面的行业标准,导致防火材料的选择、设施的安装和隔断的设计缺乏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②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建造人员缺乏防火意识,没有重视防火工作,监工人员缺乏有效监督,使得建造人员偷工减料,消极怠工,防火设施和材料的安装大打折扣;③在地铁运行过程中,维护人员缺乏责任心或经验不足,不能定期对地铁防火材料和设备做专业的保养和维护,也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线路老化、接头松动、设备陈旧等火灾隐患。
2地铁区间火灾通风
区间隧道通风模式可分为机械通风模式及自然通风模式。其中,自然通风模式指通过列车高速行驶所造成的活塞效应完成区间隧道的通风换气,适用于列车运转正常及长度较短隧道的通风情况,一旦区间隧道发生火灾,在自然排烟无法满足火灾的排热及排烟需求时,必须开启相应的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又称机械排烟系统,其系统形式包括纵向排烟及横向排烟。
2.1 纵向排烟
一旦地铁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列车应尽量开往前方的车站,启动车站轨行区的火灾模式,打开车站站台门和车门,利于人员疏散。当列车被迫逼停于隧道内时,排烟方式直接决定乘客的疏散方向。列车司机可按车厢火灾的位置,结合人员逆风疏散的原则,将火灾情况上报控制中心,在保证大部分乘客不受烟气影响的前提下,控制中心向发生火灾的区间隧道前后相邻的两个车站(或中间风井),发出纵向排烟的模式,及时将烟气排出室外。同时,为了将烟气排出室外,不出现烟气逆流的情况,且便于乘客顺利疏散,纵向排烟风速不低于每秒2米且不超过每秒11米的风速。
2.2横向排烟
横向排烟系统指通过烟气自下而上流动的规律,将排烟风道设于隧道顶部,利用排烟风机的抽力,完成排放,其排烟特点为烟气于隧道横断面方向流动,有利于控制火灾蔓延,烟雾处理效果良好,但是必须设立排烟风道,受列车活塞风的影响,往往设置轨顶土建风道,在客观上加大工程成本投入。该系统属于车站轨行区内常用的排烟方式。相较于纵向排烟,横向排烟的优势显著,弥补了纵向排烟方式的不足,但是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必须要满足排烟需求,一旦排烟量不足,不仅造成烟气扩散,还可能威胁乘客的生命健康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地铁区间火灾防范措施
3.1强化消防设施设置
加强报警系统的设置,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加强车厢与驾驶室的动态图像控制,提高驾驶员和监控员的监控能力; 在疏散通道内安装足够的照明装置,增加逃生指示牌数量,在火灾发生的时候给逃生人员增加逃生机会; 加强消防通信系统建设,增加地铁站的无线中转台数量,提升地上与地下、车站与隧道的无线通信质量,确保灾情出现时通信及时。此外,可在在地铁车站的站厅站台层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火灾荷载大的场所,可强化为水幕灭火系统。在重要的设备机房应设置灭火效率高、环境污染少、对人体无毒无危害的灭火系统,增强地铁车站火灾的防控能力。
3.2完善地铁通道的排风排烟
在火灾发生的时候,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人体受到伤害的原因之一。由于地铁是地下封闭通道,所以排烟问题尤为重要。合理设置防烟分区、明确排烟方式。现在地铁运行系统中,大多把排烟系统和通风系统设置在一起,那么就要简化其中的操作方式,使灾情发生的时候,能够快速转换到排烟方式上来。在排烟设备的选用上,选择耐热性高的材料,使排烟系统在灾情发生的时候能够正常运行。另外加强排烟系统的移动性,避免在固定排烟系统失效的情况下,移动排烟设备在车站入口处进行排烟,这样造成排烟通道与人员逃离通道在一起,带来了潜在危害。所以要把移动排烟系统与人员逃离通道分离开,并且在地铁隧道内,每隔400米,需设置自然排烟口,便于隧道应急排烟。
3.3做好安全疏散工作
在火灾发生时第一时间将普通通风系统切换到火灾排烟系统模式; 明确火灾发生时车站人员指责,提高疏散工作效率; 关闭非疏散指示广告灯箱电源,确保指示标志牌亮起,引导人员正确逃离。若果在隧道内发生火灾,列车尽量驶入前方站,利用前方站台疏散人员,如不能继续行驶的,在区间隧道发生火灾,要迅速启动隧道通风系统,为乘客提供迎面新风,引导乘客疏散。
3.4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
地铁运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各工作人员职责,进行实际演练,加强灾情发生时处置能力。地铁运营单位打造一个高素质的抢险救灾队伍,增加专用地铁灭火救援特种救援车。
3.5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各个地区地铁管理部门要意识到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将安全管理制度充分落实到实处,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消防意识。此外,还要加强对站台、车站以及车厢的消防检查与安全巡逻,定期安排应急事件的演练,保证每一个片区的负责人都可以坚守自己的岗位,提升整个队伍的救援能力和自救能力。
结束语
地铁越来越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市内交通工具,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地铁的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地铁建设和运行的特殊性决定了防火工作的复杂性,针对地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分析, 强化消防设施设置, 完善地铁通道的排风排烟, 做好安全疏散工作,充分发挥整体效果,尽可能消除隐患。
参考文献:
[1]张鹏.地铁隧道通风系统的节能运行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王云默.地铁新型蒸发冷凝式通风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效果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
[3]陈霖.地铁隧道着火列车继续运行条件下的烟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4]孙臣.多种风机通风机制下的地铁车站防排烟的优化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5]李思成.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火灾烟气运动特性及优化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
论文作者:陈龙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地铁论文; 排烟论文; 火灾论文; 隧道论文; 区间论文; 烟气论文; 车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