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官风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官风论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期,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我国逐步开始工业化、城市化,传统的农业社会开始向工业社会演变。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又加速了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国社会开始从行政控制型社会向市场调节型的多元社会转换。这都是中国社会面临着的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社会各方面都面临着困境,又充满了希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亦是如此。虽然,党中央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曾多有动作,并在十年作了两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但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对社会的调查和了解,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点滴研究,兹将结果笔录于后。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状

整个而言,我国精神文明的状况不太理想。从纵向比,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不太适应,人们的理想欠远大,精神不太振奋。

1、理想的欠远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关键的是要有一种精神,一种脊梁。什么来支撑这种精神?就是全体人民对这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充满理想,寄予希望,因而不畏艰难,不惜一切地去奋斗,去努力,去创造。这种理想,曾让千百万共产党员不惜牺牲,去抗击日本侵略者,去推翻国民党政府。这种理想使千百万群众在解放后自觉自愿地奔赴边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创业。艰苦的条件,恶劣的环境都被战胜了,这就是大庆式的精神。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这种理想黯淡了。大学毕业分配,愿到边疆去,基层去的越来越少了。人才纷纷“孔雀东南飞”,行业不正之风也在潜滋暗长。为什么如此?单位、个人都缺乏为国、为民族、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只想到小集团和个人的利益。“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这一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激励了许多人为之努力奋斗,进入90年代以来它却未能成为激发全国人民献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度积极性。为什么没有了刚粉碎四人帮时那样使人热血沸腾,使人人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那种力量?这是各种社会矛盾、社会利益分化的结果。当今之人们无不处在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失落感和不满足感。东西部之间的矛盾,贫富的矛盾,国营企业与私营、外资企业的矛盾,民族间差距的拉大,国有企业大面积的不景气,权钱交易引起的干群矛盾等等,都冲淡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理想。加上“西化潮”“经商潮”“社会主义处低潮”(在世界范围内)的冲击,不少的人对社会主义、对祖国的远大理想已经显得有些淡漠了。

2、道德失准

无论制度建设多么完善的国家,都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规范来维系社会正常运行,都不可能没有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是,在不同的时期,社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都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由于存在着冲破旧道德的束缚,建设新道德的任务,这段时期,道德的作用就最差。我国当前正处在这种时期,社会正大步走向工业化、城市化,传统农业社会的道德开始受到冲击,社会正在市场化、商品化,计划经济时代的道德观念正在接受检验,社会正在走向民主化、制度化,专制主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影响仍不同程度存在。新道德建立需要有一个过程,也不可能短期内完善化,这样道德的失范就不可避免。社会公共卫生少人爱护,公共财物常遭破坏,公共秩序很难。职业道德也不讲了。中小学谁不变着花样多让学生家长掏腰包?“白衣天使”的医生也有不少的要红包,卖假药、乱让检查、成堆开药。商场上更是无商不奸、假货充斥、假烟、假酒、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只要有一种畅销之商品问世,必有假货紧随其后。家庭道德也滑坡,离婚率增高,“情妇”,“情夫”常有,弃老不养,扔下子女不管也不少。

3、科学文化素质有所下滑、封建迷信盛行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脑倒挂,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代初,读书无用论两度泛滥,中小学生及其家长都认为读书如不能升上大学、中专,读来也无用。为就业,部分人为升学而读书;另一部分升学无望则混天过日。进了大学后,一些人也无心学习。

中华民族的振兴,本有赖于全国人民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有赖于形成讲科学、重文化的社会氛围。然“五四”青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追求的科学精神在二十世纪末,在跨世纪的青少年中却失去了光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岂不堪忧。

4、物欲横流,私欲泛滥

人类最可怕的贫困是精神贫困,当今国人过于重于物质享受,导致物欲横流,私欲泛滥,是精神文明建设中面临的又一难题。拼命挣钱,攀比享受,追求刺激,急功近利。没钱的拼命想挣钱,有了钱就比住房、比汽车、比大哥大。在一些人心目中,生活的目的无非吃穿等享受而已。不仅一般的人如此,连以“重义轻利”为传统的知识分子,也渐受物欲横流之影响,搞科研的人少了,认真钻研教学水平的人显得少了。

二、为什么当前精神文明建设难抓

改革开放以来,要说没有花力气,花功夫抓精神文明建设显然不实事求是,要说抓得有力,效果明显确实不敢这样说,因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确太难抓了。

1、难在变革的时期

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是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对整个社会形成了全面的冲击,给人们思想上的冲击则尤为重大,谁都处在这种冲击之中,没有一种公认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没有一整套的价值观念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在思想上、道德上、观念上人们是混乱的,冲突的,时而是这种心态,时而是那种心态,因而不少人处于一种选择中的状态,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这些冲突表现为计划经济的观念与市场经济观念的冲突,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社会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思想的冲突。

人们原则上赞成实行市场经济,接受其观念,但当改革开放革新到自己头上,如下岗待业,拉开分配档次等时,则反对之。工业化、城市化需要新型的社会文化,社区文化形式,但这些尚在探索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上的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对广大青年学生影响极大,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削弱了。

在这种情况下,精神文明建设当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抓好了。

2、精神文明建设尚未脱离旧框框旧形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破旧立新不仅要求内容上,而且要求形式上也要破旧立新。但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很少创新,不少形式还带有毛泽东时代“政治挂帅”的特点,这些也束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内容尽快地深入人心。例如,精神文明建设还有板着面孔居高临下教训人的遗风,而不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假大空、形式主义还存在,满足于搞活动、发奖之类,注重立竿见影,而不是深入持久,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改革人的思想观念,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类知识竞赛,那类征文,这种歌咏比赛,那种学习班都不易收到真正的效果。

3、体制不畅,形成孤军奋战

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因为体制关系,似有被割裂了来抓的状态。精神文明建设本应是任何地区,任何部门,任何单位的负责人(特别是一把手)都应抓的,应该抓物质文明从抓精神文明入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从抓物质文明建设出发,把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来抓。但是由于我国的党政体制,党委经理体制,竟把应通盘考虑,一起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分割开来,似乎党委是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首长是抓物质文明建设的,于是本是合二而一的东西被一分为二了,就形成了井水不犯河水之态。这样一分,精神文明建设似乎就只成了党委的事情,成了宣传教育部门的事情,只成了思想道德理论战线上的同志们的任务。但这些部门、人员是无法孤立地完成如此艰巨复杂的任务的。我国成立过的“五四三”办公室,精神文明办公室,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等,最多也不过给了形式上重视而已。因为从权责来看都很难肩负起这一重担。其职权大大小于其职责,就无法履行其职责。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领导班子一起抓,各业务部门协作抓,谁也不能把它搞好。成立一个机构,从事点研究,协调工作是必要的,但不要认为只有那个机构才负精神文明建设之责。当前的这种体制上的分割,造成党委不敢大胆抓,怕冲击了业务,行政首长也不敢放手抓,怕超越了权限,于是精神文明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落空。加上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硬指标,近些年加强了对干部的考核,软指标极易鱼目混珠,搞点形式就混过去了,但硬指标就无法混,只好真抓实干,于是乎,一手硬,一手就容易软了。

三、精神文明建设应分层次进行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达到的精神文明状态都是参差不齐的。这些参差不齐,按一个相对宽泛的标准来划分,就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孔子是大教育家,其弟子亦有贤人和一般之分。中国有十二亿人口,各自的文化水平及生活、工作条件不同,其所具备的精神文明的状态就应有所区别。而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则千篇一律,提出一个标准,不分对象,也不分层次地去抓,所以难以奏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些标准过分拔高。如给中小学生讲什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完全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层次性,这焉能收到多少效果!

从精神文明的层次讲,最低的是社会公德,这是生活于社会的人所必须的,因此,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普及性任务。从小学开始,就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小养成尊老爱幼,有良心,爱护公共卫生,爱护公共环境,与人友善,乐于助人,遵守交通规则等。而我们的应试性教育大大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社会公德教育。迫于升学的压力,教师也好,家长也好,都只重视语文、数学。对当今独特的“独生子女”本应加强适应社会的教育,但多少人引起了重视呢?

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二个层次是职业道德教育。每个人在社会上立足,都要有一个职业。每个单位都要招收具有一定社会公德水准的人去工作。而每个单位,每个职业又有职业道德的要求。各个单位抓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抓什么,抓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有人说,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其实可以让指标硬起来,如师德、医德、商业道德不就是学校、医院、商业服务部门应该抓的吗?报纸上经常揭露这些问题,该单位领导严肃处理过吗?当今不少学校,抓师德教育少,抓时事政治学习多,抓政治理论学习多。

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高层次就是追求远大的理想、伟大的抱负、高尚的情操了,这个层次是一般人都难以达到的,因为它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这一层次多半出于人们自觉自愿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会予以提倡,让人们自觉追求就行了。不必过分的予以强调,甚至强制性地落实。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恰恰是忽略了低层次,淡化了中间层次,强化了高层次,因而费力不少,效果甚微。于是公德水平低,职业道德差,马列主义大道理却谁都能侃侃而谈,强化了高层次反而把自觉追求变为强制,让许多人机械接受,同时造成大量的假大空。笔者认为,必须把这方面倒置过来,从义务教育开始,学校,社会(广播、电视、图书等)家庭都应花大力气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从小养成公民意识,把这个基础夯实,二、三层次的工作才好做,否则就会是在沙滩上造高楼大厦。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前后,就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于高层次,适当引导,多加宣传就行了。让他们自觉地追求就行了。不如此,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没有抓住基础、抓住根本,只会费力不讨好。

四、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是官德官风教育

领导干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要当好这个组织者,推动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带头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千百万群众相信这个道理。领导带头,群众就会跟上,反之亦然。当今官德官风的现状极大地制约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要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首先整顿官风,加强官德教育。加大反腐败力度,把官治、吏治整顿好,可以说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不少领导干部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千头万绪,极其复杂,不知从何下手,笔者认为应选择加强官德官风教育,整顿官风入入,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什么必须以官德官风教育为突破口呢?首先是因为官员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如果带头人都不文明,怎么能带出文明的队伍?象胡建学那样的人,只能带坏一个班子,带坏一方的风气。从这个意义上讲,官员的文明状况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状况。其次是因为官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他们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推动,除了取决于其组织动员、协调能力外,还取决于其自身的文明,是否达到高的层次,是否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若其本身的精神文明状态就不行,他能有效地推动,有效地组织起精神文明建设吗?第三,当前官德官风的现状,造成干群关系冷漠、紧张,官员们已经不能有效地动员和带动广大的群众了。再没了“领导登高一呼,群众蜂拥响应”的状况了。毛泽东时代的干部官德官风较好,虽然左倾错误不断、群众生活艰难,工作劳累,但群众对干部基本是满意的。那些水平较低的工农干部都能起到较强的动员群众的作用。但今天干部知识化专业化了,号召力却未见大的提高,是否与官德官风有关呢?

从以上论述可知,加强官德官风教育,整顿官风已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瓶颈,正成为必须迅速予以解决的当务之急。

标签:;  ;  ;  ;  ;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官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