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德育:纲领、实效、评价—五论新时代具身德育论文

具身德育:纲领、实效、评价—五论新时代具身德育论文

具身德育:纲领、实效、评价*—五论新时代具身德育

孟万金

摘 要 具身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自身设定的纲领、预期效果和评价模式。具身德育的总纲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总纲下辖十大要领。具身德育的预期效果分积极行为发展和消极行为减少两大类。具身德育将评价视为德育活动的最高层次和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关键环节。具身德育从教与学两方面分别构建了道德教育立体评价模式和道德学习立体评价模式,并指出了克服自评的“自我高估”的科学方法。

关 键 词 具身德育;德育实效性;德育评价

具身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方面如何协同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力,需要有纲领进行规约、统筹和协调,以确保落到实处,获得实效;在深入推进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总结、判定是否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等。在此之前已经发表的一论、二论、三论、四论系统回应了上述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具身德育的纲领、效果和如何评价的问题。

2)通过对PLC、水位传感器和开关量传感器等不同设施的合理设置,可使给排水控制系统运行中技术人员对单位时间内不同水位段和水位上升速率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供水井的涌水量大小,并根据实践中产生的用电负荷,实现对系统运行中水泵及其他设备开启或停止的自动控制,从而达到给排水作业开展中节能的目的,使其控制系统的构建更具科学性[3]。

一、具身德育纲领

纲领主要包括总纲和要领。具身德育总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身德育要领是指在总纲统领下的具身德育实施中必须牢牢把握的十个要点或关键。主要有如下十条:

1.理想信念领航向

理想信念是指路明灯,决定着方向和路线。具身德育固然强调身体力行,但绝不是“只顾拉车不抬头看路”,而是首先强调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理想信念是我们身体存在和生命活动的灵魂,自然必是建立在身体及其行为基础之上的具身德育的灵魂。

定性评价常见的是班主任给学生写的操行评语,一般用于学期末或学年末,属于阶段性终结评价,但是阶段连续累积来看,则又可看作形成性评价。其不足是:失真、空泛、冷漠、套话、模糊等等。还有一种流行的定性评价,即成长记录袋,也称过程性评价,但是难以用于终结性的精确对比。

上式中,t表示相应年份,ici表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tec表示科技发展水平,fin表示金融支持水平,mar表示市场化水平,edu表示人力资本,open表示对外开放水平,agr表示农业发展水平,ε 表示残差项,β0表示常数项,β1、β2、β3、β4、β5、β6分别表示各个自变量的影响系数。

3.核心素养作骨架

具身德育强调身体行为,其内涵核心素养。高尚品德的实现需要高素质、真本领、硬功夫作支撑,这就是国际上所讲的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称作核心素养,“只有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才能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1]

4.造福人生供动力

具身德育主张厚德载福,而幸福又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最终追求。幸福社会基础在民生,关键靠教育,为首是德育。“德福论”认为,德是福的前提和途径,福是德的目标和归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五福”论里,就把“德”与“身体”有机结合起来了,“五福”里,除了“二曰富”以外,其余的“一曰寿”“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指人有德行便是有福气)、“五曰寿终命”均体现出具身德育主张的“德福”一体思想。即便是“富”也应该包含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精神富有与德性修养也是相通的。同时,福和德与身体健康浑然一体。健康包括身心两方面,健康的身体是道德的载体,健康的心理是品德的基础。道德实践中的身体不仅仅是生理、医学意义上的身体,更是“个体肉身与其经验、体验、性格、能力、精神、态度等方面的统一体”[2]。足见厚德载福的深刻意蕴。遗憾的是,传统德育中身体并未成为德育理论的关键词。[3]因此,通过道德情感的唤起和激发激扬身心,德育就成了充满生命的灵动与活力的过程,成为幸福体验不竭的动力。

5.榜样示范作牵引

具身德育主张观察模仿是使道德具身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模仿获得道德,关键要有榜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模仿是发展基本的社会技能的关键;通过观察,人们可以获得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模仿性操作。

6.触景生情感人心

8.发挥优势作支点

7.从小做起养习惯

由于上述地缘环境的影响,尽管中越文化因历史渊源而形成了诸多相通或相似之处,但如今越南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却持有一定的警惕态度。如2010年中越合拍的历史剧《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就因越南影视审查部门认为风格“太中国化”而被取消播出;2014年,越南文化部又向全国各地发出公函,建议从古迹和宗教场所等地移除中国造型的石狮子,替换成具有本土风格的灵物雕像。

具身德育强调情境、情感和行动,而情感和行动都是在具体情境中发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也总是会打上情境的烙印。脱离具体情境的道德是虚幻的,不客观的。只有为学生提供与知识相关的情境,通过情境触动情感和心灵,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学习、反省、提高,才能真正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具身德育主张从自身做起,积善成德。传统德育实践中经常存在的误区是,认为要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出德性的光辉,觉得日常行为细节小事与惊天动地的大事相距甚远,因而常常不以为然。古人早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将善行融入良好生活习惯,德育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以上分析可知,采油厂全面参加SEC评估管理是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深化和创新,由此使得SEC储量评估工作体系更加完整;采油厂在SEC储量评估中的地位及作用不完全与上级各层次的作用相同,具有较多的特殊性,是实现该项工作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力量;采油厂在SEC储量评估管理中的四种作用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其中,分析环节不仅是采油厂地位与作用之组成部分,更是核心且贯穿于这个整体。

由表5和表6中数据计算出原矿石的邦德功指数为Wi=15.32 kWh/t,微波处理后矿石的邦德功指数为Wi=14.07 kWh/t,可以看出微波处理后邦德功指数减小8.2%。

首先是课程优势,德育课在各门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有其独到的特点和规律。如戚万学所言,道德领域也有自己独特的概念、过程和方法,这就决定了不能把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直接诉诸学校的一般影响,也不能诉诸其他学科教学中不系统的、零碎的“蜻蜓点水式”说教。[4]其次是课堂内外及校外活动为充分发挥个人多元智能潜能优势提供了广阔空间。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每人在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八项智能里面都具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如果德育与每个人的智能优势结合起来,成为每个人生命成长的亮点和支点,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图10和表7给出了CDF曲线和总线86291-14006中的线路流量的结果。根据PPF结果,所提出的调度策略在限制过载概率方面表现更好。经济调度降低了运营成本,但不能用于控制线路过载问题。

9.资源整合促协同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协同育人”,这就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深化“一体三全”,一体即各学段上下连接和学校家庭社会融通,三全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既要有纵向协同,即实现大中小幼衔接的一条龙德育体系;又要横向贯通,即构建个人、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立体德育网,形成德育合力。

10.知行合一保效果

具身德育强调身体、行为、情境、情感的有机统一。我们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就是具身德育所强调的最大情境;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因此是具身德育所强调的最大情感和情怀。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祖国是具身德育的历史根基和时代命脉。

随机选取在本院门诊100例患者,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21—69岁(>45岁39人,<45岁61人),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采用主动护理方式,在病人结束门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医患纠纷发生率进行比较。

实践出真知,一切道德价值的存在,都要靠道德行为来证明。《指南》中明确提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这就必须身体卷入与投入。道德教育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让学生在知的基础上去亲自实践道德生活的过程,实践道德生活既是道德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道德教育的人际关系也只能在实际的道德生活过程中得以展开,生活性反映了道德教育的根本特质。[5]因此,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德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受教育者掌握道德知识体系,而且是形成道德信念和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践行道德。也就是说,知行合一是具身德育效果的保证和境界。

二、具身德育评价

评价是价值判断,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传统德育评价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为评价的客体,降低了学生在德育中应发挥的主体性作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自评与他评之间始终有不小的差距。缩小这种差距是具身德育评价努力的目标之一。

(一)具身德育评价的提出

由于具身德育尤其强调具身性、主体性、实践性、情感性、反思性,可以断言,最有效的评价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尤其是自我形成性评价,其次为教师与学生间的评价,最差的评价是外界人员的评价。

十月,秋意正浓。下过一场绵绵细雨,那山、那水、那树更是秋味十足。这不,校园里的雾也迎来了它最浓的时光。它像一名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将远处那座山头变得无影无踪;一会儿将美丽的校园装点得扑朔迷离。秋日校园的协奏曲就这样开始了……

2.爱国主义打根基

量化评价建立在分数基础之上,容易精确对比。典型代表是闭卷考试和教师、同学、自己打分。前者通常用于检验学生德育课的知识学习效果,通常用于终结性评价,并不能揭示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后者通常用于检验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若用于平常则属于过程性评价,若用于阶段性总结,则属于终结性评价;值得注意的是用分数标志品德水平本身就隐藏着不道德的风险。有学者尖锐地指出“量化考核的结果是把学生打上‘优、良、差’的道德等级标签,是在用一种不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管理”[6]。一切唯分数、为分数的品德教育风气使得学生品德评价,乃至品德教育都被数据理性所宰制,品德教育逐渐成为严重脱离道德、脱离生活的道德表演。突破学校德育评价中的功利主义,必然要回归学校德育评价的本真目的。

有人总结了学校德育评价的三个典型误区:在本体上,评“学”取向的德育评价观割裂了评价的完整性;在方法上,“道德测量”使德育评价被数据理性所宰制;在目的上,“道德评比”使德育评价误入道德上的“优劣”之分。[7]因此,对学生道德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要在定性与量化评价之间找到科学的结合点,以评促建,将评融入德育全过程,成为德育活动的关键要素和重要环节之一,这就是具身德育的评价观。

(二)具身德育评价的模式

如上所述,具身德育认为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而评价应该融于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之中,并且评价本身就是德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德育活动及效果发挥反思、总结、监控、导向、矫正作用,属于元认知。学生自主评价也是具身德育评价的最大优势。为此,具身德育设计出两种与教和学一体化的评价模式。一种是对教的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针对集体道德教育及其效果,“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既是具身德育“教”的活动模式,也是“教”的评价模式,评价辐射、监控、统领并融会于教—学—做各环节,实现了评价与教—学—做的有机统一。另一种是对学的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针对个体道德学习及其效果。“知—情—行—评”四位一体,既是具身德育“学”的活动模式,也是“学”的评价模式,评价辐射、监控、统领并融会于知—情—行(意)各环节,实现了评价与知—情—行(意)的有机统一。

评价是价值判断,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常见的德育评价形式主要有定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在发挥自我形成性评价的积极主导作用时,不论是定性还是量化,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时,更倾向于把自己的水平评估得更高。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高估”(selfenhancement)效应。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放在更高的位置上,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加公正、更加值得信赖,甚至更加道德高尚,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可能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会降低我们与他人合作或向他人妥协的意愿,从而使自己与他人之间产生隔阂,导致偏执,甚至最终带来不和。

GEVIs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不同于电极主要从细胞胞体处记录,而能够从神经细胞的任意部位记录电信号,从胞体一直到树突末端(见下图“直击多尺度”)。这如同是能够直接听见钢琴家左手弹奏的音符。“这是我多年来的梦想,自然我也绝非一人,”加拿大魁北克省拉瓦尔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凯特琳·托斯(Katalin Toth)说,“许多神经科学家都努力通过追踪神经元整体的电压变化,来研究电压在细胞不同区域内的变化。”

那么,如何克服“自我高估”效应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评应与学生的互评、教师的外在评价相结合,让学生从周围外在评价中努力学会更真实、客观地认识自我及自我的发展,更积极地向集体评价标准靠近。可以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是尽量使个人自评与所有同学的自评靠近,按照英国学者的建议,[8]首先,以所有参与者自我评分的平均分作为“一般标准”参考线。其次,把每个人的自评单独与“一般标准”参考线对比,得出“相似系数”。相似系数较高的人,表示个人自评与同学自评趋同性高,反之趋同性低。最后,运用相似系数计算出每个人自评与同学自评接近的客观评分,这样能发现自评与他人自评的距离,有利于不断自我改进。

另一方面是尽量使自评与周围所有人(师生、家长)作出的评价(他评)靠近,方法类似上面英国学者的建议,只不过将“所有参与者自我评分”换成“所有参与者对我评分”的平均分作为“一般标准”参考线。再把个人的自评与他评的“一般标准”参考线对比,得出“相似系数”。相似系数较高的人,表示个人自评与群体作出的他评趋同性高,反之趋同性低。最后,运用相似系数计算出个人自评与他评接近的客观评分。这样,以群体自评和他评两方面作为参照基线,可以有效提高自我评价的客观、公正、准确性,挤出自己的主观水分。这种量化的磨合思路,同样也可以用来促进定性评价的自评、他评的客观化和公正化。在评价中,学生学习和运用这种“磨合”的思路和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自我教育,促使自己学会日益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看待周围人及其周围人的评价,学会换位思考和自我矫正,更学会对人对己采用大家公认的同一评价尺度,尽可能减少自己的“自我高估性”,这是难能可贵的进步。

三、具身德育效果

具身德育效果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积极行为的发展,一类是消极行为的减少。积极行为越多,消极行为越少,说明具身德育效果越好。

(一)积极行为的增加

积极行为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学校/班级/集体的整体道德水平和精神面貌令人满意,比如:鲜明的政治方向、公正的价值导向、高尚的道德氛围、积极的共同愿景、向善的学校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思想言行、频繁的好人好事、严谨的教风学风、满意的教育成效、公认的社会荣誉、显著的品牌特色、持续的发展进步,等等。二是学生个体品德发展状况良好,从《指南》提出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达成来看,个人品德发展可进一步分为总体效果和各学段效果。三是过程性效果显著。具身德育效果不仅重视终结性效果,更重视过程性效果,即更重视学生平时的态度和进步表现,因为正确的态度和进步本身就是学生不断发展的体现。

在这句话的翻译中,分别把their families’shock and disapproval和 the stares and unwelcome comments of strangers这两个名词词组译作句子,没有按照原文形式进行对等,而进行意义对等。由于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中不像英语有许多关联词来链接句子,因此将名词短语译成句子,加入一定的解释,使得译文通顺可读。这既是经权关系的变化与统一,也是解释学中理解与运用的统一。此外,翻译时还需根据句子的逻辑结构,适当调整句子的语序,这样译文就会不仅忠实于原文,而且连贯易懂,语义和谐。

(二)消极行为的减少

具身德育效果不仅表现为积极行为的发展和增加,也表现为消极行为的减少,甚至杜绝。如打架骂人行为的减少,损人利己行为的减少,迟到早退旷课行为的减少,损坏公物行为的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减少,弄虚作假行为的减少,好逸恶劳行为的减少,违规违纪行为的减少,等等。根据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 Law),一次严重行为事件发生,会有29次轻微行为事件前兆,300次行为事件隐患,即1∶29∶300法则。具身德育效果尤其重视守住底线,关注平时消极行为萌芽、苗头,防微杜渐,以免酿成严重的后果。同时,对待任何行为后果,也绝不以为是偶然突发,要排查细节,清除所有隐患。

注释:

①“一论”见《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第11期《具身德育:背景、内涵、创新—一论新时代具身德育》一文,“二论”见《中国特殊教育》2018年第1期《具身德育:背景、内涵、创新—二论新时代具身德育》一文,“三论”见《中国特殊教育》2018年第4期《具身德育:背景、内涵、创新—三论新时代具身德育》一文,“四论”见《中国德育》2019年第5期《具身德育:原则、课堂、课外—四论新时代具身德育》一文。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答记者问[EB/OL].(2016-09-14)[2019-03-19].http://www.jyb.cn/china/gnxw/201609/t20160914_673092.html.

[2][3]闫旭蕾.从身体之维看德育[J].人民教育,2017(21):43-47.

[4]戚万学.道德教育可否作为专门的课程开设[J].教育评论,1993(5):58-59.

[5]高德胜.论现代知性德育与生活的割裂[J].思想·理论·教育,2003(4):42-44.

[6]仲建维.德育评价应超越量化取向[J].教育研究,2014(5):75-77.

[7]王贤德.论学校德育评价中的三大误区[J].中国德育,2017(16):19-22.

[8]Cindi May.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高尚?你不是一个人[EB/OL].(2017-03-07)[2019-03-19].https://tech.sina.com.cn/d/f/2017-03-07/doc-ifycaafp2208890.shtml.

作者简介 孟万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教授

*本文系中国教科院201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立项项目“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研究”(GYG22018025)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楚然

标签:;  ;  ;  ;  

具身德育:纲领、实效、评价—五论新时代具身德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