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硬件、软件及其应用讲座(十三)——第7讲 MPLAB-ICD在线调试工具包及其应用(下)

MCU硬件、软件及其应用讲座(十三)——第7讲 MPLAB-ICD在线调试工具包及其应用(下)

一、单片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讲座(13)——第七讲 MPLAB-ICD在线调试工具套件及其应用(下)(论文文献综述)

程欢欢[1](2020)在《电动滑板车中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动滑板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电动滑板车要有起步响应快,运行平稳,爬坡性能好等特点。现在大多数的电动滑板车使用的驱动电机是有刷直流电机。有刷电机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其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低。电机和控制系统安装体积大。无刷直流电机是一个及电机与电力电子一体化的新型电机,无刷电动机系统是通过电机与辅助器共同作用下运行的,利用电力电子功率变换装置的特性代替传统的机械电刷进行转向的控制系统,这样无刷电动机的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但是其成本较高,控制性能较弱,因此设计一款性价比高、控制性能稳定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系统,对电动滑板车的发展是需要的。本文主要以电动滑板车用轮毂式无刷直流电机作为控制对象,以R7F0C009单片机为控制电路,单片机采集比较电平及电机反馈信号,通过软件编程控制无刷直流电动机。以此建立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1)介绍了电动滑板车行业现状及其发展局势,分析对比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的控制方式,具体阐述了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的几种主要的控制技术和启动方式。(2)对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详细研究了基于端电压反电动势检测方法。由于反电动势法要求采用特殊的启动方式,从实现方式和硬件电路等方面对比,确定本设计控制系统的启动方式为三段式启动法。(3)为了实现上述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方法,需要搭建硬件实验平台。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阐述了六个模块的分析设计。以瑞萨单片机R7F0C009作为MCU控制,采集外部按键、调速和刹车手柄输入,以及来自输出端的反馈信号,控制逆变器电桥中MOSFET管的PWM波的占空比实现无刷电机的调速。(4)利用HEW:High-performance Embedded Workshop软件开发环境下,对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系统的启停程序、闭环运行程序、过零点程序、点阵显示程序、键盘程序等六大模块进行设计编程,之后进行程序调试直到满足条件。(5)建立了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验证平台,测试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再将控制系统模块组装到滑板车上,进行整车运行测试,检验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应用的稳定性。最终测试表明,本次设计的控制系统能满足电动滑板车上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各项功能实时响应,正常实现,并且整车能长时间稳定运行。比较其他车型,启动性能、加速能力、爬坡能力以及续航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推广、应用价值高。

张优[2](2019)在《基于NB-IOT技术的道路湿滑状况检测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出行交通更加便利,然而交通问题也越发凸显,尤其是城镇道路交通问题更为严重,由道路湿滑引起的交通事故逐年增多,因此研究一种道路湿滑状况检测系统意义重大。已有的道路湿滑状况检测系统存在检测覆盖范围小,部署成本高,数据传输距离短、稳定性差等的缺陷,并且现有的湿滑状况检测设备精度低、抗干扰性弱,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并且设计了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的道路湿滑状况检测系统,系统主要由可以网状部署的终端湿滑状况影响因素采集模块、NB-IOT管理云平台和Web应用软件组成,通过NB-IOT无线通信技术建立起这三部分之间的通信网络,实现了对影响道路湿滑的关键因素的实时检测,并且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传感器设计。通过分析总结出影响道路湿滑状况的关键因素为雨雪天气道路积水深度、积水面积、积雪厚度和温度。针对这四个因素分别设计积雪检测传感器、积水检测传感器和温度检测传感器。积雪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探针式的检测装置;积水深度检测方面设计了基于CAV444的筒式雨天积水深度检测传感器和基于74HC165的积水面积检测传感器,积水面积检测传感器的设计又可以用来辅助检测积水深度以提高检测精度;温度检测采用传统的DS18B20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通过实验测试,设计的四种传感器都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实现了数据的精确高效采集。2.NB-IOT系统的设计。设计了基于NB-IOT技术的道路湿滑检测系统,系统硬件设计由基于MSP430系列的微控制器搭载传感器、NB-IOT无线通信模块及外围电路构成,实现了低功耗、高性能、高效率的目标。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硬件驱动软件和应用层软件,应用层软件完成了数据库设计和可视化网页设计。3.采用径向基(RBF)神经网路算法对积水深度检测传感器进行了优化,提高了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降低了检测误差。

刘艾琳[3](2017)在《智能吊挂流水线系统控制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工业化智能生产中的纯人工“捆包式”传输的生产方式受到严峻的挑战,智能吊挂流水线系统应运而生,其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解决了传统纯人工传输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及资源浪费的问题。智能吊挂流水线系统在国内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很大程度是由于国外极其昂贵,而国内又缺乏自己独立的产品,因此本文控制器的设计原则是在系统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控制系统各项研发成本,不要一味追求高精尖,利用成熟技术并行之有效的对其进行组合,也是一种创新。本课题基于在本课题组与公司合作的智能吊挂流水线传动设备的基础上,根据智能吊挂流水线的机械结构,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吊挂流水线控制器。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吊挂系统的控制原理并对控制器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了控制器系统设计总体方案。本控制器采用PIC18F97J60作为控制主芯片,采用以太网与上位机进行通讯,该设计具有外围电路少、设计方便、通信稳定性高等优点;设计了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包括液晶显示、键盘,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另外外围电路还包括光电传感器、进出站读卡器以及进出站电磁阀、存储电磁阀,提升臂电机等器件的驱动电路。其中,提升臂电机速度的精确控制是保证吊架顺利进出站的基础。其次,针对智能吊挂流水线提升臂系统中工件负载变化和外界干扰引起速度输出不稳定最终导致吊架进出站故障的问题,引入模糊滑模控制算法。对提升臂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并设计模糊滑模控制器,通过利用隶属函数将切换增益模糊化,依据稳定性理论确定的模糊规则对切换增益进行调节,并运用处理后的滑模控制律控制具有随机干扰的提升臂系统。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控制器能够高精度的对提升臂系统进行速度跟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基于控制器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控制算法,本控制器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分别对主芯片及其基本电路模块、以太网通讯模块、读卡器串口通信模块、人机界面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电机控制模块进行了硬件设计和硬件抗干扰设计。然后针对各模块进行了软件设计和软件抗干扰设计。最后,在MPLAB环境下对控制器进行调试,验证了该控制器实现吊架的自动化进出站工序的可行性。目前该控制器已正式投入使用,实际应用证明了本研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市场价值。

黄婉铭[4](2015)在《基于以太网接口的YHFT-DSP仿真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YHFT-DSP是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飞腾”系列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应用推广,设计高效的配套调试工具迫在眉睫。本文在深入研究了第一版YHFT-DSP硬件仿真器FT-EMU560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功能更加全面,性能更加稳定的YHFT-DSP硬件仿真器FT-EMU560PLUS,降低了YHFT-DSP的调试难度。FT-EMU560PLUS仿真器用于实现调试主机与目标YHFT-DSP系统之间的调试通信。本文设计了以太网接口模块以支持FT-EMU560PLUS仿真器与调试主机之间的以太网接口通信,使用以太网接口不仅下载速度可观,还能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调试功能。本文使用W5300芯片作为以太网接口模块的硬件实现;使用Socket编程方法完成了以太网接口通信程序的设计;通过对以太网接口收发数据进行测试和验证,证明该模块能够实现功能要求。本文设计了TBC(测试总线控制)模块以控制FT-EMU560PLUS仿真器与目标系统之间JTAG测试数据的传输,使用TBC模块能够使仿真器支持8核以上互联结构的目标系统的调试。本文使用FPGA固化TBC逻辑作为TBC模块的硬件实现;在对YHFT-DSP内部仿真/测试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使用配置寄存器的方式完成了TBC模块驱动程序的设计;捕获正常工作模式下TBC逻辑的输入输出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证明该模块能够实现功能要求。为了提高FT-EMU560PLUS仿真器在恶劣工作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本文专门设计了JTAG接口驱动电路来提高JTAG测试信号的质量并增强其驱动能力,通过对比和分析信号调整前后波形以及驱动电流的变化,证明该电路能够实现功能要求。本文给出了FT-EMU560PLUS仿真器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了三大功能模块的设计,并对所做设计分别进行了模块验证和系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FT-EMU560PLUS仿真器实现的功能正确,完全达到了预定的设计目标。

李秀彦[5](2014)在《基于dsPIC33F的数字对讲机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既具备个人通信的所有功能,也能控制与实现个人和群体之间的任意通讯,该系统具有较高的保密性和丰富的功能,实现了通信功能的智能化。本文所介绍的是一种数字集群系统终端设备数字对讲机的设计,该系统设计所依托的硬件环境是Microchip公司最新推出的dsPIC33F系列单片机以及与之相应的Explorer 16开发板,选取WM8510作为语音编解码芯片。以C语言与汇编语言作为软件开发语言,确定了基于此基础的数字对讲机系统终端的设计方案。dsPIC33F系列单片机是一系列价格低廉而且性能优异的单片机集合,片上实现了单片机控制能力和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无缝集成,非常适合本系统的开发使用。与之相应的Explorer 16开发板,同样是性能卓越而价格低廉的产品。选用这样的硬件环境能够在有效的数字对讲功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其造价。数字对讲机设计其首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的成本,以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受专用移动通信网。本文对数字对讲机中使用到的各功能模块的软件进行了设计,对本课题所涉及到的数字对讲机系统结构、语音活动检测、语音传输过程进行了设计与实现。采用G.711标准作为帧数据编解码标准,语音编码采用A律PCM编码方式实现。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调试,通过试验验证,本系统语音传输质量较高,能够满足一定规模的数字对讲的需求。

史小燕[6](2011)在《基于dsPIC和MCGS的COD在线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化学需氧量COD是我国环境水质标准及污水、废水排放标准的控制指标之一,随着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的力度不断增加,开发现代化的COD在线监测设备是提高水质监测水平所必需的。我国水域辽阔、江河众多、城市和企业的排污口多,而监测资金紧缺,国外生产的COD在线监测仪检测精度高,但价格也高,不利于在我国推广,因此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COD在线监测仪就显得非常重要。论文分析了国内外COD在线监测技术现状和COD常见的检测方法,选择了重铬酸钾法的改进方法密封催化消解-分光光度法检测COD值。应用dsPIC(数字信号控制器)和MCGS(组态软件)技术,设计了一个新型COD在线监测仪。首先,设计了COD在线自动监测仪的硬件系统,它包括计量系统、消解系统、控制系统、触摸屏。计量系统由高精度多液位光电传感器与蠕动泵组成;消解系统由密封消解管、温度控制模块和光电检测模块组成,光电检测模块中使用了导光纤维,消除了温度对光电测量的影响。根据计量系统和消解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电路,详细介绍了dsPIC最小系统、电源电路、开关量输出电路、模拟信号采集电路、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并介绍了PCB板设计中抗干扰的措施。其次,设计了COD在线监测仪的软件系统,它包括控制系统的程序和触摸屏应用程序,两个模块间采用Modbus通讯协议。控制系统的程序实现了自动检测、温度PID控制、与触摸屏的通讯等功能;以MCGS作为触摸屏的开发平台,设计了主控窗口、设备窗口、用户窗口、运行策略和实时数据库,实现了客户操作、仪器状态、仪器调试、历史报表、参数设置、异常信息等功能界面,特别是3D工艺流程图界面,图中液体流向、蠕动泵及电磁阀等工作状态与仪器同步,画面生动形象、直观准确。最后,介绍了COD值标定的方法-最小二乘直线拟合算法及程序的设计,并对COD监测仪器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基本误差测定和重复性误差测定,测定的结果为基本误差小于±5%,重复性误差为小于3%。结果表明:该仪器可以用于COD的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符合化学需氧量测定仪检定的技术要求。

刘海雄[7](2011)在《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电控设备监测与诊断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实用、可靠、经济为设计原则,以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为设计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总线的车辆控制系统。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基于CAN总线的汽车测控系统总体方案的制定,重点对控制系统的一个模块动力终端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系统进行硬件和软件设计。在此模块中,4路模拟电阻输入(水温,油温,油压,变速箱油压)信号;2路电压比较输入信号;1路脉冲输入(发动机转速)信号;32路开关量(车灯、门、窗、雨刮、挡位)信号为研究对象,以单片机芯片为微处理器综合分析处理这些数据,通过总线控制器把这些数据送上总线,与中央控制模块进行通信,促使中央控制模块收集系统所有的开关量信号、模拟量信号及脉冲量信号,经过中央处理器分析处理,最后通过总线发出控制命令控制车辆系统的目的。借助于MPLAB—IDE集成开发环境软件包来进行编程、离线仿真;利用MPLAB—IDE、ICD2和PIC18FXX实验开发工具,进行在线调试、编程及程序下载。这使得该系统模块的设计开发变得更容易。本题针对现代车辆控制系统要求通讯网络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通过基于总线的车辆控制系统的研究,实现了实时控制车辆,各个控制模块通过总线进行相互通信的要求,从而达到了汽车智能通信网络化目的。

胡宇罡[8](2010)在《基于PIC单片机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频率合成器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是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通信、数字电视、卫星定位、雷达、航空航天、航海和军事电子对抗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频率合成技术,伴随着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它的优点日益体现出来。本课题选择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作为该信号发生器的关键技术,通过分析频率合成技术产生的背景和目前频率合成技术的现状,提出了选择这个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由于采用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因此对于直接频率合成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它的数学原理,性能特点,以及选用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芯片。接着对于该系统进行分析,同时也建立了整个系统的设计模型。整个系统由5个模块构成,分别是电源模块,单片机模块,DDS模块,USB通信模块和显示与按键模块。系统选用的芯片主要包括单片机采用了微芯公司的PIC16F876A芯片,DDS芯片采用了AD9850,USB通信芯片采用了FT232BM等。整个系统由单片机控制实现数据处理,和与上位机的通信。同时,设计了整个系统的硬件电路图和软件程序,其中软件包括了上位机和下位机的软件设计。完成了电路板的制作、元器件的焊接等。最后,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测试,并且对整个系统做了性能实测和分析。实测的结果表明,该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范围为0-4MHZ,频率范围较广,频率分辨率高,具有扫频功能,支持USB控制,性能可靠稳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郝磊磊[9](2010)在《机车专用电压测量装置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机车上用电设备电压的测量密切关系着机车的运行安全,人们已经在此类问题上设计了很多方法,特别是现在利用单片机的软件来代替硬件的功能,可以实现仪表测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并能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达到仪表的高可靠性、高精度和多功能。本文是针对机车上需要测量主机板各路电压而设计的基于PIC的机车专用电压测量装置。概述了仪器的理论基础、设计思想和技术细节,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所设计仪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PIC的机车专用电压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下位机软件设计、上位机界面设计,选择PIC作为仪器的核心处理器搭建硬件电路。在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上,利用UART转USB的桥接器PL2303设计了USB接口电路,用户使用方便并简化了开发程序设计。基于PIC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包括PIC系统软件程序设计和上位机应用程序开发两部分。PIC系统软件程序采用C语言编程,在MPLAB开发平台下编写。上位机用户应用程序在VC++6.0开发环境下设计,使的用户界面更美观、简洁。调试和测试结果表明,模块软硬件设计正确,得到最终测量值测量精度满足要求。本仪器整体设计合理,性价比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向科[10](2007)在《CAN总线在智能仪表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智能仪表设备和CAN总线方面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专业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论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有关性能特点及CAN协议规范后,设计出在智能仪表中实现CAN总线通讯的具体的实现途径。在不增加更多成本、利用有限仪表空间和资源方面进行了探索,逐步完善仪表功能,增加其市场竞争力。文中详细介绍了仪表的CAN总线通信的实现过程,对PIC18F458单片机以及其集成的CAN控制器进行了探究,并以它为处理器进行硬件、软件设计,使CAN总线的通讯更加直观。本系统所设计的仪表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与稳定性高,而且使用方便、应用灵活,实现了以最少的成本出色完成任务的目的,大大地加速了其应用领域智能化、科学化与规范化的进程。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创新或改进:◆在亚太地区率先把内嵌CAN控制器的PIC18F458微处理器用于智能仪表系统中。◆CAN总线通信设计:研究了CAN协议在所选内嵌CAN总线控制器的PIC18F458微处理器上的具体实现,设计出一点对二点的CAN总线的双向通讯系统。◆下位机LCD液晶显示设计:实现了PIC与MCS-51两种不同的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目的是为了扩展PIC18F458的I/O口来驱动液晶显示测量和设定的温度值,并验证了在智能仪表系统中不同种类的微处理器交换数据的可行性。◆下位机数码管显示设计:利用PIC18F458微处理器内嵌的SPI模块功能和74HC595芯片的串入并出的特点驱动数码管显示电压。◆PC机与下位机串行通信设计:通过PIC18F458微处理器的串口完成PC机与CAN总线之间的通信问题,这样PC机和微处理器都可以发送和接受数据。◆对K型温度传感器的调理电路设计:对模拟信号进行采集、滤波、放大和传输、显示。◆对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温、控温电路设计:采用PID计算,PWM输出控制温度。◆PC机显示和远程控制设计:在上位机(PC机)上显示测量的电压和温度,并与设定的电压和温度值比较来控制执行机构动作,构成一个CAN总线的测控网络。◆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中调用了Matlab设计:为了绘制温度、压力两组测量、设定的数据的动态曲线和显示他们不同时刻点的值,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中调用了Matlab引擎和Matlab函数Plot。

二、单片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讲座(13)——第七讲 MPLAB-ICD在线调试工具套件及其应用(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片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讲座(13)——第七讲 MPLAB-ICD在线调试工具套件及其应用(下)(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动滑板车中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动滑板车电机选择
    1.3 无刷直流电动机发展概况
    1.4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
    1.5 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技术
        1.5.1 反电动势端电压法
        1.5.2 反电动势电感法
        1.5.3 三次谐波法
        1.5.4 续流二极管法
        1.5.5 状态观测器法
        1.5.6 磁链观测法
    1.6 无位置传感器启动策略概述
        1.6.1 三段式启动法
        1.6.2 升频升压法
    1.7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技术
    2.1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2.3 反电势动检测
        2.3.1 反电动势工作原理
        2.3.2 基于端电压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方法
    2.4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三段式启动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0 无刷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3.1 电源模块
    3.2 最小系统模块
    3.3 逆变驱动模块
        3.3.1 换相驱动模块
        3.3.2 电流检测模块
        3.3.3 反电动势过零检测模块
    3.4 手柄调速及刹车模块
    3.5 7*10点阵显示模块
    3.6 按键模块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程序设计
    4.1 启停程序设计
    4.2 闭环运行程序设计
    4.3 过零点程序设计
    4.4 点阵显示程序设计
    4.5 键盘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与验证
    5.1 验证
        5.1.1 验证平台搭建
        5.1.2 验证结果分析
    5.2 应用
        5.2.1 控制模块组装
        5.2.2 整车运行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
附录 B PCB电路板图
致谢

(2)基于NB-IOT技术的道路湿滑状况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1.1 NB-IOT技术的内容、应用背景和趋势
        1.1.2 道路湿滑状况检测的背景及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NB-IOT研究现状
        1.2.2 道路湿滑状况检测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安排
第2章 道路湿滑状况分析及系统技术基础
    2.1 道路湿滑状况理论分析
        2.1.1 道路湿滑状况影响因素
        2.1.2 道路湿滑状况检测方案
    2.2 系统设计需求及分析
        2.2.1 技术需求分析
        2.2.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 NB-IOT技术
        2.3.1 物联网(IOT)技术
        2.3.2 NB-IOT技术原理
        2.3.3 NB-IOT传输协议
    2.4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
        2.4.1 径向基函数
        2.4.2 RBF神经网络结构
        2.4.3 RBF神经网络训练方法
    2.5 NB-IOT平台管理技术
        2.5.1 NB-IOT管理平台开发流程
        2.5.2 NB-IOT管理平台的通信模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道路湿滑状况检测终端设计
    3.1 检测终端总体设计方案
        3.1.1 设计需求分析
        3.1.2 检测终端总体结构规划
    3.2 微控制器设计
        3.2.1 微控制器芯片选择
        3.2.2 微控制器核心电路设计
    3.3 实时时钟模块
    3.4 积水检测传感器设计
        3.4.1 技术要求
        3.4.2 积水面积检测设计
        3.4.3 积水深度检测设计
    3.5 积雪厚度检测传感器设计
        3.5.1 技术要求
        3.5.2 设计实现
    3.6 温度采集模块
    3.7 NB-IOT无线通信模块
        3.7.1 NB-IOT通信模组选择
        3.7.2 NB-IOT通信模组电路图
        3.7.3 模组外围电源电路设计
        3.7.4 模组外围复位电路设计
        3.7.5 模组外围USIM卡接口电路设计
        3.7.6 模组外围射频天线电路设计
        3.7.7 模组外围网络状态指示电路设计
        3.7.8 模组外围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道路湿滑状况检测系统软件设计及优化
    4.1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4.1.1 需求分析
        4.1.2 软件整体结构
    4.2 检测终端软件设计
        4.2.1 开发环境介绍
        4.2.2 温度采集软件设计
        4.2.3 实时时钟采集软件设计
        4.2.4 积水采集软件设计
        4.2.5 积雪采集软件设计
        4.2.6 NB-IOT无线通信软件设计
    4.3 NB-IOT管理平台设计
        4.3.1 软件开发关键资源
        4.3.2 NB-IOT管理平台具体设计
    4.4 应用层软件设计
        4.4.1 设计需求
        4.4.2 软件开发用到的工具
        4.4.3 数据库设计
        4.4.4 软件各模块具体设计过程
    4.5 基于RBF神经网络对采集设备的优化
        4.5.1 RBF网络拟合模型
        4.5.2 RBF神经网络样本训练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检测系统调试与实验结果分析
    5.1 调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5.1.1 终端采集模块独立调试
        5.1.2 NB-IOT通信模块调试
        5.1.3 应运层管理软件功能调试
        5.1.4 道路湿滑状况分析
    5.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智能吊挂流水线系统控制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本文主要工作
        1.3.2 本文的内容安排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智能吊挂流水线控制器功能分析
    2.2 开发方案设计原则
    2.3 开发方案选择
    2.4 网络通讯方式选择
    2.5 控制器控制对象分析
        2.5.1 提升臂电机模块
        2.5.2 人机界面模块
        2.5.3 读卡器模块
        2.5.4 输入输出模块
3 控制器控制算法设计
    3.1 控制算法基本理论
        3.1.1 滑模控制算法基本理论
        3.1.2 模糊控制的基本理论
    3.2 提升臂系统模型
    3.3 模糊滑模控制系统设计
        3.3.1 控制系统结构
        3.3.2 滑模控制器设计
    3.4 系统仿真
4 系统硬件设计
    4.1 硬件电路整体设计
    4.2 微处理器基本系统设计
        4.2.1 电源电路
        4.2.2 复位电路
        4.2.3 时钟电路
        4.2.4 调试电路
        4.2.5 存储器模块设计
    4.3 以太网模块设计
    4.4 人机界面模块
        4.4.1 LCD显示屏
        4.4.2 键盘
    4.5 读卡器模块与串口通信模块
        4.5.1 读卡器原理介绍
    4.6 输出模块设计
        4.6.1 电磁阀输出模块
        4.6.2 提升臂电机驱动电路
    4.7 输入模块
    4.8 蜂鸣器模块设计
    4.9 硬件相关抗干扰措施
        4.9.1 抑制干扰源
        4.9.2 切断传播路径
        4.9.3 提高敏感元器件的抗干扰性能
    4.10 PCB板设计
5 控制器的软件设计及调试
    5.1 MPLAB IDE环境
        5.1.1 MPLAB IDE的操作过程
    5.2 智能吊挂主程序设计
    5.3 以太网程序设计
        5.3.1 通讯协议
        5.3.2 程序流程
    5.4 读卡器串口通讯程序
        5.4.1 M106BSN读卡器UART串口通讯协议:
        5.4.2 UART串口通讯程序流程
    5.5 键盘软件控制
    5.6 LCD显示屏程序
    5.7 软件相关抗干扰措施
        5.7.1 指令冗余
        5.7.2 软件阻截技术
        5.7.3 软件看门狗技术
    5.8 系统整合调试
        5.8.1 控制系统调试原则
        5.8.2 硬件调试
        5.8.3 软件测试
        5.8.4 整体调试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以太网接口的YHFT-DSP仿真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DSP开发工具简介
    1.2 课题研究背景
    1.3 课题相关研究
        1.3.1 TI DSP开发工具分析
        1.3.2 ADI DSP开发工具分析
        1.3.3 Motorola DSP开发工具分析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设计目标
    1.5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总体设计方案
    2.1 仿真器总体结构设计
    2.2 仿真器硬件设计方案
    2.3 仿真器软件设计方案
        2.3.1 控制DSP处理程序
        2.3.2 560PLUS_DVR驱动程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太网接口模块设计
    3.1 以太网接口模块硬件设计
    3.2 以太网接口模块软件设计
        3.2.1 Socket编程简介
        3.2.2 560PLUS_DVR驱动程序设计
        3.2.3 W5300驱动程序设计
    3.3 以太网接口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BC模块设计
    4.1 基于JTAG接口的YHFT-DSP调试原理
        4.1.1 标准JTAG测试逻辑简介
        4.1.2 YHFT-DSP仿真/测试部件简介
        4.1.3 YHFT-DSP内核调试命令分析
    4.2 TBC逻辑设计
        4.2.1 总体结构
        4.2.2 可配置寄存器
        4.2.3 TBC Interface模块设计
        4.2.4 HOST模块设计
        4.2.5 SEQUENCE模块设计
        4.2.6 SERIAL模块设计
    4.3 TBC模块驱动程序设计
        4.3.1 TBC模块初始化函数设计
        4.3.2 指令传输控制函数设计
    4.4 TBC逻辑实现与测试
        4.4.1 TBC逻辑实现
        4.4.2 TBC逻辑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JTAG接口及其驱动电路设计
    5.1 仿真器JTAG插头设计
    5.2 JTAG接口驱动电路设计
        5.2.1 设计目的
        5.2.2 电路设计
    5.3 JTAG接口驱动电路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仿真器系统调试与功能测试
    6.1 FT-EMU560PLUS仿真器系统调试
    6.2 FT-EMU560PLUS仿真器功能测试
        6.2.1 访问目标芯片的核心寄存
        6.2.2 访问目标芯片存储器
        6.2.3 设置断点
        6.2.4 单步调试
    6.3 FT-EMU560PLUS仿真器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基于dsPIC33F的数字对讲机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的技术难点及创新点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第二章 集群通信技术
    2.1 集群通信系统概述
        2.1.1 集群通信系统定义
        2.1.2 模拟集群通信系统
        2.1.3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2.2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标准
        2.2.1 TETRA系统
        2.2.2 GT800系统
        2.2.3 DMR系统
    2.3 集群系统终端设备研究
        2.3.1 模拟对讲机
        2.3.2 数字对讲机
第三章 数字对讲机的关键技术
    3.1 语音活动检测技术
    3.2 语音编码技术
        3.2.1 语音编码分类
        3.2.2 脉冲编码调制
    3.3 数字调制解调技术
第四章 开发环境
    4.1 Explorer16开发板
    4.2 硬件实现方案
    4.3 dsPIC33F数字信号处理器
        4.3.1 CPU及存储器构成
        4.3.2 中断控制器
        4.3.3 直接存储器访问
        4.3.4 I~2C模块
        4.3.5 数据转换器接口模块
    4.4 语音处理模块
    4.5 MPLAB集成开发环境
第五章 数字对讲机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
    5.1 数字对讲机的系统结构设计
    5.2 主程序设计
    5.3 初始化模块设计
    5.4 A/D转换模块
    5.5 语音编解码模块设计
    5.6 系统调试与运行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基于dsPIC和MCGS的COD在线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COD在线监测技术
        1.2.2 国内COD在线监测技术
        1.2.3 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
        1.2.4 组态软件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COD检测方法分析
    2.1 COD检测方法分类
    2.2 标准方法
        2.2.1 消解方法的改进
        2.2.2 测定方法的改进
    2.3 间接测定方法
    2.4 检测方法的选择
第三章 COD监测仪总体设计
    3.1 系统总体结构
    3.2 计量系统设计
    3.3 消解系统设计
        3.3.1 光电检测模块
        3.3.2 温度控制模块
    3.4 dsPIC控制系统设计
    3.5 触摸屏的介绍
第四章 dsPI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dsPIC最小系统介绍
        4.1.1 dsPIC的内部结构
        4.1.2 dsPIC33FJ256GP506A芯片及引脚
    4.2 电源电路设计
        4.2.1 电源隔离电路设计
        4.2.2 3.3V直流电源设计
        4.2.3 20mA恒流源电路设计
    4.3 信号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4.3.1 数字信号输出电路设计
        4.3.2 模拟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4.4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4.4.1 RS-232接口电路设计
        4.4.2 RS-485接口电路设计
        4.4.3 4-20mA模拟通讯口电路设计
        4.4.4 USB接口电路设计
    4.5 PCB板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
        4.5.1 抑制电源线和地线阻抗噪声
        4.5.2 印刷电路板的布线原则
第五章 COD监测仪软件系统设计
    5.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5.1.1 系统软件功能框图
        5.1.2 Modbus通信协议
    5.2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5.2.1 MPLAB集成开发环境简介
        5.2.2 程序结构和实现方法
        5.2.3 自动检测程序设计
        5.2.4 温控程序设计
        5.2.5 通信程序设计
    5.3 触摸屏应用程序设计
        5.3.1 MCGS组态软件
        5.3.2 主控窗口设计
        5.3.3 设备窗口设计
        5.3.4 用户窗口设计
        5.3.5 运行策略设计
        5.3.6 实时数据库设计
    5.4 COD监测仪软件系统调试
第六章 实验数据分析
    6.1 COD值的标定
        6.1.1 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算法
        6.1.2 数据处理程序的设计
    6.2 COD监测仪性能测试
        6.2.1 基本误差测定
        6.2.2 重复性误差测定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A 主要电路图
附录B 部分源程序

(7)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电控设备监测与诊断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基于CAN 总线的车辆监控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3 现场总线技术与CAN 总线概述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车辆测控系统方案设计
    2.1 车辆测控系统的结构选择
    2.2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主要模块的功能概述
    2.3 动力终端与开关量控制模块微处理器的选择
    2.4 动力终端与开关量控制模块系统结构图
第三章 PIC18F458 单片机及其开发系
    3.1 PIC18F458 单片机特点及引脚功能
    3.2 PIC18F458 单片机存储器
    3.3 PIC18F458 单片机中断系统
    3.4 PIC18F458 单片机开发工具介绍
第四章 动力终端与开关量模块系统硬件设计
    4.1 CAN 总线模块设计
    4.2 A/D 模块设计
    4.3 CCP 模块设计
    4.4 开关量模块设计
    4.5 比较器模块设计
第五章 动力终端与开关模块系统软件设计
    5.1 主程序
    5.2 系统初始化子程序
    5.3 自检子程序
    5.4 A/D 模块子程序
    5.5 CCP 模块子程序
    5.6 比较器模块子程序
    5.7 I/0 模块子程序
    5.8 CAN 模块子程序
第六章 系统抗干扰措施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8)基于PIC单片机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
    1.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的相关技术
    2.1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2.1.1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基本结构
        2.1.2 DDS数学原理
        2.1.3 DDS性能特点
        2.1.4 DDS的芯片选择
    2.2 PIC单片机技术
    2.3 USB技术
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的分析、设计及开发
    3.1 系统模型建立
    3.2 系统组成结构
    3.3 硬件部分设计
        3.3.1 单片机模块设计
        3.3.2 DDS模块的设计
        3.3.3 USB通信模块
        3.3.4 按键与显示模块
        3.3.5 电源的设计
        3.3.6 PCB布板设计
    3.4 软件部分设计
        3.4.1 系统编程的语言和编程工具
        3.4.2 软件整体设计框架
        3.4.3 主程序设计
        3.4.4 中断程序设计
        3.4.5 DDS频率计算设计
        3.4.6 显示和按键程序设计
        3.4.7 上位机软件设计
4 系统测试
    4.1 系统硬件测试
        4.1.1 整板测试
        4.1.2 上电功能测试
    4.2 系统软件测试
        4.2.1 在MPLAB下实现下位机软件编写
        4.2.2 通信软件测试
    4.3 系统性能实测
        4.3.1 系统性能分析
        4.3.2 系统实测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机车专用电压测量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仪器的硬件设计
    2.1 仪器硬件整体设计
        2.1.1 总体方案论证
        2.1.2 硬件结构
    2.2 核心处理器 PIC16F877
    2.3 信号调理电路
    2.4 16F877 系统硬件设计
        2.4.1 复位电路设计
        2.4.2 时钟电路设计
        2.4.3 16F877 片内A/D 模块
    2.5 AT24C512 存储器接口设计
    2.6 系统电源设计
    2.7 人机交互电路设计
        2.7.1 行列式键盘的设计
        2.7.2 LCD1604 液晶显示模块接口电路的设计
    2.8 USB 接口设计
        2.8.1 USB 的发展及特点
        2.8.2 基于PL2303 的USB 接口设计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PIC 系统程序设计
    3.1 PIC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MPLAB-IDE 和Hitech-PICC
        3.1.1 MPLAB-IDE 的结构特点和组成
        3.1.2 Hitech-PICC 编译器
        3.1.3 MPLAB-IDE 内挂接PICC
        3.1.4 PIC 单片机的C 语言原程序基本框架
    3.2 PIC 系统软件设计
        3.2.1 初始化模块设计
        3.2.2 A/D 采集模块设计
        3.2.3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3.2.4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上位机应用程序设计
    4.1 Microsoft Visual C++ 6.0 概述和集成开发环境
    4.2 MFC 概述
        4.2.1 窗口
        4.2.2 事件驱动
        4.2.3 句柄和Windows 消息
        4.2.4 消息、消息格式与消息处理的模式
    4.3 上位机界面和报告单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及系统误差分析
    5.1 系统测试标定、实验及数据误差分析
    5.2 实验结果分析
    5.3 系统误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CAN总线在智能仪表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智能仪表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1.2.1 国内智能仪表的发展状况
        1.2.2 国外智能仪表的发展状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控制器局域网(CAN)
    2.1 现场总线及其分类
        2.1.1 现场总线[21][22]
        2.1.2 几种有影响的现场总线[47][48]
    2.2 CAN总线通信协议
        2.2.1 CAN总线技术的应用现状[56][46]
        2.2.2 CAN总线协议的技术规范[19][42]
        2.2.3 CAN总线的体系结构
        2.2.4 CAN总线协议的分层结构[50]
        2.2.4.1 CAN总线协议的数据链路层
        2.2.4.2 CAN总线协议的物理层
    2.3 CAN总线的一些基本概念
    2.4 CAN总线的报文及其帧格式[22][34]
        2.4.1 CAN总线报文的数据帧[25][29]
        2.4.2 CAN总线报文的远程帧
        2.4.3 CAN总线报文的出错帧
        2.4.4 CAN总线报文的超载帧
        2.4.5 CAN总线报文的帧间空隙
    2.5 CAN总线中的错误类型界定
    2.6 CAN的冗余方法
    2.7 CAN总线的组织基本规则
    2.8 CAN总线的性能特点
    2.9 信道利用率的性能分析
        2.9.1 CSMA和CSMA/CD概述
        2.9.2 CAN总线的仲裁机制
    2.10 CAN总线的应用及前景
第三章 内嵌CAN控制器的微处器PIC18F458
    3.1 PIC单片机简介
        3.1.1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结构
        3.1.2 哈佛(Harvard)双总线结构
        3.1.3 寄存器组
        3.1.4 OTP(One Time Program)技术
    3.2 PIC18F458系列单片机的特点及应用
        3.2.1 PIC18F458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3.2.2 PIC18F458系列单片机的技术支持
    3.3 PIC18F458单片机结构特点
        3.3.1 外部结构特点[27][58]
        3.3.2 内部结构和功能特点
    3.4 本设计所用的功能模块
        3.4.1 I/O端口模块
        3.4.2 定时器TMR0模块
        3.4.3 A/D转换器(或称ADC)模块
        3.4.4 捕捉/比较/脉宽调制模块
        3.4.5 CAN控制器模块
    3.5 PIC18F458的开发工具
        3.5.1 MPLAB集成开发环境(IDE)
        3.5.2 HI-TECH PICC18编译器[1][32]
        3.5.3 MPLAB-ICD2在线调试器[60][61]
第四章 基于CAN总线在智能仪表系统中应用的硬件设计
    4.1 智能仪表系统整体硬件电路设计
    4.2 主要器件介绍
        4.2.1 高速CAN控制器MCP2551简介[57][59]
        4.2.2 移位寄存器74HC595简介
        4.2.3 液晶显示器FM12864简介
    4.3 CAN通讯硬件电路设计
        4.3.1 硬件系统组成原理及通信过程
        4.3.2 CAN总线系统节点的构成[49][52]
        4.3.3 CAN总线通信接口电路
    4.4 PC机与PIC18F458串行通讯电路的设计
    4.5 数码管显示电压电路的设计
    4.6 YM12684F液晶显示温度电路的设计
    4.7 晶振电路及开关量控制的电路设计
    4.8 K型热电偶温度调理电路设计
    4.9 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温、控温电路设计
    4.10 硬件抗干扰措施
第五章 基于CAN总线在智能仪表系统中应用的软件设计
    5.1 单片机软件部分的设计
    5.2 主节点程序设计
        5.2.1 主从节点CAN通讯软件设计
        5.2.1.1 CAN节点的初始化
        5.2.1.2 CAN节点信息的发送
        5.2.1.3 CAN节点信息的接收
        5.2.2 PC机与主节点串行通讯初始化设计
        5.2.3 主节点低优先级中断程序设计
    5.3 温度控制(智能节点一)程序设计
        5.3.1 A/D转换初始化子程序
        5.3.2 高优先级中断子程序
        5.3.3 TMR0初始化子程序
        5.3.4 PIC18F458与AT89C51串行通讯程序
        5.3.5 YM12684F液晶显示程序
    5.4 电压控制(智能节点二)程序设计
        5.4.1 电压AD数据处理子程序
        5.4.2 数码管显示电压子程序
第六章 上位机(PC机)的设计与实验结果
    6.1 PC机与下位机PIC18F458的通信
        6.1.1 上位机使用VC++7.0实现用户界面。
        6.1.2 通信端口初始化程序设计:
    6.2 PC机显示和远程控制设计
        6.2.1 PC机显示程序设计:
        6.2.2 温度、压力控制程序:
    6.3 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中调用了Matlab设计
    6.4 实验结果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四、单片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讲座(13)——第七讲 MPLAB-ICD在线调试工具套件及其应用(下)(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动滑板车中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D]. 程欢欢. 浙江工业大学, 2020(12)
  • [2]基于NB-IOT技术的道路湿滑状况检测系统研究[D]. 张优.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3]智能吊挂流水线系统控制器的研究[D]. 刘艾琳. 东华大学, 2017(05)
  • [4]基于以太网接口的YHFT-DSP仿真器设计[D]. 黄婉铭.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03)
  • [5]基于dsPIC33F的数字对讲机的研究与实现[D]. 李秀彦. 天津大学, 2014(03)
  • [6]基于dsPIC和MCGS的COD在线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D]. 史小燕.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4)
  • [7]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电控设备监测与诊断系统开发[D]. 刘海雄.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8]基于PIC单片机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的设计[D]. 胡宇罡.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5)
  • [9]机车专用电压测量装置的研制[D]. 郝磊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6)
  • [10]CAN总线在智能仪表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 向科. 贵州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MCU硬件、软件及其应用讲座(十三)——第7讲 MPLAB-ICD在线调试工具包及其应用(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