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瓶颈分析及路向研究
王振卫
(河南科技大学 图书馆,河南 洛阳 471000)
摘 要: 分析提出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不健全、资源经费不足、服务意识淡薄以及读者素质参差不齐是校地共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瓶颈。建议切实加强管理保障、全面抓好文献资源建设、拓宽服务职能以及统一规划特色网站,真正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关键词: 校地共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便开始了校地共建图书馆的探索,良好的效果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它对积极推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大力发展地方文化、发展地方经济和不断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从成功案例可以看出:校地共建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具有极好的互补性和优越性。高校师生、社会公众,其文献信息需求性很大,这种合作的优越性、资源的互补性和需求的交叉性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文献资源与资金的浪费。参加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文献、信息、人才、设施、读者资源上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从而能够实现服务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1校地共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瓶颈分析
1.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图书馆能否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能否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的法制建设可谓是关键。自1848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以来,现在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先后颁布250多部图书馆法,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法,使得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依然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的随意性,出现了诸如经费得不到保障、资源共享难以完全实现、公益性未得到切实体现等不良现象。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困难重重、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所在。
1.2 管理体制、运行模式不健全
校地共建图书馆,是高校与地方政府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通过全面、紧密、长期合作从而实现共建共享的图书馆联合体。其模式既不同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服务的模式,也区别于高校与地方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联盟共享。它担负着服务学校师生读者和社会读者的双重职责。原有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已不适应这种模式的要求。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做好其社会化服务工作。校地共建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们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上一定要不断对其健全和完善。
1.3 资源经费不足
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资金不足,是非常普遍的问题。校地共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高校和地方财政。在共同制定了资金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后,双方常常并未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财政保障机制,从而使得在建设和运营后期的资金流于无形。如聊城市在1999年一次性投入1 500万元土木工程款建设校地共建图书馆后,再没有投入任何保障共建馆日常运转的财力以及书刊购置费,最终导致只能靠其中的高校馆单独投资维持,社会化服务的预期效果无疑收到了极大的影响。
1.4 服务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图书馆主要是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维持的模式,如此便使得管理者在主导思想上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加之地方文化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影响,往往使得管理者的战略眼光受到很大的制约。由此造成缺少社会化服务的创新观念、先进理念等,实际工作中由此造成服务手段单一、对外开放服务不到位。
1.5 读者素质参差不齐
调查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图书报纸的支出所占比例不足文化消费的一成。最低时,全国人均每年购书约5分钱。社会读者文明素质参差不齐,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无疑都给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带来了严重的困扰。此外,社会读者的大量入馆,致使校地共建图书馆卫生、安全等其他方面的管理难度也加大,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
2校地共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路向研究
校地共建图书馆,改变了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配置单一、电子资源相对薄弱等的局面,同时也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长期缺乏的局面。它兼有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双重属性。它一方面既具备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属性与职能,成为本地区主要的文化传播中心、教育中心、生活休闲中心;另一方面也具备了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属性与职能,成为学校的学术交流中心、教育中心和文献信息保障中心。
2.1 切实加强管理保障
建筑设计:AZL Architects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建筑施工:江苏梁缘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所在地:江苏。
2.1.2 以人为本,构筑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在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管理上,应成立一个由主管部门、高校图书馆、地方公共图书馆共同构成的协调管理委员会,在该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详细规定合作双方的责、权、利,通过建立财力、监督和约束等管理机制,全力保障校地共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顺利开展。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科学确定社会读者借阅权限、期限及相关要求,做到科学、公正、严明;申请读者证件简便易行;设立社会读者管理库,等等。在根本上突破以往的陈旧限制。根据“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录用、严格考核”的原则,科学定岗,逐步建立起动态性与竞争性相结合的人事管理机制。
where E is the Young’s modulus of the material (TiO2 E =282.76 GPa)[19].
文献资源建设,无疑是校地共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校地共建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和传统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体相比,涉及的行业多,年龄跨度大,阅读需求多元化。校地共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兼顾高校师生和社会读者的阅读需要——既要有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又要有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所急需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各类社会读者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所收藏的文献类别诸方面,应努力做到广度、深度的紧密结合。同时,文献建设工作中要适当增加相关图书的复本,并积极增加热门图书的采购。在各类数据库的选购上,专业化的期刊数据库和科普类的数据库应全面进行考虑。
2.1.3 科学规划,组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运行机构。 为保证校地共建图书馆各项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应采用“一个资源库、两个服务窗口”的运行模式,资源集中管理,科学组建馆内相关社会化服务机构。
2.2 全面抓好文献资源建设
综上所述,钢箱梁长度增加有利于减小截面1和截面2负弯矩,钢箱梁长度为96 m是截面1和截面2对称受力的重要分界点;对于截面3,钢箱梁长度由56 m增加至96 m时受力显著减小,然而进一步增加钢箱梁长度,截面受力基本不再减小,当超过116 m截面受力反而增大。因此,由恒载作用下截面1、截面2、截面3所受弯矩随钢箱梁长度变化规律可得到,钢箱梁长度为96 m时主梁截面受力较为合理。
2.3 拓宽服务职能,开展不同层次的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校地共建模式的社会化服务效果无疑大于共建前任何一个成员馆的社会化服务效果。共建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需要在资源建设、管理保障、服务方式诸方面进行科学整合和着力创新,从而真正达到高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上的“双赢”局面。
2.1.1 积极创立相关服务制度。 在我国目前图书馆界既无《图书馆法》,又无相关校地共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方面法规、条例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确定新模式下的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制度,早日能在校地共建图书馆具体服务形式及做法上给予一定的明确指导。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去制定相关宏观规划和业务条例,努力细化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真正做到“读者有法可依、工作人员有章可循、管理者依法治馆”,使得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能够科学化、规范化地运作。
笔者认为,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①大众化的信息服务;②面向特定人群的深层次信息服务。大众化信息服务应主要有:文献传递和举办公益讲座、学习班,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等。深层次信息服务应主要有:参考咨询、课题跟踪、科技查新、专家导读等服务以及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等 。需要注意的是,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只有首先将满足大众化文献信息需求的服务放在首位,才能真正体现其公益性,才能实现普遍均等的服务要求,从而真正实现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2.4 统一规划特色网站
我们应将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网站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给以关注。整合资源工作完成后,共建馆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网站建无疑会使其社会化服务的馆藏资源利用大打折扣。应该说,统一的相关联机目录检索系统对于校地共建图书馆来说是绝对必不可少的。当资源经整合后,一个统一、简洁、友好的界面无疑是必须拥有的,它可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的馆藏资源。我们应使合作馆双方的网络资源得体均衡的利用。网站建设中做到统一规划、科学制作。这无疑将成为我们促进校地共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的又一资源利器。
3结束语
洛阳市科技图书馆是由洛阳市政府和河南科技大学共同投资建设的校地共建图书馆,它实行1个馆舍2块牌子(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暨洛阳市科技图书馆)。承担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双重职能,努力实现洛阳市政府对“全民阅读”号召的响应,成功实现了双方合作共赢的共建模式。校地共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既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也是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继续前进的要求。毋庸置疑,社会化服务是校地共建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它更是一种社会担当、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公民社会的必由之路。让我们这些文献信息服务者积极行动起来,以资源组织和信息咨询优势,激活社会要求,激活知识宝库,不忘服务初心,永远开拓前进。
HMGB1介导的炎症通路在雷公藤致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 董捷鸣等(5):633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18—0142—02
收稿日期: 2019-05-09
标签:校地共建论文; 图书馆论文; 社会化服务论文; 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