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赵万富(贵州省金沙县大田乡初级中学 贵州 金沙 551806)
摘要:中学数学教学面临着一定的窘境,如何摆脱这种窘境,笔者在指导文件中寻找到有效突破点――数学史,并发掘其对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通过组织“数学那些事儿”数学社团,作为一个试验阵地,实施各种丰富的教学手段,以期实现目标.
关键词:数学社团;数学史;中学数学;数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209-01
一、引领中学数学教学的文件对社团活动的指导
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2009年版)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史是数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人类文化中处于独特的地位.学习数学史,可以知晓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让学生理解数学的人文价值;大纲在“拓展模块”中指出:“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学校条件举办‘数学与文化’‘数学史’等专题知识讲座”.所以,深度融合了历史的数学社团“数学那些事儿”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史认知,在平常课堂数学教学内容中发掘数学史的内容,通过揭示知识在历史上的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通过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二、数学史对于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平常我们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符号,以及这些符号中所包含的数学概念,由于缺少这些概念和符号的背景知识,所以,枯燥晦涩是必然的.而数学概念的形成恰恰是很多数学家艰辛努力的结果,蕴含了数学家的思维、研究及推理方法.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注重运用数学史来对数学概念加以解释,充分理解数学概念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将会提升这些概念或符号的鲜活感、亲切感,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进,数学史的引入使教师需要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需要考虑数学史的应用方式和切入点,无形之中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改进教学方法.
三、通过社团活动达成的目标
对社团的实际运营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数学那些事儿”的氛围中,可以逐渐达成以下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数学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其中的数学史更是蕴含着国人数学智慧的结晶.比如,《周髀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数学著作,总结出了勾3股4玄5,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上至少500年.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圆周率精度,先于外国数学家1 000多年.这些中国数学史的精彩篇章可传递给学生以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3].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就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和努力探索.现在,笔者将数学史以数学社团为桥梁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以数学史中故事情境的再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社团实际操作中,结合教学中的实际知识点拓展背景知识,“集合”小节中有集合论创始者康拓的人生故事,“区间”知识点里介绍无穷大概念的有趣比喻,“对数”中有对数概念的产生历史,老大难的“函数”有函数的创生历史……这些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涉猎的内容,给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社团活动中,学生们有着极大的兴趣,有时会发出一阵惊呼,原来有这样的背景啊!他们在实际学习中有了与众不同的感觉,让数学的晦涩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一些感人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先辈们所付出的艰辛,及帮助数学家们在困难中不懈拼搏的精神动力――数学的内在魅力吸引着他们,从而让学生们努力去接近这种数学中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学习热情.
四、数学社团中所采用的手段
(一)多媒体
笔者系统制作的ppt作品《数学那些事儿》为社团的顺利连续开展提供了一个提纲,有了一个系统性的时间线,使社团的开展丢弃随意性,让学生有明晰的认识,真正有所得;反映著名数学家图灵使用计算机破解德国纳粹密码故事的电影《模仿游戏》,深深吸引住了学生,也让图灵的数学故事深入学生的内心;BBC制作的纪录片《数学的故事》为学生呈现了数学丰富多彩的一面,足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二)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教学就是,根据一定的问题情境,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利用手工操作活动或计算机技术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数学实验,探究结论.笔者通过制作莫比乌斯带,布丰投针实验,让参与社团的学生手脑并用,在思考与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直观体验,感受到特殊几何体所具有的神奇魅力,或是着迷于概率与圆周率的不期而遇.
(三)数学知识竞赛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支持,笔者在社团活动中可以通过手机,方便地进行各种数学知识竞赛,丰富课堂的活动形式,通过一种对抗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也获得一种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做合一源自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做”是核心,主张做中教,做中学,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能使学生增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社团“数学那些事儿”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并整理在活动现场给大家分享,诸如,生活和艺术中的黄金分割,三角函数在实际测量中的运用,生活中图形的各种对称……气氛热烈,分享者充满紧张的兴奋,听众也是兴趣盎然,充分体现了“教学做”一体.
“数学那些事儿”社团活动在一个学年的运行中,学生和教师都获得了对数学的不一样的感受.学生觉得数学不冷峻了,还有了一点可爱的温度;教师觉得教学更有施展空间了,可以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效率提高,而自身的数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可以更从容面对以后的教学工作.真的很期望,我们以后的中学数学教学不是事儿!
参考文献
[1] 程宪花.关于中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论文作者:赵万富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社团论文; 数学史论文; 概念论文; 事儿论文; 兴趣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