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福和儿子在苏州写的两块石碑_米芾论文

米芾父子写在苏州的两块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米芾论文,苏州论文,写在论文,两块论文,父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米芾(元章)及其子友仁(元晖),是宋代著名书画家,有“大米”、“小米”之称。书艺尤高,前人曾有“宋之有元章、元晖,犹晋之有羲之、献之”的说法,可见他们在书坛的地位和影响。米氏父子的墨迹见于刻石者甚多,苏州各园林碑廊中多有陈列。本文所介绍的是米氏父子所书与苏州有密切关系的两块碑刻。一是米芾的《乐圃先生墓表》,二是米友仁的《吴郡重修大成殿记》。两碑今收藏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引人注目,现就两碑有关情况及笔者个人所见简要分述于后。

米芾《乐圃先生墓表》

米芾撰并书的《乐圃先生墓表》,碑高1.3、宽0.6米。15行,行字不等,共392字,是苏州现存少见的北宋刻石,不仅撰书者米芾是世所共知的名人,墓主乐圃先生即《吴郡图经续记》的作者朱长文,也是古今闻名的吴中文人,因而更显难得。此碑原在灵岩山东北麓朱长文墓前,六十年代中由所在地的主管单位天平山果园派专人送至文庙保存,现为苏州碑刻博物馆所藏年代最为久远之碑刻,惜年久字迹漫漶,可辨读者已不足120字。墓表释文同治《苏州府志》卷49“冢墓二”有载(释文附后)。

墓表是墓碑的一种,用以刻载死者生平,表彰其功德,《碑版广例》卷九载:“墓表与神道碑异名同物,故墓表有铭者亦多。”米芾撰写的这篇基表,文字简洁流畅,以不足400字的篇幅,概述了朱长文的一生,有史实、有评价,简要而不空泛,议论得当,感情真切,实为同类文体中的佳作。米芾(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镇江)。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又有“米颠”之称。尝居苏州,与朱长文相善,故而他在墓表末尾写道:“余昔居郡,与先生游,知先生者也。”朱长文是一位饱学儒雅之士,因长期未仕,而隐居苏州故里“乐圃”园中三十年,埋首著述,后由苏轼等士卿的举荐,于元祐年间五十余岁时出任苏州州学(即后来的府学)教授。故而米芾在铭辞中有“穷达有命,出处有时;司出处者,非命而谁。时与命违,士能不出;出而无命,孰谂于时”这样感慨的语句,若非知深谊笃,是很难发出如此切合朱长文一生际遇的议论的。

关于米芾《乐圃先生墓表》的书法艺术,民国十五年(1926年)、李根源先生在亲自调查后于所著《吴郡西山访古记》中曾评价说:“字势飞动控纵,为余所见米书第一。余走遍吴山,元以前碑碣从未一见,况此宋原刻耶。”李根源是著名的古碑收藏家,由他的话可知此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米芾曾自述学书的经历是沿颜、柳、欧而上溯,又从褚遂良、《兰亭》而上溯,最后达到晋人法帖。故而有人认为米芾的笔法完全出自王羲之《圣教序》。令人惋惜的是现碑已难见米芾“飞动控纵”的行书风采,幸好原碑仍在,可供扪索凭吊发思古之幽情,亦可令书法爱好者和文物研究者心慰了。

这里顺便要说明的是,李根源先生上述评价是在民国十五年五月刻印的《吴郡西山访古记》木版本中印出来的,后来出版的铅印中则未见此评语,而且连访朱墓的事也略而不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中间有一段值得一述的小插曲,据耿秉《乐圃先生朱长文墓志铭》、米芾《乐圃先生墓表》等知道,朱长文墓原葬吴县至德乡支硎山南峰龙池之西的朱家祖茔,后来朱氏的后裔与马姓争占灵岩山东北麓为墓地,讼于官。可能是为了打赢这场官司,才把朱长文的墓迁到灵岩山下的,故而那里也称朱家山。道光十七年(1837年)有徐筠其人路过灵岩山朱墓时发现疑问,经考证后写有《朱长文墓辨》,对此述之甚详。李根源是个很正直的人,对于朱氏后裔的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故而《吴郡西山访古记》再版的时候便略而未载了。当然,这一曲折无损于朱长文先生的一生,也不影响米芾撰书的价值,只不过是人间世态之一斑罢了。

图一

米友仁书《吴郡重修大成殿记》

碑高1.82、宽0.96米,为苏州碑刻博物馆现存最完整、书法艺术较高的碑刻之一。全碑通体行书,22行,每行40余字不等,共788字。瞿耆年篆额,郑仲熊撰文,米友仁书丹,徐宲刊。(图一)碑刻制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至今已850余年。

苏州府学创建于范仲淹,是北宋时各州县兴学的表率,由此也奠定了苏州文运兴盛的基础,因此,苏州府学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故而府学的维护修缮是苏州地方官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受到历任州县的重视,而能参与撰书苏州府学的碑记,自是不可多得的一种荣誉,没有一定的官职、身份、品行和学问是很难问津的。米友仁(1086~1165年),幼名虎儿,别名尹仁,字元晖,号海岳后人、懒拙老人。书画克肖其父,仕至兵部侍郎、敷人阁直学士。晚年得宋高宗赏识,常居近侍,高宗每搜访到书画,必命友仁鉴定题跋。他的书法深具米芾风格,米芾《海岳名言》中对其子评曰:“江南吴皖,登州王子韶大隶题榜有古意,吾儿友仁大隶题榜与之等。”黄庭坚对“小米”亦有好评,曾赠以古印并诗曰:“我有元晖古印章,印刻不忍与诸郎,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元晖继阿章。”曾于苏州创建鹤山书院的宋代著名学者魏了翁《鹤山集》中也说:“元晖书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子弟,自有一种风格。”魏了翁把“小米”的字列入晋人书法风格中,应是很高的评价了。米友仁传世墨迹主要以书画题跋为多,书迹有《米芾草书九贴跋》、尺牍《杜门贴》等。《吴郡重修大成殿记》是不可多见的“小米”遗墨,自上石以来,历经动乱仍清晰可见,完好如初,所书字体大小、疏密、朝揖、应接、向背等自成规律,笔力雄健厚重而又圆活流畅,点划使转几同金石铿锵,如音乐之美,可以说是米友仁书法的代表作品,弥足珍贵。

米友仁所书《吴郡重修大成殿记》是在宋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破苏州,全城遭受重大破坏之后的十三年,知州梁汝嘉主持重建大成殿时刻制的。自此以后,苏州府学未再受到大的破坏,经过历代扩修,规模日益宏伟。正是因为此碑的存在,才使我们得知大成殿是苏州最大的大殿,是可与玄妙观的三清殿比美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由此也可知米书《吴都重修大成殿记》碑的历史价值。

从两碑的书法艺术价值来看,也可称之为苏州藏碑中的精华,笔划圆劲,有厚重感,笔力雄健、沉着,轻重自然,转折圆活,姿态横生,充满豪宕气势。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展现,古人把书法称作“心画”、“心迹”,这是因为它更善于直接地表现情感,欢乐时写出的字象开放的“心花”,恬静时写出来的字象流淌的“心泉”,激越时字好似澎湃的“心潮”。书法源于自然,又归于自然,它是书家主观与客观、表现与再现的统一,因此,它又高于自然,只有把情感融化在字中,书法才能达到“天趣”的境界。而宋代米氏父子的书法就是这种“天趣”的真实写照,世人将他们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相提并论,写在苏州的这两块碑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总之,米氏父子写在苏州的这两块碑,是苏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是古城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米氏书法的重要实物史料。

附:米芾《乐圃先生墓表》全文:

乐圃先生,吴郡朱氏,名长文,字伯原,光禄公之子。十九岁登乙科,病足不肯从吏趋。筑室居郡乐圃坛,有山林趣,著书阅古乐尧舜道,久之名称,蔼然一邦向服。郡守监司莫不造请谋政所急。士大夫过者必奔走乐圃,以后为耻,名动京师,公卿荐以自代者甚众。天子竖之,起为本郡教授,以为未广也,起为太学先生,以道授多士。未几擢东观仍兼枢府属。元符元年二月丙申遘疾不禄,享年六十。子耜,杭州盐官尉,耦、耕举进士。以六月葬至德乡,从光禄之茔。先生道广,不疵短人,人亦乐趣。先生势不在人上,而人不敢议,盖见之如麟凤焉。方擢欲使大施设,而命不假,朝野惜之。著书三百卷,六径有辨说,乐圃有集,琴台有志,吴郡有续记,又著《琴史》,其序略曰:方朝廷成太平之功,制礼乐以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此先生志也。至於诗书艺文之学,莫不骚雅造古。死之日,家徒藏书二万卷。天子知其清,特赠缣百匹。呜呼!先生可谓清贤矣!余昔居郡,与先生游,知先生者也。表曰:“穷达有命,出处有时;司出处者,非命而谁。时与命违,士能不出;出而无命,孰谂於时。升公之堂,理公朱丝,清音不改,乐圃松悲,呜呼哀哉!

标签:;  ;  ;  ;  ;  ;  

米福和儿子在苏州写的两块石碑_米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