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论文_李荣,张宁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医院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与可行性。方法 将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和对照组(n=55,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抢救观察指标,AMI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AMI再发率5.45%及院内再PCI率9.09%明显优于对照组AMI再发率21.82%及院内再PCI率27.27%,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组间急诊抢救观察指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所得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具有优越性,实验数据经检验P<0.05。结论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全程优化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1],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因素,危害极大。基于此,本文选择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实验对象,并在急诊抢救期间分别予以不同内容的护理干预服务,以便选择最佳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护理方案,现将实验详情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110例,其中男68例、女42例,患者的最低年龄为38岁,最高年龄为57岁,年龄均值为(45.53±5.25)岁。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110例患者分为55例观察组和55例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相互比较后P>0.05。

1.2 方法

观察组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护理。①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患者入院后可实行先救治后挂号[2],及时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实施对症治疗。②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治疗期间,将职责和任务落到到每一位参与抢救的急诊护理人员身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予以监测和记录,并予以心电监护。③优化急诊抢救流程后,护理人员需要能够清楚的反馈患者的病情及相关信息,以便最大程度上提高抢救工作的效率,缩短检查时间。④在确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后,需要及时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通知对应的科室医生准好准备工作,入院后,妥善做好交接。

对照组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常规急诊流程开展抢救工作[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期间形成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实验样本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诊抢救观察指标

观察组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后,各项急诊抢救观察指标明显比55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后的相关指标更具有优越性,详见表1,实验数据相互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发率和致死率,患者一旦发病,如未及时接受对症治疗,极易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临床预后差[4]。有报道指出[5],优质的急诊抢救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次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AMI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明显更低,进入急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时间及急救总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更短,组间观察指标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以上数据,足以证明,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更加符合急诊抢救的需要,预后效果也更为理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宝珍,张小红,牛娟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2]苏小妹,贺珊,吴志红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0):130-131.

[3]曲琦,崔云,宋洁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208-208,209.

[4]孙秀芳,陈小燕.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8):234-235.

[5]孔建宜,吴灶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82-85.

论文作者:李荣,张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  ;  ;  ;  ;  ;  ;  ;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论文_李荣,张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