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 731799
摘 要:体育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须认真研究和探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调控教学氛围,通过教师素质的感召力、渗透力和教学情境的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成为教学的主体。
关键词:新课标 转变观念 教学创新
一、树立创新理念
作为体育教师更应有发展创新的教学理念来适应教学变化的发展要求。实现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
1.因材施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和性格不同,接受掌握技能的能力有差异,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既注重一般素质的培养,又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在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并分别予以指导,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2.灵活多变。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的应变能力,及时调整和纠正教学的不良倾向,恰当地运用肢体表情和幽默语言,使学生保持适度的兴奋状态,帮助学生领会知识、掌握技术、和谐师生关系,调节学习心理,减轻心理负荷,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注重学习动机的培养
体育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推动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自主、积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1.区别对待。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水平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每一名同学都有进步。循序渐进,多关心照顾,消除他们顾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锻炼中来。
2.设置目标。教师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具体目标,让他们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不断感受新的阶段性成就的喜悦,自觉地进行艰苦而长期的体育学习与锻炼。
3.提高目标设置。当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锻炼,并逐一达到设置目时,教师应提高目标设置,培养他们正确长远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内部诱因,把学习需要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教学环境,培养他们形成正确、长远的学习动机。
三、在教学中创新
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1.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调控教学氛围,建立起主导与服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
3.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可采用先让学生玩,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也可以,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成为教学的主体。
总之,教师根据人的心理、能力差异,及时调控教学的方法策略与教学程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任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目标论文; 能力论文; 体育论文; 心理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