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杨清花论文_ 杨清花,通讯作者:叶亚兰

【摘要】目的 探索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吸痰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呼吸管插管行机械通气9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析密闭式吸痰法(CSS)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感染率,以及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比较情况。【结果】实验组密闭式吸痰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儿VAP发生率差异有显(P < 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开放式吸痰法(OSS)更有效。

【关键词】新生儿;相关性肺炎;密闭式;影响分析

吸痰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为探讨不同的痰液抽吸方法对新生儿VAP发生的影响,并为临床选择最佳的吸痰方法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密闭式吸痰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报告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进行气管插管的90例新生儿。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的平均日龄为10分钟-28天,平均体重(2330.6±1325.3)g。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49.8±113)h。 对照组50例,平均日龄10分钟-27天,平均体重(2471.6 ±1314.5)g,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64.8± 107)h;两组新生儿的性别、日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VAP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制定的VAP诊断标准[4]进行诊断,并通过了医院内部感染管理团队成员进行审核,确认和上报。

1.3纳入和排除标准

新生儿气管插管时间超过48h。排除标准:住院时肺不张,气胸和严重感染。

1.4方法

1.4.1实验程序

对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对开放式和封闭式吸痰程序培训,成立专项质控小组,建立数据收集表,做好相关登记。

1.4.2吸痰方法

实验组(密闭式吸痰法 1人操作)将吸痰前将FIO2提高10%-20%,设置吸引负压为 80-100mmHg;洗手,戴上口罩,无菌盐水和灭菌注射用水各一支,用2-5ml注射器配置好0.45%生理盐水,将密闭式吸痰管三通连接于气管插管、呼吸机Y型管、负压吸引管,从密闭式吸痰管注水口处注入0.3至0.5ml 0.45%生理盐水稀释痰液,帮患者翻身,拍背后,拧开吸痰器开关,一手扶住气管导管及密闭式吸痰管三通,另一手拇指和食指以握笔式将包装内吸痰管插入所需的深度,压下密闭式吸痰管吸引阀,然后旋转吸痰管以完全抽出痰液。每次不得超过15秒,观察痰液的颜色和量,如果痰量多,则重复上述步骤。吸痰完成后,缓慢抽出吸引管至完全退出气管导管,并用无菌水清洗,冲净后下次使用[5]。

对照组(开放式吸痰法2人配合)吸痰前将FIO2提高10%-20%,设置吸引负 压为;80-100mmHg,洗手,戴口罩,准备好氧气、复苏球囊,无菌盐水和灭菌注射用水各一支,用2-5ml注射器配置好0.45%生理盐水,将气管导管与呼吸机断开,从气管导管口处注入0.3-0.5ml 0.45%生理盐水稀释痰液,给病人翻身拍背后,另一护士配合用复苏球囊进行气管内正压通气按压3次,将灭菌水弥散到支气管内。戴无菌手套,连接吸痰管,拧开吸痰器开关,用拇指和食指以握笔式将吸痰管移动插入气管导管内到所需要的深度,旋转吸痰,以充分吸出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观察痰液的颜色及量,如痰液较多时可重复上述步骤。吸痰完毕后,缓缓地抽回抽吸导管,用灭菌水清洗导管。评估病人情况,如有缺氧,再用复苏囊进行气管内正压通气至血氧浓度升达95%,调回氧浓度[6]。

1.5结果指标:

两组均观察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VAP的感染率,以及两组患儿在

N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比较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测量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t检验用于计数资料比较,卡方检验用于组间比较,P <0.05表示显着差异[7]。

2结果

如表1所示:VAP显示CSS预防VAP的有效性与OSS的有效性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 <0.05)

3讨论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气道相对狭窄,纤毛活动差,分泌物容易堵塞呼吸道,加之气管插管的有创操作减少了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因此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吸痰,将呼吸道的羊水、黏液、胎粪、气管分泌物彻底吸出。机械通气及负压吸痰都是一种侵入性刺激操作,会刺激新生儿柔嫩的呼吸道,导致充血水肿及分泌物增多,加重患儿呼吸道阻塞的情况〔9〕, 而且不规范的操作会引起感染的发生。因此,气道管理至关重要,旨在减少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保持足够的肺泡通气,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是关键,而痰清除术是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气道管理中最基本和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了控制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有必要探索更多有益的痰吸方法[8]。

综上所述:密闭式吸痰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护理安全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减少吸痰时氧合不耐受,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

[1]陈胜莲,谭育华,叶晴,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儿科护理,2009,16(8B):45-47.

[2]刘又宁.机械通气与临床[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

[3]蔡小狄,曹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国 际儿科学杂志,2009,36(1):11-13.

[4]石小娟,汪晓萍,曹爱芬,等.不同吸痰方法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2,23(6):148-149.

[5]吴伟英.两种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效果评价 [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78-1779.

[6]王慧萍,张建英,黄斌.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病人 应用中的对比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3):13-14.

[7]麦天恩,陈志凤,方润婷,等.层流条件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2例临床 分 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2):162-163.

[8]陈清秀,蔡榕.机械通气患儿气管内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的效 果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36-1739.

[9]胡晓静,张玉侠,顾莺.两种吸痰法对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6):25-28

论文作者: 杨清花,通讯作者:叶亚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密闭式吸痰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杨清花论文_ 杨清花,通讯作者:叶亚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