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与多层和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更高。因此,要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的关键环节,对其要实行更严格,更规范的技术与管理。换句话说,这种技术和管理手段既是政府当局所拥有的也是项目建设者应该有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标准体系;控制重点
前言
城市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地比重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土地的不断减少,一种有效的方法则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因此,高层建筑的发展是缓解城市土地稀缺的有效途径。高层建筑与多层,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上有较高的规格要求。因此,为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需要更加严格和规范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这种技术和管理手段既适用于政府机构,也适用于项目建设者。前者侧重于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后者侧重于施工技术和工艺的改进,以及标准规范的实施。
1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重点
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品,过程或活动等)满足明确和隐含需求的能力的特征总和。一般来说,质量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同时要符合用户的期望。这两者紧密相连,不可或缺。质量控制是指为满足质量要求而采用的操作技术和活动。质量要求需要转换成质量属性,可以用定性或定量的规格来表示,以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和检验。质量管理贯穿于质量形成和各环节的全过程,有必要消除这些环节的技术和活动偏离相关规范,回归正常,达到控制的目的。
1.1 深基础施工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建筑物的基础从10年前的6m-8m一直加深到现在的15m-18m。深基坑具有规模大,成本高,周期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特点。因此,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整个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
1.2 主体结构施工
高层建筑结构已经从框架与框架剪力墙发展成圆柱体或管束的结构。从正交和对称的形式,它逐渐发展成一个不规则的系统。由于高层建筑受到横向风和地震的影响,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有更严格的要求。
1.3 钢筋混凝土施工及模板技术
高层建筑高,体积大,这就要求钢结构和混凝土泵房必须实现一定的施工工艺技术。因此,施工质量保证的难度将会增加。另外,模板的使用变得非常大。据统计,在中国已建成的高层建筑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占80%以上,模板工程造价占结构成本的30%〜35%,其劳动人数占所用结构总数的40%至50%。如何降低模板成本并确保施工质量成为质量控制的另一个问题。
2 施工质量管理的规范化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包括: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标准化;系统标准的标准化;和执行机制的标准化。组织结构的标准是基础,系统标准的标准化是保证。只有在前两个实现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实施机制的规范。
2.1 施工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规范化
2.1.1 由政府的角度看
中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主管部门主要由中央五个级别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组成。还包括专门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地方专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标准化要求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高效性。中国目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具有五级管理结构。因此,在垂直级别上,基本涵盖了国内的所有项目。同时,在每个级别上,管理功能的设置也可以横向覆盖层次结构中的所有项目。因此,就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而言,它已经达到了标准化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对监督评估的准确监督与评估还没有完整的指标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组织结构的效率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监督和指标考核制度的完善是规范施工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有力措施。
2.1.2 由企业的角度看
施工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施工,测量,设计,施工等单位。他们都需要建立专门的质检机构,配备相应的质检人员,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为自己服务。质量管理方面,质检机构和专业质检人员的要求更高。
2.2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规范化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旨在经济高效地建设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以及用户需求的合格建筑工程。这是各部门,企业协调和组织控制。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质量管理已经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道路。在项目建设中,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建设中,由于项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项目组织管理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较大,认真贯彻ISO9000族标准和管理组织需要。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和管理要求高于一般低矮建筑。必须认真考虑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如生产周期,涉及领域和施工过程,尤其是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制定全面的质量标准和实施规范应该一再考虑。高层建筑工程综合施工质量管理的实施,是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这个过程必须按照某些步骤和程序进行。它通常分为四个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施工质量控制的对象是过程,控制的结果应使受控对象符合规定的要求。为了使控制对象达到规定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采用科学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完善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建立QC(质量控制)团队。QC小组的目标是确保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实现良好的标准。该组织将把新技术项目分解应用到团队中,然后进行QC小组活动;为了实现施工质量控制,根据项目特点,组建QC小组,全面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并针对每个工艺和每项新技术成果,对施工质量要求进行专题研讨。调查和分析的应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按照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特点和综合应用新技术要求,落实岗位责任制,提高施工质量。
2.3 施工质量管理执行机制的规范化
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机制是指根据施工质量管理特点,由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质量管理要素构成,最终达到施工质量管理目标的有机作业体系。其内在特点是:施工质量管理运行机制由内部管理要素组成;内部管理要素有自己的具体运动;运营质量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通常从政府,建设项目业主和生产者三个层面进行。政府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监督不直接干预。相反,经专业人员或组织授权,由专业人员或组织对其进行详细分类后,对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要素进行监督。当组织结构和制度标准达标时,施工质量管理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是掌握关键质量因素,即人员,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这些因素的控制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施工质量要素的全过程控制,是为了确保影响质量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通过减少,消除和防止不合格,提高施工质量,确定哪些工序直接影响生产,安装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通常有五个阶段的计划,实施,监督,审查和改进。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方法包括分阶段控制,分部门控制,合同审查和过程控制。结合过程控制的五个阶段,重点是实现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实施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机制的标准化。
3 结语
质量问题是建筑施工最重要的方面。它们的特点是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重特征,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除了规范上述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和施工质量管理外,还有必要将影响施工质量的诸多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以呈现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 顾勇新.建设工程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李林谦.住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五因素[J].城市开发,2003(2).
[3] 丁士昭.美国和德国的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常晶明,郭生.对搞好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探讨[J].山西水利科技,2004(8).
论文作者:张万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质量管理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质量论文; 组织结构论文; 标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