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现状分析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研究论文

主流媒体现状分析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研究论文

主流媒体现状分析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研究

倪 青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摘 要: 21世纪是信息大爆发的时代,在全世界范围内,移动互联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物联网高新技术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在这一全新环境下,媒体行业正迎来重大变革,整个传媒生态正走在新一轮的解构与重建道路之上。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政府报告上明确指出,要不遗余力地促进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的融合发展,各媒体企业都相继参与到新媒体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研究大军之中,通过对当前主流媒体发展现状的分析,对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通过本研究,能进一步促进我国传媒行业的稳定长效发展,并希望通过媒体环境的改善,能使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之路越走越平坦。

关键词: 新型主流媒体;发展现状;发展途径;思考

随着近年来我国传媒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主流媒体市场已出现极速下滑的现象,这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文件要义是严重不符的。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型主流媒体概念,并对当前主流媒体的真实现状做了分析,并指出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路径。

(3)当地村民小农思想较为严重,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愿意进行土地流转的村民也由于当地土地质次、盐碱化严重,很难吸收到大型涉农企业进行投资,所以集约化种植也较为困难。

一、当前我国传媒行业主流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一)正面宣传报道过多,受众产生“正面疲劳”

当周围发生重大事迹时,大量正面宣传报道就会铺天盖地而来,形成集中轰炸之势,然而,这些报道却事实却不相符,广大群众每天听到的或看到的都是这些与事实毫不相干的虚假消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即便某个有良知的新闻媒体人能够做到据实陈述,大家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总是持怀疑态度,而有些人干脆直接予以否认,逢人就说:“又在唱赞歌,又在吹牛皮”,这样的言论甚至比新闻报道本身的传播速度都快,媒体报道所要表达意思及所要发挥的作用就无法真正体现出来[1]

(二)正面报道多,灾难性事故报道少

作为新闻媒体人,在做报道时,应该实事求是,然而,对于一些重大的突发性群体事件,有些新闻媒体人或主管部门却不敢有任何作为,害怕出事情,害怕报道后引起社会恐慌,影响安定,更怕上级领导部门追究责任,所以,从来就是报喜不报忧。尽管大部分报道确实是真实的,但人们思维已形成“定势”心理,怀疑是主流媒体造假所致。

(三)党报发行量严重下滑

从市场调查来看,这些年党报所占份额逐年锐减。发行量的持续下滑,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党报的社会影响力。短期内,期危害程度还不能体现出来,但时间一长,其严重危害就显露无遗,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当国家出现大灾大难时,无法维系人心[2]。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非常丰富的,比如电视直播、手机、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小视频等,都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些渠道不仅消息准确,还非常便捷,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查找到相应的信息,在这一局面下,如果主流媒体再不积极寻求改变,不对传统工作方法进行创新,人民大众就会越来越不信任党的执政能力,转而将目光投向这些新型媒体形式。

二、新型主流媒体概要

(一)新型主流媒体定义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媒体所占市场比例已经非常小了,新媒体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市场份额呈暴发式增长,已成为90%以上受众的第一选择。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改变不仅改变了信息生产模式,还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

(二)新型主流媒体所面临的媒介环境

1.媒介生态

首先,随着新媒体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现有的媒介已逐渐融入传统媒体基础之上,因此,单一的媒体功能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其次,在信息渠道端,封闭的传统媒介内容模式会逐渐成为过去式,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改变了获取与接收信息的习惯,不再接收孤立的信息内容及“不联网的信息内容”[4]

新型主流媒体主要在于这个“新”字,不论是工作理念,还是工作方法,一切都是新的,它不再是过去只局限于党报或期刊,而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在不违背新闻传播自身公用与新兴媒体发展的基本趋势情况下,运用各类传播媒介,及时将各类新消息真实地散播出去,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同时,对于广大群众合理的诉求,也能及时予以回应,减少群众心中的疑虑,使得媒体能够继续保持原有优势,在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仍能持续不断地发挥出传统主流媒体应用的功能[3]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达,受众群体在互联网拥有的话语权也逐渐宽泛,受众可以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及APP进行舆论和吐槽,以此构成了参与公共事务的高涨热情度。一是互联网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高效沟通以及愿望表达的主要渠道;二是互联网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交互性,无论你是何种身份,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愿望表达、各抒己见、陈诉诉求,具有相对的安全感。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所构成的舆论场就缺失相应的安全性,网民也容易遭受各类信息的淹没,个人的诉求也极易受到他人的攻击,随着事态的进一步衍化,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事态的规模,并可能发展成具有一定煽动性的话题,群体意识可能“失焦”,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引发群体性事件[5]。同时,也有某些商业自媒体,为了获取一定的商业价值或经济效益,也会将一些事态进行扩大,制造一些具有“爆炸性”新闻内容的话语,从而吸引大众眼球,但这种不正规的商业舆论手段,它将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

3.打头。如果苗木不能直立向上生长,达不到要求的高度时,在苗干通直有饱满芽处剪去弯曲、细弱的梢部,去掉剪口芽以下的4—5个芽或侧枝,促进剪口芽萌发成新梢,延续形成直立向上的干。

2.舆论生态

植株取样:全生育期共取样二次,第一次于9月27日取辣椒果实样,鲜样随即测定可溶性总糖、硝酸盐和Vc含量;第二次取样在辣椒最后一次采收前,每小区随机取2株,分别称取果实和植株鲜样重后,果实鲜样随即测定可溶性总糖、硝酸盐和Vc含量,同时果实和植株分别留样烘干待测氮磷钾养分含量。

“两票制”的实施,对于药品流通行业是一重大变革,在调整行业结构、规范药品流通行为的作用上已初显成效。如何使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效力,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还需要从立法、市场、监管等多个层面共同发力。在立法层面,有关部门通过出台相关细则,增加政策可操作性,保障政策的稳步实施;在市场层面,企业需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调整经营思路,尽快进入角色,积极谋求发展;在监管层面,监管部门需加强对违反“两票制”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保护守法企业的合法利益。

三、新媒体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路径思考

时代进步的标志就是新事物的出现逐渐取代了旧事物,并在旧事物原有形态及功能基础上不断创优,使事物形态及功能,都远远优于旧事物。对于新闻媒体行业也是如此,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在信息传播上必然带上媒体的技术特征,并以相互交流为核心,集多元为一体,逐步形成新媒体背景下的主流媒体。

近年来,微信、今日头条等APP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型媒介,其90%以上的普及程度标志着我国社会已全面进入全媒体时代。新媒体背景下,要发展新型主流媒体,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理性缺乏的问题。然而,从各大电视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暴力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隔空口水仗、情绪话、骂街言论比比皆是,然而,作为网络新消息的直接监督人网络编辑及网络制片人对此种现象却置若罔闻,他们往往只注重自己网页的点击量及收视率,对这些毫无限制的新闻内容不及时加以制止,不但没有限制这些内容,有时还刻意将网络使用者引入非理性发展道路上,将本来很严肃的网络新闻硬生生做成了娱乐节目。

此外,还有一些网络作者,或称为写手毫无职业观念,只要资金到位,就坐在电脑前瞎编乱造,完全不顾及自己所写的言论将会对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他们不怕说错写错,反而害怕不让说,把公众化的网络媒体逼入病态发展道路之上。网络媒体本身是一个中立的平台,其行业特点就是为弘扬正义、疏导人民群众不良情绪以及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但当它没有走入正轨时,就极有可能带来舆论传播危机、信息安全危机等;此外,网络也是思想宣传领域的主阵地,用好了可以起到治国理政的作用,但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党员干部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具备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转发或发表网络言论时,一定坚持“心肠要热,头脑要冷,观点要明”的原则,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网络媒介,引导社会舆论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有了智能手机以后,人们的网络表达变得更加容易,随时随地都能发表自己观点,不再只注重自己的温饱问题,而是在精神追求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他人、对社会都多点关心,通过新型媒体形式的应用,可以将自己的诉求以及周边看到了逸闻趣事真实地散播出去,以达到解决诉求和传播正能量的目的。

四、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媒体的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暴露出的众多问题已逐渐失去其本真意义,人们在积极寻求全新的媒体模式,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主流媒体加强了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以内容真实性的建设,将传播正能量、好声音及益于国民安定及国家建设的舆论引导为主要途径,在意识形态领域铸就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毛玉西.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认知、审视和方向[J].新闻战线,2018(22):8-10;

[2]颜家兵.政务新媒体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6(9):247-248.

[3]李亚彬.积极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研究报告[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7.

[4]王新.错位的概念——新闻界常识性问题系列谈之一[J].新闻前哨,2008(04):26-28.

[5]漆亚林,王俞丰.移动优先环境下新型主流媒体发展路径研究[J].新闻论坛,2017(03).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22-0071-02

作者简介: 倪青,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研究方向:荧幕与媒体。

标签:;  ;  ;  ;  ;  

主流媒体现状分析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