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不同术式的综合应用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杜国斌

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不同术式的综合应用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杜国斌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150300

【摘 要】目的:剖析不同术式用于老年性白内障中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 2013 年 5 月至 2015 年 9 月,接收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共计 93 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对照组 45 例和观察组 48 例,观察组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术。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 1 周、1 个月、3 个月后视力恢复到 0.5 以上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 05。结论:选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并将其积极用于老年性白内障中,可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不同术式;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R7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30-01

研究发现,由于老化、免疫异常、代谢异常、局部营养障碍、遗传、中毒、外伤、辐射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晶状体的代谢紊乱,使晶状体的蛋白质变性,引发混浊出现,被称为白内障[1]。白内障多发于老年群体,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发生白内障的概率在 25% 左右。另外,白内障也是人体视力致残以及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手术疗法是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超声乳化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前者治疗效果虽显著,但其仅适用于 1 级与 2 级核者;后者为临床治疗新方法,不仅适用于 3级核以上者,同时还具备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了以上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 5 月至 2015 年 9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共 93 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对照组 45 例和观察组 48 例。对照组男性 23 例,女性 22 例,年龄在61至79岁的范围之内,平均(70.35±6.42)岁;4 级核者,25例;5 级核者,20例。本组视力情况为:光感至 0.04者,共 14 例;0.05 至 0.09 者,共 15例;0.1 至 0.3 者,共 16 例。观察组男性患者 25 例,女性患者 23 例;年龄在 60 至 80 岁的范围之内,平均(70.81±6.35)岁;4 级核者,27 例;5 级核者,21例。本组视力情况为:光感至 0.04 者,共 14 例;0.05 至 0.09者,共 18 例;0.1 至 0.3 者,共 16 例。排除合并了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排除依从性低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 0. 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术前3d,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眼药水,且均在I期将人工晶体植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术,,在上方角巩膜缘行隧道切口,并辅助角膜缘切口,将黏弹剂注入后连续环形撕囊,确保水核分离,并对晶状体进行超声乳化,将残留的皮质清除干净,再注入黏弹剂,在切口扩大为5. 5mm 后把人工晶体植入囊袋中,吸除黏弹剂,不用对切口进行缝合。而观察组组则给予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首先用 2% 利多卡因 2 ml 进行球后麻醉,然后做结膜瓣,以穹窿作为基底,并在距离角膜缘 1. 5 mm 的地方做长度约为 5 mm 的巩膜隧道,使其内口所处位置在角膜缘内 1 ~ 2 mm 的地方,适量注入黏弹剂,撕掉囊部,并将晶体旋转移动到前房,为了更好保护角膜内皮和晶体后囊,需要再次注入黏弹剂。利用水将晶体核套出之后可自行取出。将人工晶体植入,前房恢复,检查水密。采用庆大霉素或地塞米松进行结膜下注射。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使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眼液,并在术后第 1 天可将眼罩拿掉。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 1 周、1个月、3 个月后视力恢复到 0. 5 以上的患者比例进行统计和比,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 0 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 n,% 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并利用 P 值对数据间的差异性进行判定:当 P 值低于0. 05 时,提示研究所得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而 P 值高于0. 05 时,提示研究所得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 6 个月的跟踪随访后发现,视力恢复到 0. 5 以上的患者比例对比:观察组在手术 1、1 个月、3 个月后视力恢复到 0. 5 以上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45例,其中角膜水肿16例,纤维素性渗出膜9例,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4例,后囊混浊8例;观察组48例,其中角膜水肿6例,纤维素性渗出膜3例,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0例,后囊混浊3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对照组,P < 0. 05。

3.讨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人类的眼睛会逐渐老化,在晶状体出现浑浊后,就会阻碍眼内光线的进人,因此,晶状体透明度降低对人类视力的影响在临床中就被称为白内障[3]。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经对比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观察组在手术 1 周、1 个月、3 个月后视力恢复到 0. 5 以上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 05。综上所述,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的效果确切,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更加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琴辉,项振扬,郑玥,等 . 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J]. 中国全科医学,2015,35(12):1446 -1448,1449.

[2]王磊,朱炎华,胡伟华,等 . 两种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疗效与并发症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43(15):4210-4212.

[3] 尹瑞,毛安真,谢先华,等 . 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01):92-93.

论文作者:杜国斌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8

标签:;  ;  ;  ;  ;  ;  ;  ;  

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不同术式的综合应用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杜国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