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大国的关系_车臣论文

俄罗斯与大国的关系_车臣论文

俄罗斯与大国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大国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放弃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争取成为多极世界的独立一极

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俄罗斯的今后走向及与大国的关系,将直接关系到世界新格局的形成。普京就任总统一年来,对叶利钦的对外政策,既有继承,又有调整。他继承的是叶利钦执政后期推行的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大国地位、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显著特点是放弃了早先推行的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争取使俄成为多极世界的独立一极。调整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外交要为发展国家经济服务;2、发挥大国作用要考虑俄的国力,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3、处理国家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同时要灵活变通,善于妥协,避免对抗。这一调整将使俄外交带有更多实用主义成份。

今后俄外交战略总的轮廓可能是:以构筑多极世界格局和民主平等的国际新秩序为导向,以建立国富民强、独立、统一的伟大国家为目标,巩固俄在独联体的地位,抗拒美国和北约对俄的限制与挤压,发展与中、印等东方国家的关系。俄外交的重要原则是:创造条件解决国内问题,首先是经济问题,使外交更具有实用性。

这里侧重谈谈俄与美、欧、日、中等大国的关系。

俄美关系

美俄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国,保持稳定的双边关系,对于维护世界安全与和平至关重要。但由于两国在安全战略和经济等方面的不同利益,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些关键因素依然存在并可能对未来的俄美关系发展产生一定的变数。

首先是在车臣问题上的分歧。去年下半年以来,俄罗斯对其境内的车臣恐怖主义非法武装进行了坚决的围剿行动,但美国却一直借口俄在车臣制造所谓“人道主义灾难”,对其横加指责。去年2月1日,克林顿与普京通电话时就表达了美国对车臣问题的关切;普京则表示,俄在彻底清除恐怖主义方面不会让步。其后,美国国务院于2月中旬接待了所谓“车臣副议长”巴沙耶夫,6月初又接待了包括所谓车臣前“外长”阿赫马多夫在内的车臣非法武装密使,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不满。俄外交部先后两次提出了强烈抗议,强调美国的这种做法只能被看作是不友好的、阻碍俄美关系发展的举动。

其次是在美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上的矛盾。去年3月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法案。俄外交部当即发表声明,指责美国这一举动,是在奉行一种破坏《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以及整个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体系的方针。声明强调,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做法是苏美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所禁止的,它对世界限制核武器的整个过程,以及对由数十年来制定的一整套国际协议所保障的世界战略稳定局势构成严重威胁。

可是,美国一意孤行,决定拨款127亿美元用来开发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从1999年10月以来,美国军方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导弹拦截技术已进行了多次试验,结果除首次试验获得成功外,均告失败,故对是否部署这一系统拖延不决。目前,美国在研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同时,还在加紧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欲与日本合作,建立亚太反导系统。

对于美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举措,俄罗斯除由外交部发表公告或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和进行猛烈抨击外,俄总统普京也多次重申俄罗斯在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的反对立场,还提议俄欧联手建立联合导弹防御系统对付美国。俄战略火箭军总司令则警告说,美若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俄可能重新发展中程和中短程导弹。他还说,根据普京总统关于建立欧洲非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的倡议,俄军方正在同西方进行磋商。

第三是在北约东扩上的矛盾。俄与北约在战略利益上立场相左。前年,北约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为正式成员国,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因此被大大挤压。而中东欧另一些国家,特别是前苏联一些国家也积极谋求加入北约。更使俄惴惴不安。就在去年2月,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访俄前夕,罗伯逊和其他一些北约高级官员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保加利亚、乌克兰、摩尔多瓦以及波罗的海国家,并到处宣称北约将继续扩大自己的成员。俄罗斯对此保持高度警觉,并一再重申“坚决反对”的立场。扩张与反扩张成为北约与俄罗斯之间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第四是在独联体地区的矛盾。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化与分化联合的斗争,二是黑海石油管线之争。

独联体是俄罗斯的后院,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一直是俄绝对优先的方针。而美国则力图对这一地区进行渗透,利用独联体各国政治经济利益差异所产生的诸多矛盾,特别是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进行挑拨离间,拉拢分化。例如,去年4月,俄罗斯白俄罗斯两国元首普京和卢卡申科在明斯克的会晤中讨论了在未来三、四年中吸收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加入俄白联盟的问题。美为防止这个联盟的扩大,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旋即访问了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目的是摸清情况,进一步拉拢乌克兰,防止乌克兰加入俄白联盟。不仅如此,美还妄图拆散俄白联盟。5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有关俄白联盟的决议,无端指责俄白建立联盟国家条约破坏了白俄罗斯主权,违背俄罗斯的国际义务。美国国会竟然呼吁对俄政府施压,迫使其放弃俄白统一。对此,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俄罗斯的强烈抗议。

长期以来,里海地区的管道运输能力相当有限,加之俄方征收过境费甚高,因此这些国家及其在当地投资的国际石油公司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另择管道运输路线。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提出修建一条从巴库经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直抵土耳其地中海港口杰伊汉的管道。由于这条路线彻底绕开俄罗斯的领土,将大大加强外高加索和中亚各国和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从而达到“弱俄、遏俄”的目的。但因巴库——杰伊汉石油管线造价昂贵,致使这个计划迟迟没有进展。而俄境内的巴库——新罗西斯克石油管线则已经铺设完毕,即将投入使用。俄燃料能源部认为,不仅阿塞拜疆准备通过该管道运油,哈萨克斯坦也将使用该管道。这意味着美国几年苦心经营的巴库——杰伊汉管线方案可能被废弃。对此,美国当然不会甘心,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赶赴哈萨克斯坦誓“为石油而战”。

不过应当指出,俄美之间虽然存在着诸多矛盾,但总的来说仍将向着对话与合作的方向发展,而不可能是对抗。这是因为,第一,俄罗斯立国的基本方向是要吸收西方的价值观念,效仿西方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而美国是西方世界的“头”,是西方价值取向的集大成者。第二,俄已经欠下了西方国家达千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它所进行的经济改革,仍需要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财政援助和技术指导。第三,冷战后的俄罗斯急于回归欧洲并跻身西方七国集团,重树大国地位,以便在欧洲及国际事务中发展重大影响,在这方面没有美国的支持和配合是根本不可能的。第四,目前,俄罗斯根本无力在东欧和前苏联地区组织军事集团与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相抗衡。第五,俄罗斯赖以自重的主要资本是它从原苏联继承下来的庞大的军事机器,但现在的俄军无论在兵员总数、军事技术装备、战备训练水平等方面都无法与当年的苏军相提并论,它根本无力向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军队相匹敌。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俄罗斯不可能同美国相对抗。因此,美俄关系的主旋律仍然是对话与合作。

俄欧关系

这里所说的俄欧关系,主要是指俄罗斯与欧盟,以及俄罗斯与德国、法国、英国的关系。

欧盟,全称为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1993年11月1日,根据欧共体1991年12月11日通过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成立。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使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现有成员国15个。

俄罗斯是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同欧盟国家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35%。俄60%的外资来自欧盟国家。1994年6月,俄同欧盟签署了伙伴关系与合作协议,并已于1997年12月1日生效。普京任代总统后,表示愿同欧盟发展关系。4月,欧盟与俄罗斯宣布,双方决心进一步巩固1997年以来建立的双边合作伙伴关系,并将其发展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5月,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与欧盟代表团会晤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无论在地理位置和文化方面,还是在经济一体化方面,俄罗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欧洲国家,俄罗斯将一如既往把发展同欧洲的关系放在首位。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总理古特雷斯则表示,欧盟将俄罗斯看作是建设整体欧洲的关键因素,双方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双方会晤后发表的声明强调,使俄罗斯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俄和欧盟的共同目标,双方应就此问题继续进行谈判。声明承认,目前欧盟在俄投资水平较低,因此应鼓励更多的欧盟国家公司和机构到俄经商和投资。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耳他等国纷纷要求加入欧盟,并已开始举行入盟谈判。对此,普京表示,俄罗斯欢迎欧盟扩大,但是欧盟扩大不应损害俄同新加入欧盟国家的关系。普京在会见来访的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外长伽马和欧盟对外政策和安全问题高级代表索拉纳等人时强调,俄希望同欧盟发展关系,并努力同欧洲实现一体化。

俄罗斯出于“联欧抗美”的考虑,十分重视与欧盟以及欧盟中的德、法、英等大国搞好关系,力图通过互访、对话消除歧见。例如,在车臣问题上,欧盟原来也追随美国对俄横加指责。俄就邀请来访会谈,普京在会晤欧盟代表团时表示,在平定车臣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的武装抵抗后,将开始恢复车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他重申,俄将和过去一样关注车臣地区遵守法律和人权的情况,但反对利用“争取人权”的口号干涉俄罗斯整顿车臣秩序。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总理古特雷斯认为,俄有权捍卫自己的领土完整和打击恐怖主义。

普京去年当选总统后,于4月间首次出访时,就到了英国。据俄方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加强俄英战略伙伴关系是普京与英方会谈的主要内容。英国是西方大国,并且与美国关系密切。在德国和法国因车臣问题而疏远俄罗斯的情况下,与英国发展关系对俄具有“特殊意义”。在伦敦期间,普京与布莱尔就两国关系、俄罗斯经济和车臣局势及其他问题进行了会晤,双方均对会谈结果表示满意。英方强调普京此行表明英俄已经建立起“全新的战略关系”。俄方认为,普京成功访英是俄罗斯为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迈出的“关键一步”。

6月14-16日,普京就任俄总统后首次访德。与德总理施罗德就双边“战略伙伴关系”以及有关国际安全问题举行了会谈。俄希望通过访德能扩大德俄两国的经济合作,使德增加在俄投资,在俄振兴经济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施罗德表示德国愿意承担这一重任。德国是俄罗斯在世界上的最大债权国,据统计,俄罗斯欠德国的债务高达750亿马克,俄希望能利用普京访德的契机减免俄的一些债务。尽管德国政府拒绝减免部分债务的要求,但经磋商于7月间达成了俄推迟偿还德国债务的协议。协议规定将1998年至2000年尚未偿还的债务约80亿马克推迟到2016年偿还,其中一小部分可以推迟到2020年。在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俄德双方的立场十分拉近,均持反对态度。作为普京访德的见面礼,俄罗斯向德国归还了二战部分“艺术战利品”。通过普京访德,因科索沃战争等原因而冷却下来的俄德关系发生了变化,如一家德国报刊评论所言:冰冷的德俄关系“开始解冻”。

看到俄罗斯与英、德关系改善,法国也不甘落后,巴黎又出现了“克宫热”。法国总统希拉克拟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再度携手,共邀普京举行三国峰会。但法国应瑞士公司督促俄罗斯还债请求,冻结俄驻法使馆及其他俄官方机构的银行账目,并扣押俄罗斯一艘大型帆船(到达法国布雷斯特港准备参加2000年世界帆船比赛的“瑟道夫”号帆船)事件,使法俄因车臣问题导致紧张的法俄关系更加雪上加霜。普京虽然多次接到法国的正式邀请,但他表现出了对法国的故意冷落态度。舆论认为,法俄两国关系能否得到改善,更多的还是取决于法国的态度。

俄日关系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又是俄罗斯的近邻。日本的财力雄厚,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能源丰富,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但因存在“北方四岛”问题,两国关系处于不冷不热状态。

叶利钦宣布辞职后,日本首相小渊曾致函普京。普京在回信中表示,俄罗斯将继承叶利钦的对日政策,以1998年11月发表的《莫斯科宣言》为基础,为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保障等领域创造合作伙伴关系继续作出努力。普京在信中还对日本政府对俄罗斯的经济援助表示感谢。

小渊病故后,日本新首相森喜朗急欲在日俄关系上有所突破,向俄方作出了一系列友好的举动和表示。他把俄罗斯作为自己就任日本首相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4月25日表决有关车臣问题的议案时,日本没有支持美国等西方国家,而是对该议案投了弃权票。森喜朗的新闻秘书在莫斯科表示,日本认为车臣问题完全是俄罗斯的内政。分析家们认为,日本新首相向俄示好,旨在推动两国尽快缔结和平条约,以最终解决两国关系中最棘手的“北方领土”问题。

所谓“北方领土”问题,是俄罗斯和日本之间围绕南千岛群岛中四个岛屿引发的争端。这是俄日缔结和平条约的核心问题,是制约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尽管俄日双方就发展两国关系表达强烈的愿望,但解决“北方领土”问题仍然是俄日发展全面关系的重要前提。去年4月,在森喜朗访俄前夕,俄罗斯副外长科休科夫曾表示,在领土问题上俄罗斯维护本国主权的立场不变。

不过,也应看到,在日俄新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晤后,日俄关系也出现了新动向。去年5月12日,俄国家杜马副议长在出席以展望21世纪日俄关系为主题的“日俄新时代国际论坛”会议发表的讲话中,提议两国应将“桥本——叶利钦计划”发展为“森喜朗——普京计划”,内容包括建立日俄战略性伙伴关系及签署和平友好条约等。关于领土问题,他认为“日俄应该以发展两国关系为目标,就共同管辖北方四岛展开研讨。”日本媒体注意到,这是俄方首次提出建立两国战略性伙伴关系。

俄驻日大使帕诺夫发言则认为,年底前将北方四岛一并归还日本是不现实的。他提议在领土问题上两国应先缔结包括领土问题谈判的原则和方式等在内的条约,其后双方还应签署关于确定两国边境和领土问题的协定。

普京在赴日参加八国首脑会议前接受俄公共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北方四岛问题不能操之过急。去年9月初,普京应邀正式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森喜朗就缔结日俄和平条约和加强双边经济合作等问题在东京举行了三次会谈,但对缔结和平条约的前提条件,双方始终各持已见。日俄间的“北方领土”问题仍是影响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北方领土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日俄全面发展关系的瓶颈。普京此次访日双方在缔结和平条约的前提条件上存在的分歧进一步表明,日俄两国在北方四岛归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很难有所松动。冷战结束后,日俄领导人就解决北方四岛归属与缔结和平条约问题进行的谈判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势,无外乎是各有所求。俄罗斯试图以领土问题拉住日本,推动两国开展经济合作,以获得经济上的实惠;而日本则将经济合作与领土问题牢牢挂钩,坚持“政经不可分”,指望以经济合作促使俄罗斯在领土问题上作出让步。舆论认为,只要领土问题不解决,日俄就难以签署象征双方关系全面改善的日俄和平条约,两国间大规模的经济合作就难以真正地开民起来。

俄中关系

中俄两国有着4300公里的共同边界,互为友好邻邦。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96年,两国建立了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双边关系发展确立了总体框架和发展方向。在此框架内,两国基本上解决了边界问题。两国的政治交往日渐增多。两国已建立起元首每年互访、总理定期会晤,外长经常磋商等机制,高层领导人互访不断。1998年和1999年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先后对俄进行了访问,1999年叶利钦总统访华。双方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与信任,扩大了双方的共识,促进了双边合作。两国还成立了中俄友好与和平发展委员会,旨在加强民间友好交流与合作。

叶利钦辞职后,其继承人普京多次表示,俄将坚定不移地发展俄中战略伙伴关系,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支持中国完成统一大业。去年7月17-19日,普京应邀访问中国,两国元首举行正式会谈,双方就中俄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商定,为了确保中俄世代友好,永远做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将签署不是结盟性质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维护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会谈后,两国元首签署了“北京宣言”和“反导联合声明”。宣言指出,中国和俄罗斯认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允许外国势力对解决台湾问题加以干涉,强调这种企图只能加剧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联合声明指出: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的实质是谋求单方面的军事和安全优势。实施这一计划不仅对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对美国自身的安全以及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最严重的消极后果。中国和俄罗斯坚决反对这一计划。中国和俄罗斯对某些国家在亚太地区部署非战略性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表示严重忧虑和坚决反对,并认为以任何形式将台湾纳入外国导弹防御系统都是不可接受的。

中国和俄国在国际关系上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这是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对于俄罗斯来说,俄中关系的前提是西方优先,即中俄关系不能建立在牺牲与西方的关系上。不过,由于世界格局的制衡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普京在与西方的斡旋中,尤其是在美中俄的三角关系的斡旋中,自然要考虑中国因素。因此,“西方优先”并非意味着俄罗斯要压制中国,而是俄出于自身考虑。另外,还不能不看到俄国国内一直就存在着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尤其在远东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论调更是甚嚣尘上,去年俄国也发生了纪念珍宝岛事件的活动,日里诺夫斯基在远东发表了大量反华言论。我们要十分珍惜中俄关系,在台湾海峡局势变幻莫测的情况下,或是美国在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上一意孤行的话,这一点就看得更加明显。基于这个大前提和大战略,中国对俄的外交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利益。

标签:;  ;  ;  ;  ;  ;  ;  

俄罗斯与大国的关系_车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