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临床应用探讨及化学成份药理探讨论文_李小圆,王彬

甘草临床应用探讨及化学成份药理探讨论文_李小圆,王彬

李小圆 王 彬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 要】甘草又名灵通、粉草等,是豆科植物甘草,甘草根具有粗壮、圆柱、地下匐枝等特点,直径大小通常为0.6-3.5cm,长度约为0.25-1m,表面呈现灰棕色、红棕色,具有祛痰止咳、益气补中、润肺止咳等功效,主要产地有新疆、山西、甘肃等省份。本文分析甘草在消化溃疡、高脂血脂、肝病、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临床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旨在提高临床应用甘草饮片的合理性。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临床应用;药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510-01

1 前言

甘草又名国老、粉草等,包括光果甘草、胀果甘草、乌拉尔甘草等种类,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呈现圆柱状,有甜味,7-9月为果期,6-7月为花期;种子通常为2-8粒,黑色,种子一般为肾形、扁圆形。根茎可作为药物,味平,具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等功效尤其是抗肿瘤、抗HIV病毒、调节免疫、解毒、治疗反应性皮肤病等方面效果显著[1]。甘草含有香豆素、甘草素、生物碱、甘草酸等成分。本文总结甘草的具体临床应用,探究甘草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

2 甘草的临床应用分析

2.1应用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实验组(26例)、参照组(2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基于常规治疗,静脉滴注10mg/(kg.d)西米替丁以及2-4mg/(kg.d)甘草酸,对比治疗有效率。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治愈、好转的例数分别为14例、8例,参照组的治愈、好转的例数分别为7例、6例,可见,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84.62%明显高于参照组59.09%,表明甘草酸可提高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

2.2应用于消化溃疡的治疗

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34例消化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9例为男性患者,15例为女性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研究组(18例)、参照组(16例),两组患者病情、年龄等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参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研究组基于三联治疗,再给予甘草粉胶囊,对比胃不适程度、HP等指标。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胃不适症状缓解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HP阳性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2.3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高脂血症,24例为女性患者,18例为男性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划分研究组(22例)、参照组(20例),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等资料十分接近,具有可比性。参照组每晚八点给予10mg阿托伐他汀钙片,实验组基于参照组,服用甘草粉胶囊,对比HDL-C、LDL-C。发现研究组的HDL-C、LDL-C等指标改善效果都明显优于参照组,并且肝功能正常,说明甘草可辅助高脂血症的治疗。

2.4应用于肝病的治疗

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46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5例为男性患者,21例为女性患者,依据服用药物的不同划分为研究组(26例)、参照组(20例),两组患者在病情、性别等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参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给予甘草粉胶囊,每天三次,每次口服3粒,对比AST、ALT等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的AST、ALT等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表示甘草可辅助乙肝疾病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甘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探讨

3.1黄酮类

黄酮类是含有C6-C3-C6 的一类天然物质成分,其中,C3可能和C6 产生五元、六元氧杂环,可能是脂链。甘草可分离多种此类成分的化合物,高达300多种,常见的有查尔酮类、黄酮醇类、黄酮类、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等。

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有机萃取法、微波提取、SFE提取法、水提取法、超声法等[2]。由于黄酮类化合物众多,结构各不同,导致药理作用也存在很大区别,用途广泛:(1)应用在心脏疾病的治疗上:据报道,甘草总黄酮可抗哇巴因、氯仿、乌头碱等因素造成的心律失常。同时,甘草中的水溶性总黄酮可有效抑郁自由基的形成,避免自由基带来的损伤,进而有效减少MDA的数量,对心肌的收缩性具有保护的作用。(2)抗菌作用:研究发现多种黄酮可抑制杆状菌、微球菌的活性,还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3)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大多数的黄酮类物质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的作用,可清除自由基。此外,总黄酮可有效降低血浆LDL-C被氧化的风险,避免LDL-C被氧化,进而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比例。(4)抗肿瘤:黄酮类成分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癌、乳腺癌、皮肤癌细胞的增值。(5)抗HIV病毒:研究发现甘草苷、甘草素等物质抗HIV的强度明显高于甘草酸。尽管黄酮类物质的应用较为广泛,效果显著,但是其可能产生副作用,例如影响视觉,甘珀酸、甘草次酸等成分可导致神经血管、视网膜收缩,导致病人缺血,进而危害视觉。

3.2三萜类化合物

目前,甘草属植物中被鉴定的三萜类物质达到61中,其中45个苷元,大部分的三萜类物质都存在羧基,包括 C27、C28、C30、C29羧基。此类化合物含有的甘草次酸,甘草酸、异甘草内酯、甘草萜醇、甘草甜素等物质[3]。其中,甘草甜素的由2 分子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构成,以钙盐、钾盐等形式存在甘草药材中,约占甘草的5%-11%的比重。甘草酸是评价甘草活性的重要指标,通常被用于分析甘草药材质量。

研究报道,(1)胆固醇:将小剂量的甘草酸应用于临床,可有效降低血胆固醇,缓解动脉粥样化,进而有效降低微粒体胆固醇的风险。(2)AIDS治疗:给予AIDS患者静脉滴注500-1500mg/d的甘草甜素,能抑制HIV病毒复制。(3)解毒:据报道,甘草甜素可将有毒物质吸收,例如阿托品、士的宁等,同时甘草酸可和有毒物质结合,最后转变为无毒、毒性较轻的物质,两种三萜类化合物的共同作用以达到解毒的目的。(4)其他:甘草酸可治疗心脏、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具有保肝护肝的功效。甘草甜素可改善血清转氨酶,有效缓解肝细胞的肿胀症状,进而达到保肝的目的。

3.3甘草多糖

甘草多糖的主要成分有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聚糖、鼠李糖等,并且将葡聚糖作为主链,不溶于乙醇,但是溶于二甲基亚砜、水,将多糖的水解产物采用TLC、GC技术分析,只有单一葡萄糖物质。目前,多糖药理的报道较少,主要是侧重报道调节免疫力、抗肿瘤等方面。据报道,多糖可抑制柯萨奇病毒、牛艾滋病病毒等病毒,增强非特异免疫,促进特异性免疫。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甘草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本文分析甘草在在抗消化性溃疡、肝病、皮肤病、高脂血症等方面临床应用,最后分析其化学药理,其中甘草黄酮是甘草中重要的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功能,在抗菌、抗HIV病毒、抗肿瘤等方面可产生药理作用。为此,应当加快研究的进程,合理利用甘草,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巧娥,任虹,曹学丽.甘草研究开发与利用现状[J].中国农学通报,2011,(3):23- 24.

[2]张明发,沈雅琴.甘草及其活性成分抗炎与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7):56-57.

[3]孙付军,周倩,王春芳,陈慧慧,孙立立.甘草炮制前后药效学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6):64-65.

论文作者:李小圆,王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甘草临床应用探讨及化学成份药理探讨论文_李小圆,王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