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_农业论文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_农业论文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产业化论文,经营机制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问题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当前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对农业组织管理、国家的农业政策、农业先进科技发展体制、农业长远的发展方式等进行调整和改革,一场新的农业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展开。白色农业、信息高科技农业、蓝色农业、无毒害无污染和保护生态农业,正在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

在这场新的农业革命中,最为本质和核心的问题是创新。谁在创新方面走在前面,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而在诸多创新中,最重要的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方面的创新,它包括制度创新、结构创新和科技创新,现就世界一些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创新,做些分析。

一、制度创新

从世界农业产业化创新的内容看,首先是制度创新。在这种创新中,各国的情况有所不同。

韩国从60年代起推行“先工业化,后农业现代化”战略,形成了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与相对落后的农村并存、高速增长的工业和日益衰退的农业并存的局面,为扭转农业衰退的局面,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农业的制度性的新举措,现在正从“劳动密集型”向“尖端技术型”转变。为了形成规模农业,扶持专业农民提高竞争力,基层农、水、畜产品生产基地将实行三位一体,建立大规模的产品组合,以提高经济效益,负责农、水、畜产品销售的部门进行合并,并使其专业化。农业部门将整顿和调整农田组合和农渔村振兴公社等有关团体和组织。还实行了每家大公司和一个特定的地区结为姊妹关系的“一社一村”运动。为促进各种合作组织的发展,韩国还制定了农业协同组合法、畜产业协同组合法、水产业协同组合法,形成了农业合作组织法规体系。

法国菜篮子市场体系实行“市场规律+行政干预”的双重调节政策。以市场调节为主,行政干预为辅。针对农产品市场是买方市场,生产者要抬价也抬不起来,政府想用行政命令体现自己价格意志也行不通的现实,法国采取顺应市场规律,发布高质量的市场行情的办法来控制物价。准确的市场行情迫使卖主不可能漫天要价,买主也不可能过分压价。随着市场的成熟,开放程度的提高,实行供销合同试图以协议来保证买方或卖方利益是很难长久的,因为货源充足,买主谁肯在几个月前就被合同捆住?市场的冲击力,是不可低估的,因此用市场行情调控物价越来越重要。

墨西哥采取促进市场发育,实施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主要是:以销售为龙头,把生产者组织起来,形成产销结合的产业结构。其做法是通过推动生产者组建销售公司,主要从事批发,也可兼营零售。通过推动生产者与批发公司直接挂钩,批发公司直接到产地收购或向生产者组建的销售公司收购,然后直接上市。

美国把农业作为国家的公共事业,对农业科研、教育、推广、资源保护、农业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都给予大力支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走工业化+商业化道路,使农业成为美国的新兴工业。在过去的40年里,美国农民逐步减少了对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依赖,开始生产与销售的纵向联合和一条龙生产,一家公司可以拥有饲养场、饮料加工厂、肉类加工厂和包装设备等多家企业,形成自成一体的生产系统。还有的则实行合同制,生产者根据契约向销售者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农产品,而销售方则按商谈好的价格或价格幅度予以支付,由于价格是在生产前确定的,所以生产或销售合同制有助于减少农民生产者的风险。进入90年代,这种形式在肉鸡、火鸡、蛋鸡以及特种农产品方面成为主导,并在猪肉产销上逐步流行起来,实行合同制的销售额达到总销售额的40%左右。目前,美国为把农业进一步推向世界市场,出台了新的《农业法》,规定到2002年以后政府补贴完全取消,把农民推向市场。这样虽然给农业经营增加了风险,但也进一步放开了农民生产的手脚,不再为政府而是为市场生产。美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对于把农业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活跃未来全球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芬兰采取农工商、产供销一条龙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芬兰人面对不利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被视为农牧业拓展和延伸的乳制品加工业,形成了颇具实力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农工商经济联合体,并以先进的技术,优质和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如芬兰最大的乳制品加工联合生产企业瓦利奥公司就是一个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专业化、社会化和集团化公司。公司实行股份制,生产者既是社员又是股东,是归47家乳制品合作社所有的股份公司。因此,拥有5.7亿芬兰马克股东的瓦利奥公司实际上是归芬兰全国80 %的奶牛场主所有。公司的决策机构由股东大会、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组成,经营方针、资金筹集、利润分配、项目投资、新产品开发、人事任免等重大问题均由上述决策机构决定,这种集中统一、民主科学的管理体制,有力地推动了瓦利奥公司的高效率生产和经营销售。从奶牛饲养、原奶的收购运输,到乳制品的精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出口一气呵成,不仅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而且随时可以根据市场动态信息反馈快的优势,调整产品的品种、产量和质量。合作社每月通过银行向社员支付牛奶款。该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33个乳制品加工厂,加工能力占全国总量的77%,产品种类多达1400种,年营业额达到81.1亿芬兰马克(约合18亿美元)。

澳大利亚走的是牧业集约化发展之路,建立了一套高效率的产、供、销体制。首先,产业分工十分明确。在澳羊毛业分工上,国际羊毛秘书处就是羊毛生产者在国际市场上的代表,负责羊毛的推销宣传以及有关的研究与开发,它是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乌拉圭四国羊毛生产者的代言人,由各成员国按照羊毛出口份额的比例提供经费,澳羊毛生产者将其出口收入的4%交给该组织,其中7/8用于推销宣传、1/8 用于研究和开发。带动整个羊毛工业的基础部门是羊毛生产行业,澳大利亚羊毛协会是全澳6万个牧场主的代表,这些牧场畜养着1.2亿只绵羊。其次,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兽医、喷洒农药的农业服务公司上门服务,为赢得客户,彼此竞争,竞相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收费。农业物资的流通渠道通过发展私营的专卖店,十分畅通,店与店的竞争可使生产者买到性能最优、价格最廉的产品。机械化程度较高,一个牧民就能把1000公顷的牧场管理得井井有条。再次,颇具特色的销售方式。生产者产出的羊毛由经纪人代出售,全澳羊毛经纪公司达55家之多,总产量的85%由这些公司负责销售。经纪人把羊毛分类,并把样品送到羊毛检测局进行质量鉴定,然后根据鉴定结果和市场行情估价,经纪人与生产者商定价格后拿到交易所出售。澳大利亚全国设有8个销售中心。 销售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室内市场,陈列着一排排展箱,展箱里是每一批羊毛的样品,配有质量鉴定书和价格标签。经纪人一般从收毛的两周内将它卖出并将货款转到卖主账下,同时按实际售价提取4%佣金。

二、结构创新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和非农产业的渗入,农业的产业结构都在不断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成为农业产业运动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比如在产业结构上,墨西哥因地制宜,组织各种产品区域性大产区,几乎每个农业州都有自己的出口拳头产品,如北方五个州占全国西红柿总产量的60%以上,其中,锡那罗亚州占48%左右。区域化生产有力地推动了规模经营,在各个产区都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产、销、加工、仓储、运输等专业,锡那罗亚州一家西红柿加工出口公司,每年就向美国出口西红柿400多万箱。日本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领域, 改变了日本的农业结构。植物工厂开辟了农业新时代,横河电机公司将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开发出保持植物生长最佳环境的植物工厂,建起了从撒种到开花的高效益兰花一条龙生产线。爱知县海部十四山村开发出了利用水耕栽培的“空中菜园”。日本还根据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到农村度假这一新趋势,发展起了“观光休养”产业。“美味佳肴来自绿色牧场”,给农业加上第二次(加工)、第三次(服务)产业因素,生产者为消费者直接提供娱乐,建起了“乡村旅馆”,既为城里人提供了观光、休养和体验农村生活的美好乐园,同时也发展了自己。印度则重点发展和开发水果和蔬菜产业,并围绕这两大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

在产品结构上,许多国家都由原来的初级产品转向深加工、精加工的系列开发,阿根廷的塞莱尼希玛公司,原只加工生产意大利风味的新鲜奶酪,仅供附近居民消费,现已发展形成日加工鲜奶330 万升的生产能力,产品种类达200多种,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名牌产品、 高质量的产品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产品质量贯穿到原料购进、加工过程和产品运输过程,每个环节都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验机制。特别是食品生产进入产业化与生物技术的崛起,各种功能食品将应运而生。目前,日本已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出了色、香、味俱全的“生物米”,美国已培育出重组基因蔬菜、大豆和西红柿等。食品的变化也引发了人们饮食消费意识的变化,从而使健康食品、无污染食品、有机食品以及野生资源天然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广为流行。

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非农产业的介入和产供销、信贷金融、技术指导、管理信息、财务审计、法律咨询、组织教育等一体化的发展,还形成了十分复杂的混合性结构,出现了农业产业与非农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的新模式。从组织形式上看,比如集团结构,契约结构,联合结构,区域性结构等。这些都标志着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三、技术创新

对农业现代产业化的发展来说,科技创新是最关键性的。它关系到农业未来发展的命运。总地看,目前世界农业技术创新的领域主要是:基因良种技术、性信息素农药技术、藻类生物技术、微生物工业型农业技术等,各国依据本国的具体情况也有不同的测重。

韩国为了推进农业的研究与开发,有关部门成立了农业技术政策审议会,主要农产品基地建立品种研究所,把农村指导所改为地区农业开发中心,以大力提高以基层为中心的民间技术。农业水产部门为开发农林水产尖端技术,确定了230项课题,将在近3年内投资170 亿美元进行农业育种、种子处理、机械化和自动化系统、遗传工程技术、产品生产技术等的研究与开发。韩国的农渔村振兴公社利用玻璃温室,在面积为10890平方米的土地上生产出500吨西红柿,时间仅10个月,每平方米产西红柿46公斤。

正由于各国竞相建立了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组织机制,推动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开发和应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日本开发室内暖气设备的杉浦辐射公司与三井物产公司联合推出了使用特殊热媒介物的“地中加温系统”,解决了大棚栽培加温不够和地温过低影响植物生长问题,使时差蔬菜生产有了更可靠的条件。以色列科学家对不同植物所需的光照、水分、养分、温度、湿度栽培管理方法和预期产量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为农民开发科学种田“处方”,不断提高了水肥利用率,而且作物产量大增。以色列的大西红柿亩产高达20多吨,就是科研成果的例证。阿根廷塞莱尼希玛公司采用先进的超高温短时技术鲜奶消毒法,生产一种保存期可达半年的牛奶,在保证牛奶天然营养成分的同时,又保存了牛奶原有的口味。

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三位一体,构成了世界产业化系统的创新机制。这个创新的特点就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制度创新是结构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正是制度创新实现后使各种生产要素能够合理流动,才有了结构创新实现的可能,才使技术创新成为必要。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结构创新、技术创新,都是一个过程,每一个大的创新实现都包含无数单项产业和个别技术的突破,是一个积累效应,是一个不间断的、相伴进行的过程。

标签:;  ;  ;  ;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