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侯镇第二初级中学 262700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获取知识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培养求知欲的坚实基础。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思维就会很积极、很有效。学生感觉上课像做游戏一样,一堂课在玩乐中就过去了,学生感觉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对于系统性、抽象性、逻辑性较强且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培养,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不喜欢数学或学不好数学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现状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作出相应的改变,在学生积极的配合下,学生对于数学也会更加感兴趣。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应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全体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是一件复杂的教学工程。每个班级中那么多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都不一样,爱好性格特点也都不一样,学习基础更是千差万别。面对这个复杂的群体,教师就应该细心了解每一个学生,只有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分层次教学。针对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等,教师在教学时要区分对待,培养学生的兴趣。
1.在班级数学教学中,对待基础好的学生,在设置课堂练习、提问、作业时,要设置一些比较有难度和抽象的问题让他们完成,这样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可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练习和作业让他们完成,这样能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能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2.数学教师要恰当地表扬和鼓励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练习正确、作业完成正确时,不管是基础好坏的学生都要及时表扬、当场表扬,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如果学生产生了成就感,他们会逐步加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回答问题不正确、练习不正确、作业不正确的,教师要多多鼓励,使学生产生羞耻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适当的方法导入新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上课前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教师可以采用幽默的语言,制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初中数学相对来说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实属正常现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让学生爱上数学,在课堂上积极动脑思考。数学虽说是抽象又严谨的一门学科,但若是教师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走进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发现数学的趣味性,进而主动学习接下来的课程。
2.教学可以采用口诀导入。复习课学生往往认为是重复,没有兴趣,因此复习课的引入更为重要。如与圆有关的辅助线复习课,为了引起学生对规律的注意,老师边念口诀边板书:“圆中辅助线,找规律并不难。弦和弦心距,亲密紧相连。见直径想直角,顶点就在圆周上。见切线找切点,切点圆心用线连。直角若与直角对,四点真正能共圆。见切点连半径,证明成功走捷径。如若有题行不通,切割线定理记心中。”一见口诀学生就骚动起来了,情不自禁地跟着念起来,纷纷拿起笔,记在课本或笔记本上。出于好奇,有的同学忙着找题验证,有的聚精会神,把学过的习题在脑海里“过电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兴趣盎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练习,讨论,归纳导入新课的艺术。通过练习、讨论,然后再用对数学对象进行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对于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使用多媒体,有时会省时、省力,同时能增加课堂容量,也便于学生比较观察。如果暂时没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题目在随堂练习上进行归纳,比如通过练习、归纳,猜想的方式导出平方差公式。这样导入新课的方法往往是应用于有关公式的新课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发现的能力。但选取的例子不要太难,只要能便于学生观察、发现结论即可。
三、教师课后布置作业量适中,尽量照顾到优等生和差等生的个案,作业的难易程度也要结合学生当天的授课内容,否则,学生觉得作业和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平衡,就会失去学习的乐趣。
为了对学生的学习了解得比较全面,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向学生了解情况,需要了解的内容包括:××同学对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对老师的讲解内容哪些地方听得不是太懂?你喜欢教师今天采用的哪种导课或者讲课的方法方式?这样的调查报告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及时进行评价。教师、学生都对当时情况很熟悉,一些问题很快解决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师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每节课的意见,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地采取改正对策。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平等的关系,学生会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并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使教师对教学的设计更加接近学生的发展特点,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乐于学习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大大地提高自己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是针对数学知识而进行的交流,这样学生会越来越重视数学,在学生逐渐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难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了升华,数学兴趣逐渐由对于形式的外部兴趣转化到了对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这样就培养了初中生真正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邓云 创设情境,巧妙导入[J].西江教育论丛,2005。
[2]杨喻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2000。
论文作者:张立华 蔡锦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作业论文; 兴趣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