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典金融学的困境与行为金融学的崛起论文_汪俊

现代经典金融学的困境与行为金融学的崛起论文_汪俊

(蓝光地产安徽区域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现代经典金融学从理性经济假设出发, 利用一般均衡分析和无套利分析演绎出一套相当完美的金融学理论。由于现实中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与“ 理性经济” 的假设有着较大差异, 现代经典金融学遇到一些被称为“ 未解之谜”的现实问题。行为金融学以心理学对人们实际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丰富了对未解之谜的解释, 逐渐成为金融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从研究方法上看, 行为金融学与现代经典金融学类似, 即在某种假设的基础上建立模型, 对金融市场的现象做出的解释。由于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具有强烈的状态依赖性, 行为金融学在不同的状态下对人们的决策行为做出不同的假设和解释是合理的, 而试图为行为金融学建立一个像经典金融学那样的统一框架是相对困难的。

关键词:理性经济;心理学;行为金融学

引言:

金融学作为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如何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对稀缺资源进行跨时的分配。经典理论都假定行为主体是理性经济, 所用的分析框架为一般均衡理论或无套利定价理论, 金融资产中最基本的标的资产一般在均衡框架下确定其价格, 金融衍生品的定价遵循无套利定价原理。这些理论较好地解释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机理和金融资产的定价机制, 成为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但是, 自80 年代以来, 随着金融学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与上述现代经典金融理论解释不一致的现象被揭露出来, 成为金融学的“未解之谜” 。这些新的发现推动了金融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行为金融学”逐渐成为金融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1经典金融学简述

1.1金融结构的界定

根据戈德史密斯(1969)发表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定义,所谓金融结构指一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相对规模,以及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在数量上的关系。金融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从金融交易的期限长短,可以将金融体系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从金融活动是否需要通过金融中介,可以考察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比例构成;从金融活动是否受到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可以分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

12银行主导型与金融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

本文探讨从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的相对重要性来划分的两种金融结构,即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前者指的是金融体系中以银行为主要的资源配置中介,而后者强调的是以股票市场等市场资源配置工具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2现代经典金融学的困境

2.1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银行作为沟通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的金融中介,是企业进行筹资的一种间接融资渠道,以吸收存款,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再提供信贷投资于实体经济,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银行在对企业信息的获得,对企业贷款请求的筛选和对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上都具有明显优势。由于银行获得的企业信息不用立即公开,且通过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使信息私有化,从而减少了市场中由于信息的广泛分布存在的“搭便车”现象导致的负向激励,而更好的激励银行去搜索和挖掘企业信息,甄别出有用的信息来指导投资资金的分配,排除了向部分企业的失败项目分配资源的可能,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金融市场的运行更加依赖于相关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和法律实施的有效性,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发展经济体制中,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具有比较优势,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从银行业结构来分析,较低的银行集中度使得具有外部融资依赖性的企业获得较快成长,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2.2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等,把资金从储蓄者直接转移到有好的投资机会的借款者手中,是沟通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的一种直接融资渠道,能够动员经济中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比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银行等金融中介特别是受政府操纵的国有银行,对企业的影响力较大,对企业发展会带来负面效应,资源配置效率不如市场;且银行具有天生的谨慎倾向性,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金融体系更有利于企业创新和成长;金融市场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金融风险产品,具有分散风险的优势,而金融中介只能提供比较基本的风险管理服务;此外,流动性充沛的市场信息搜寻成本较低,促进投资者去搜寻企业经营信息具有较强激励,对企业起到监督、约束作用。

2.3最优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但无论哪种金融结构,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才是最重要的,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混合增长最大化有依赖于法律、制度、政治等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林毅夫等人(2009)认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具有不同最优产业结构,处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应当具有与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最优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最优金融结构”。如果一国的金融结构与其最优产业结构相适应,则会促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的成长,创造更多的经济剩余,推动资本积累,从而有利于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的提升和经济增长。

3.行为金融学的崛起

1936 年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可以看作是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源头。1951 年Burrel 教授发表了《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 该文首次将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69 年, Bauman 和Burrel 发表了《科学投资方法:科学还是幻想》。他认为, 金融学新的研究领域应该重点放在把数量模型和传统的行为方法结合上, 这样会更贴近实际。1972 年,Slovic 教授和Bauman 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这篇文章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传统经济理论认为金融学是一门观察性的学科, 它对通过观察得来的事实进行说明, 或以一些事实为基础建构数学模型。这使得许多传统金融理论被称为“ 教士的理论” , 因为它们被接受或者被拒绝的标准仅仅是权威和习惯的看法, 没有经过一个可重复的严格证明或证伪的过程。对此, 行为金融学家们并不认同。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认知心理学随着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而兴起, 这是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 它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以反应时为指标的实验法、观察法(包括自我观察和言语报告)以及计算机模拟法。言语报告在思维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卡恩曼采用言语报告的对比实验, 研究了特定情境中的投资者如何进行实际决策, 发现投资者实际行为与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他们应该有的行为有很大差异。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 1979 年, DanielKahneman 教授和AmosTversky 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 正式提出了预期理论。该理论以其更加贴近现实的假设, 严重冲击并动摇了传统金融学所依赖的期望效用理论, 并为行为金融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至今, 是行为金融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这个时期行为金融理论以芝加哥大学的Thaler 和耶鲁大学的Shiller 为代表。Thaler(1987, 1999)研究了股票回报率的时间序列、投资者心理会计等问题。Shiller(1981, 1990a,1990b)主要研究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股市中的“ 羊群效应”(Herd Behavior)、投机价格和流行心态的关系等。此外,Orden(1998)对于趋向性效应(disposition effect)的研究, Ritter(1999)对于IPO 的异常现象的研究, Kahneman 等(1998)对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切换机制的研究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个时期的行为金融理论研究是从投资策略上加以完善, 注重把心理学研究和投资决策结合起来。

4.效应作用

随着金融信用膨胀程度由低水平区间向适中水平区间转换,金融信用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得以显著增强。然而,过高的金融信用膨胀水平并不必然导致如传统理论所预测的线性经济增长效应,随着金融信用膨胀程度由适中水平区间向高水平区间转换,金融信用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出现了弱化的趋向。由此可见,金融信用膨胀具有非线性的经济增长效应,这种非线性效应的形成依赖于金融信用膨胀的相对水平。在一个适度的金融信用膨胀区间内,金融信用膨胀能够带来显著的正向经济增长效应。关于金融信用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生成,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金融抑制下的利率限制与市场管制限制了此类国家金融体系信用膨胀的能力,较低的金融信用膨胀水平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较小;另一方面,金融体系繁荣所带来的过度金融信用膨胀往往蕴含某些抑制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或渠道,如过度发展的金融部门会挤出实体部门发展所需的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金融信用的过度膨胀会通过加剧金融虚拟化和独立化程度而使金融发展逐渐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需求,过度的金融信用膨胀还会通过增加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与风险累积而使实体经济运行面临巨大困境。

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受到开放时及以后的外部环境、内部的制度环境以及经济环境、文化社会因素影响,另外还受到开放路径不同的影响。如果从量化分析可能导致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不利,但是实际并非如此。各国要想通过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率,并降低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必须满足一系列因素,包括需要发展运行良好的金融机构和相当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良好的公司治理,适当的经济和汇率政策,以及贸易开放。

5结束语

衡量现代经典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基准在于金融信用膨胀是否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潜在需求形成有效匹配。一个国家错误的金融发展政策、不当的货币政策以及不完善的监管体系与法律基础等均可能是导致金融信用膨胀偏离其适宜水平的重要原因。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推动金融自由化发展进程中,务必要重视行为金融学的适度性与有效性,通过正确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监管与法制基础,实现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发挥金融信用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经济研究.2015(8).

[2]罗文波.股票市场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3]朱隽.选择何种融资结构.政策与管理.2016(10).

作者简介:汪俊,身份证号码:3426231983****4014。

论文作者:汪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现代经典金融学的困境与行为金融学的崛起论文_汪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