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三百山镇中心小学 342104
摘 要:人的兴趣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极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 。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美术是多元文化,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一种分享人类经验的特殊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正如俄罗斯杰出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艺术视为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手段,就像人们用语言传达思想一样,人们也用艺术在交流情感。艺术能与其它学科进行结合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统一变为尊重学生多样性和差异性及情境创设,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与教师共同分享快乐。使学生不断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兴趣 多样性 差异性 情景创设 营造氛围
现代基础美术教育强调愉悦性,这也是活跃美术课堂、鼓励学生自由抒发、轻松表达情感需要。教学气氛的培养、渲染、烘托和把握在美术课堂上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气氛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浓烈和谐的教学气氛既可以使师生双方同处在一种精神高度亢奋的状态里面,也可以把二者导入智慧的交流之中,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对美的事物的向往,正是蕴含在这师生双方精神互为集合、对流、暗示、交叉的过程之中。所以,对教学气氛的重视,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视角有了很大的转换,那就是,从一味的灌输到主客体双方共同创造性地完成教育过程,说明现代美术教育是一种注重人的精神、活力及人的审美情感得到全身心的提升和释放的整体行为过程。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来说,把握和制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形成,首先要对不通年龄层的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有所把握,因为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就连男生女生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还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转换要有所观察和了解,只有迎合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才能充分地被激发和调动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着用一下几种方法用在培养课堂教学气氛:
一、气氛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
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里及表的生发过程。如在五年级课本中有五官的比例这一课,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在画人物脸部时,五官的比例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呢?我设计了一个充满诙谐幽默的教学气氛,我先出了一个题目叫“找找看”,接着我在黑板上画出不同脸部的外形轮廓,然后让全班同学去寻找,有谁的脸和黑板上的脸最吻合。这时,学生把观察化作一种有趣的行为,当不同脸型的学生站在黑板前面的时候,学生们发出了一阵阵欢快的笑声,课堂的良好气氛已经形成,然后,我再用布把他们的眼蒙起来,让他们把自己的五官画上去,其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了,在学生们大笑之余我就指出,人物的五官是有它特定的位置的,是不能乱放的,因此,掌握五官的比例也是画好人物脸部的重要一环,同学们正是在这略带调侃而又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认识到了他们的学习意义和目的性,而教师也收到了预期想象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独特形式的刺激
这时,沉睡的思维机制将被唤醒和激活,代之而起的是对新事物的探究力求发现它的奥秘,从而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理。而教学方法、教学课程以及教学材料的更新和置换,都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三、气氛需要渲染
强调与整个环境相一致的气氛效果,其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感官形成一种感染和冲击波,从而激发他的深知欲望,这样才有可能把被动的接受过程转化为主体出于内心的冲动和要求。由于整个环境的渲染已经诱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我认识到,通过环境的刻意渲染,学生对艺术品的感受也就更加深刻,其创造的要求也就显得更加迫切。
四、对美的事物的领悟和理解
对学生来说,有时仅凭视觉的力量还显得远远不够,还需借助于其它辅助器官的帮助,这样就可起到强化感受的效果,而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是在这亲身感受的效果,而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是在这亲身感受中完成的。
五、学生们常常是喜动不喜静,因为在运动中会表现出他们的活力,使他们的身心感受得到释放
因此,把课堂气氛化静为动,实在是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好方法。通常画头饰,画好之后,要求他们作律动表演,同学们在阵阵音乐中翩翩起舞,课堂气氛活跃极了,使同学有一种学中有乐、学中有趣的感受。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特级教师谈教学》论文集。
论文作者:龚福圆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气氛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在这论文; 兴趣论文; 美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