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创新高校社会实践论文_周玮琳

浅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创新高校社会实践论文_周玮琳

周玮琳 辽宁科技学院 117004

摘 要: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是高校就业工作的核心,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应重视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工作,以提高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的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社会实践 大学生 就业创业

2016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749万,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之一。因此,转变高校就业观念,探索就业新出路,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应成为高校在就业方面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实践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方式

2015年3月-12月份,我们对本科12级152名学生进行了逐一访谈。86.7%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能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转变就业观念,不再好高骛远。通过访谈分析得出,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是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能切实转变大学生的“象牙塔”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自身价值,培养自己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能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理性对待求职中的挫折和失败,用良好的心态参加职业竞争,增强求职的信心和勇气,以提高就业能力;能使学生深切认识到缺乏创新意识,社会实践可有效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创新的现实意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日后的求职与工作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目前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所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障碍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上都是以文化宣传、实践调查、支教扫盲等形式开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在越来越暴露出在提高就业能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1.实践职位不足阻碍了就业创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与社会的“校企联合”互动不良,企业能够提供的社会实践的机会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即便一些高校建立了实践基地,但也只是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学生为了社会实践而不得不去“实践”,随便找一些企业应付了事甚至虚假呈报。在访谈中甚至一些学生(占5.2%)对社会实践产生了负面情绪,8.1%的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不以为然。

2.专业教师指导不够影响了就业能力的提升。根据调研与访谈,即使是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参与指导的教师基本上是党政干部与辅导员(占83.3%),86.2%学生认为在社会实践中很少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这样的社会实践脱离专业,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就业实践没有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高校应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创新社会实践开展的方式,让学生切实受益、得到锻炼

1.校园内的社会实践领域

(1)借助学生会、班干部、社团等实践平台着重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需要学生能更快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与复杂的人际合作方式,这使得很多毕业生“水土不服”。高校可以借助学生会,班干部的竞选、工作,社团的锻炼,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比赛、专业社团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场专业技术能力。以我校各学院为例,近年来开展的“建模大赛”、“CAD”等比赛,创建的专业社团如“炼钢协会”等,这些专业的比赛与社团能帮助大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灵活应用于生产实际中去。这就拓宽了学生的择业空间,适应了职业发展的要求。

(3)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微创业”,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我校团委主办的创业孵化园、“跳蚤市场”等活动,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各院系还开展各种“微创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加强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既培养了独立工作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为其日后的就业创业、服务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2.校园外的社会实践领域

(1)鼓励支持学生走访企业,并写出调研书和报告,提升就业能力。学生更多的是从教师的讲授中、“走马观花”的实习中了解企业,对企业的真实情况、个人与企业间的供需差距并没有透彻真实的感悟。而让学生在假期亲自走访企业,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直接对话,对学生日后的职业选择、求职能力的提高能起到最直接的效果。2015年8月我院9名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走访鞍钢、凌钢等企业,受益颇丰。正如他们在调研书面报告中提到:“此次社会实践,扩大了我们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了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树立了信心。”

(2)鼓励支持学生“勤工俭学”、“企业挂职锻炼”等实践方式,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高校要出面与企业联系,积极争取学生到企业合适的岗位上学习和体验就业创业,按企业员工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学生参加实践过程,企业视学生的表现与业绩给予一定的补助。把企业作为大学生的“实践课堂”,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能使他们提前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丰富阅历、磨练自己。

综上所论,高校应该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以提高大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就业创业核心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变化,提高高校就业质量与就业率。

论文作者:周玮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浅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创新高校社会实践论文_周玮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