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方法:这次研究对象共58例,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29例,采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对照组29例,不采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分析研究两组孕妇的出血危险因素,并评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的效果。结果:研究组2出血率为3.45%,对照组出血率为10.34%,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输红细胞率为3.45%,输血小板率为0,对照组输红细胞率为6.90%,输血小板率为3.45%,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孕妇的产后出血率、输红细胞率以及输血小板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071-02
产后出血是非常严重的产后并发症,一般情况多发于产后一至两天左右。如不及时抢救治疗的话,很有可能导致死亡。产后大出血是指生娩后,经阴道生产的产妇出血超过500毫升,或经剖腹生产的产妇出血超过1000毫升。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以下两种,其病因亦有所不同:(1)早发性(或称立刻性):指生产后24小时内发生,多数由于子宫收缩不良或产道裂伤所致,在产后不久即能被发现及诊断;(2)晚发性:指发生在生产24小时后~6周内,其原因可能是因胎盘残留或子宫复原不良所引起,症状发生及确立诊断时间较晚。早发性出血者危险性比晚发性严重,需要立即处理。然而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出血,当失血量达至一定程度,即有可能发生生命迹象不稳定、广泛性凝血功能低下,甚至休克及死亡。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每年导致全球125,000名孕妇死亡,2000万名妇女患病。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结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后遗症,所以要特别重视做好产后出血防治工作。产后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宫缩乏力、较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这四类[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现将本次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生产的孕妇,选取研究对象58名,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名);研究组年龄在23~34岁之间,平均年龄(26.67±3.73)岁,孕期38~41周,平均孕期为(40.12±1.96)周;对照组年龄在24~35之间,平均年龄(27.18±3.52)岁,孕期37~40周,平均孕期为(39.95±1.78)周。本次研究经我院批准后实施,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孕妇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该组孕妇不利用高危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只是采取正常的措施对危险因素进行产前筛选检查,若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常规处理。
1.2.2研究组 对该组孕妇利用高危评分系统进行评估,通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对孕妇产前和产后的出血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并且依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解决措施。若有第一产程异常的孕妇,则根据其生产的先后进行有针对的给予适量的宫缩剂,帮助其保住胎儿[2]。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孕妇的以下指标:(1)评分预测的产后出血危险因素;(2)产后出血的情;(3)输红细胞、血小板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涉及到计数(卡方检验)与计量(t检验)资料的处理。数据处理完成以后,用P<0.05来表示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评分预测的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孕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排名前四的分别为:胎盘粘连或植入、软产道裂伤、第三产程延长以及第一产程异常,这四项与其他因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统计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的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组29例孕妇共有1例发生产后出血,出血率为3.45%;对照组29例孕妇共有2例发生产后出血,1例产后严重出血,出血率为10.34%,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统计两组孕妇的输红细胞、血小板的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组29例孕妇共有1例输红细胞,输红细胞率为3.45%,输血小板率为0;对照组29例孕妇共有2例输红细胞,输红细胞率为6.90%,1例输血小板,输血小板率为3.45%,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后出血仍然是威胁产妇生命的重要因素,其常见原因为四种:宫缩乏力:宫缩乏力是分娩过程中常见的难产症状,宫缩乏力的发生会导致产妇大量消耗体力从而导致生产时间的延长甚至停止生产,严重时会危及到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孕产妇和家人要引起高度重视,注重日常护理和运动,提前预防;胎盘残留:医务人员在胎盘娩出后会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因为胎盘、胎膜残留会影响子宫收缩,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出血,如果残留往往需要人工剥离,严重的甚至需要手术;凝血功能异常:有些产妇本身有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或者本身就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当分娩后凝血物质缺少或不能很好的发挥凝固血液的作用,就会发生产后出血;生殖器官有撕裂伤:外阴、阴道、宫颈等部位的撕裂伤,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医护人员在胎盘娩出后会检查这些部位是否有裂伤,如果发现有裂伤要及时进行缝合,这是预防产后出血非常关键的措施。前三种以及软产道裂伤中的阴道中下段裂伤容易诊断,相应的治疗方法基本成熟,多数医务人员都能掌握,可子宫破裂和阴道穹窿裂伤导致的产后出血无论诊断还是治疗都相对更困难,相对而言,疤痕子宫的破裂更容易引起我们的警惕,不容易漏诊,其中更为棘手、更容易漏诊并且往往导致严重后果的是子宫下段裂伤。事先改善凝血功能、在胎盘剥落前先给予低剂量子宫收缩药、脐带不能太早拉扯、子宫曾开刀者改以剖腹生产方式、注意坐月子时的饮食选择等对预防产后出血都有帮助[3]。
本次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婴儿有较高危险性,可能导致难产及或/危及母婴者,称高危妊娠。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称为高危孕妇。“高危”的准妈妈们一定要在医院建档进行定期产前检查,这样能够对可能出现的疾病进行预测,对已发生的疾病进行监测,从而改善母婴预后情况。高危妊娠有一套系统的评分标准,孕妇可以凭这套评分标准,自己确定是否属于高温妊娠范围。在评分表中,分为“基本情况”、“异常产史”、“严重内科合并症”等部分构成。其中5分属于高危情况。其中:体重小于40或大于80公斤;异常产史、自然流产≥2次;人工流产≥2次;内科合并症、贫血(血红蛋白<100g/L)等情况都属于5分。建议孕妇不要过于紧张和恐惧,要理智对待,只有良好的心理保健才有利于母婴的身心健康。时刻注意以下七个方面:(1)重视高危妊娠;(2)遵医嘱;(3)注意增加营养;(4)注意休息;(5)自我监测胎动;(6)适当地锻炼;(7)定时吸氧[4]。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结果表明:研究组2出血率为3.45%,对照组出血率为10.34%,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输红细胞率为3.45%,输血小板率为0,对照组输红细胞率为6.90%,输血小板率为3.45%,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孕妇的产后出血率、输红细胞率以及输血小板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麦明娜.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探究[J].医学信息,2017,30(7):48-49.
[2]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2).张雪燕,李凤英.
[3]导致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6):52-54.姚建均.
[4]庞颖,任玲玲,权晓芳.产后出血高危评分系统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3):47-48.
论文作者:刘颖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产后论文; 孕妇论文; 因素论文; 率为论文; 红细胞论文; 评分论文; 危险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