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保留区旅游规划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_自然保护区论文

大理保留区旅游规划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_自然保护区论文

大理苍洱自然保护区旅游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理论文,自然保护区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环境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随着全球或区域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尖锐的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旅游造成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迫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一重要论题。众所周知,发展旅游的目的是给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娱乐环境,而现在的一些旅游发展却与其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人们必须寻找旅游发展的新途径,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就是顺应时代潮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唯一途径。它是以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协同合一的发展为基本原则,以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作为保障,来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目标的唯一选择途径。

1 现状及问题

苍山洱海是大理风景名胜区的主景区,苍洱之间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鉴定查实,区内有种子植物2330种,隶属170科755属,约占云南省种子植物总数的15%,苍山杜鹃花有44种,占云南杜鹃花总数的10%,保护区内有国家及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6种,脊椎动物250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20种,此外还有大理弓鱼特殊鱼类资源。

苍山洱海是集苍山森林生态系统、洱海水生生态系统以及南北动植物交错过渡带区系景观的自然综合体,是一个多样性生物资源富集的区域,它包含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风景景观的多样性,是一个综合性的自然保护区和开放型的风景名胜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依托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大理的旅游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游客逐年增多。1985年大理风景名胜区的游客量达280万人次(其中一部份人进入自然保护区内),年递增12%,游客量仅次于云南省会昆明,排名第二。由此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多年来围绕苍山洱海旅游的开展与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主张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加快经济发展者有之,主张限制旅游发展,保护自然山水环境者有之。但是这两种观点均是片面的和不切合实际的。众所周知,发展旅游与保护自然环境是相互矛盾而又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旅游是利用资源,而保护是一种带有某种目的和强制手段的措施,自然保护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利用。特别是这种具有双重身份的自然区域,发展旅游和保护自然环境这两方面均是不可缺少的或仅取其一的。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相协调,旅游活动的开展与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内旅游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从旅游的开发,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旅游的管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规划研究探索和解决这一问题。

2 苍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其实质是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对旅游采取有效的管理和规划措施,尽可能的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生状态,在此基础上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使旅游获得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2.1 旅游区划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情况和实际开发利用状况,尽可能的避开保护区内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范围。苍山洱海的旅游区划共划分为4个区域:苍山中下部游览区,以现在的苍山玉带路为核心,包括感通寺、清碧溪、龙凤眼洞、中溪、中和寺等,面积200hm[2];苍山高山科考旅游区,以苍山电视台为中心,包括洗马潭、黄龙潭、黑龙潭、双龙潭等,面积70hm[2];苍山花甸坝科考游览区,包括大小花甸、鸡茨坝等,面积5000余hm[2];洱海旅游区,包括洱海公园、海岛、双廊、海舌等,面积224hm[2]。

2.2 旅游线路设计

苍洱保护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可在苍山开展森林生态景观考察旅游,珍稀植物观赏旅游,高河窦海探奇;苍山春雪、望夫云、玉带云、苍山佛光等以及众多的名胜古迹旅游;在花甸坝开展高山平原、花卉景观旅游,在洱海泛舟观光,生态考察等。

根据苍山洱海的旅游条件以及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利用和开辟以下几条旅游路线:

①苍山高山旅游考察路线。主要线路走向为大理古城—大理石矿道班—苍山电视台—洗马潭(包括黄龙潭、黑龙潭)—中和寺—大理古城。整条线路基本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该线路全长37km,沿途景点有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区系景观,高山(海拔4000m)生态景观、森林生态景观、雪原景观、冰川遗迹等。该线路汇集了苍山风光的精华。

②苍山玉带路旅游线。感通寺起经清碧溪至大理石矿止,全长20km。沿途景点有感通寺、清碧溪、黑龙溪、龙凤眼洞、七龙女池、中和寺、云南松华山松森林景观、杜鹃花、云南山茶花等景观。

③苍山花甸坝高山植物考察旅游路线。从大理喜洲的凤阳顺原喜花公路行至苍山花甸坝,全程30km。沿途景点有凤阳候鸟迁栖树、万花溪、亚高山植物景观、苍山珍稀濒危植物、花卉、苍山名贵药材等。

④洱海保护区的游览路线以现在的洱海一日游的路线界定,整条航线贯穿洱海南北。全长近60余km,沿途景点有三岛四州九曲之胜,游人可尽情领略洱海风光。

2.3 旅游类型的规划

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活动,规划以科普性旅游、生态旅游为主。以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有效防止生态破坏和旅游污染为主要内容,以最简单的设施,最自然的野生状态,最纯朴的文化遗产向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服务,使旅游者接受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旅游区的所有开发活动应是无危害、无损毁、生态上可持续的,通过对旅游区的建设,促进保护区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规范旅游行为,建立适合于自然保护的新旅游体制,立足于保护森林植被和生态系统,维持良性自然生态,实行有控制地开发,使旅游者能投身到大自然的风景名胜和新鲜空气中,达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目的。保护区的旅游以苍山洱海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遗迹等资源的开发为主,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条件,积极开展旨在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活动,不允许开展任何与自然保护不一致的旅游,禁止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建立新的人工景点。

3 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环境指标

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的一环是环境的可持续性,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环境系统的支撑,没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体现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便于定量化,建立下列5类指标以及一个旅游容量控制指标。

3.1 生态指标

保持天然植被,苍山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0%~60%,不得破坏生物物种的生存、栖息和繁殖,亦不得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

3.2 环境质量指标

大气环境质量执行GB3095—82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执行GB3838—88标准,洱海湖水体确保地面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保持贫—中营养化水平Ⅱ类或Ⅲ类标准,纳污水体不得低于Ⅴ类标准,区域噪声标准质量参照执行GB3069—82标准中居民、文教区标准。生活垃圾不得妨碍景观和导致水环境质量超标准等有害影响。

3.3 建筑设施指标

建筑物占地面积不得大于所界定旅游区域面积的1%—2%。且不可影响其周围环境景观。建筑物高度苍山高山景区控制在二层,洱海湖滨带不得大于四层。交通指标,在保证旅游区游览路线合理分布,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景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使客流通畅,苍山游览步道游人密度指标30~60m/人。

3.4 环境感应指标

苍山游人密度≥100m[2]/人,洱海游人密度指标≥25m[2]/人。

3.5 客源分布指标

提倡计划旅游,加强旅游导向的宣传和管理,进行游客的合理分流,切实避免和禁止局部游览区域超负荷。

3.6 旅游容量

苍洱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必须在控制总体容量的前提下进行,这个容量即自然和生态意义上的容量,以及感应气氛的容量。一切旅游活动必须限制在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不遭破坏,对旅游景点污染极小的范围之内,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应保持有机的协调统一。根据上述的保护指标体系,苍洱自然保护区内划定的旅游区域及4条旅游线路上的旅游容量作如下控制。按照每条旅游线路的长度计算线容量,即游览容量。苍山高山旅游考察线路全长37km,部份线路深入保护区核心区内,扣除22km的非游览车道,尚有15km的游览步道,线路的单位容量,规模按60m/人计。环境日容量为250人次,年旅游期按300天计,年环境容量为7.5万人次。苍山玉带路长20km,线路容量单位规模为30m/人,环境日容量为667人次,年旅游期按300天计,年环境容量为20万人次。苍山花甸坝高山植物考察路线,全长30km,路线容量单位规模为30m/人,环境日容量为1000人次,年旅游期按300天计,年环境容量为30万人次。洱海游览线根据多年旅游开展的情况以及旅游对洱海环境的影响监测分析得出,洱海保护区年环境容量应有效控制在多年平均统计的30万人次的水平。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内的游览环境容量合计为87.5万人次。

4 管理措施

根据旅游条件和游客容量制定相应的旅游计划和年度接待计划。实行保护区内旅游人数的总量控制,计划管理。各游览区根据旅游容量的控制指标,适度安排各项旅游活动,风景、旅游部门在保护区内开展的旅游活动,也必须纳入苍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容量控制中。

对已经建在苍山上的苍山电视台、苍山旅游索道等,本着既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又要遵守客观实际的原则,将其纳入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区划中,对其范围予以界定,按保护区内旅游开展的规划要求,规范经营者的旅游行为,实行旅游规模总量限定,同时对经营者实行“环境目标责任制”,坚持“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保护好自然环境。

苍山旅游线路均实行半封闭管理,通道两侧50m范围为游人有效活动控制距离,游人在导游的带领下有组织地步行或乘坐非机动交通工具进行考察、观光旅游。

苍洱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提倡“山上(水上)游,山下(城内)住”的旅游服务方式。可相应地减轻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结语

现实与科学的保护,应当是积极的保护,在开放中保护与发展,使苍山洱海逐步纳入一个“开放性稳态系统”的轨道。保护,不能摒弃发展。只有积极的发展,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开展旅游,搞好规划和管理研究,有利于加快苍洱地区的民族经济发展和提高物质文明程度,更有利于市场经济形势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开放发展是总趋势,在开放中寻求保护发展之路,这才是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正体现。

标签:;  ;  ;  ;  ;  ;  ;  ;  

大理保留区旅游规划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_自然保护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