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王小艳

(湖南省武冈市人民医院小儿输液室 4224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于对照组之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以及脱针次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93.18% 41/44)显著高于对照组(61.36% 2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90.91% 40/44)显著高于对照组(65.91% 29/44),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脱针例数上,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性。结论 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使得患儿的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同时可降低脱针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应用价值

小儿静脉输液是一种治疗小儿疾病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护理基础方面较为重要的内容。患儿因表达能力缺乏、年龄幼小、血管细微以及对陌生环境的抗拒,同时由于对于疼痛的天生恐惧感等,使得医护人员在进行扎针穿刺时的一次性成功率不高[1],造成患儿不适,易导致出现医患纠纷。因此,需选择合理的护理方式对小儿静脉输液提供护理干预,旨在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以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现详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晓同意。其中,对照组患儿男23例,女21例,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为(4.12±1.18)岁。观察组患儿男20例,女24例,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3.23±2.27)岁。患儿疾病种类:腹泻31例,肺部感染25例,高烧15例,其它12例。纳入标准:患儿均在本门诊进行治疗;所有患儿家属均配合此次研究以及相关护理干预。排除标准:对输液存在过敏患儿;先天性痴呆或精神异常患儿。两组患儿在身高体重、文化差异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选择静脉、针头通常性检查、评估患儿身体情况以及固定静脉输液。选择静脉输液方式可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进行,对于小于三岁的患儿,静脉输液方式可选取穿刺头皮,患儿血管细微,在穿刺时需保持手部稳定,最好身旁有一名富有经验的专业护士陪同,提高一次性穿侧率。固定患儿,减少患儿因身体扭动造成穿刺失败。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之上行优质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1)行关爱护理,患儿的年龄均较幼小,对于扎针以及陌生环境存在恐惧和不安情绪[2]。对此,护理人员应保持温和态度,以关爱口吻主动和患儿进行互动沟通,通过抚摸等肢体语言取得患儿信耐感,消除减轻恐惧不安心理,使得患儿依从性提高,利于医护人员后续治疗。(2)输液护理,患儿在输液成功后,将输液管进行固定,输液期间注意观察患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症状出现因及时采取应对处理[3]。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儿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以及脱针次数的差异。患儿依从性指的是护理人员在输液以及护理干预过程中的配合度以及存在患儿自己拔针的情况[5]。依从性=(良好+一般)/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93.18% 41/44)显著高于对照组(61.36% 2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患儿因表达能力缺乏、年龄幼小、血管细微以及对陌生环境的抗拒,同时由于对于疼痛的天生恐惧感等,使得医护人员在进行扎针穿刺时的一次性成功率不高,造成患儿不适,易导致出现医患纠纷。这对于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要求就相对较高,在护理上需尽可能的获得小儿配合依从性,而在家长方面,需耐心解释相关说明取得家属的谅解与支持,这对于提高满意度以降低医患纠纷具有重要作用[6]。

本文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验证得出,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93.18% 41/44)显著高于对照组(61.36% 2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90.91% 40/44)显著高于对照组(65.91% 29/44),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脱针例数上,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性。

总而言之,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使得患儿的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同时可降低脱针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左疆萍,张训花,陈瑜.心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10):88-89.

[2]汤学梅.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6):24-25.

[3]任桂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5):180-181.

[4]虎妍妮.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门诊小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05):146-147.

[5]王晓芳.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的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30(01):74-76.

[6]张丽平.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184-185.

论文作者:王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王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