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思想政治工作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动人口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政府逐步放宽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在经济利益动力驱动下,出现了劳动力人口大规模地从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从内陆省份向沿海省份、从农村向城镇、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流动潮,且经久不息。然而,面对户籍管理制度的门槛,除少数人获取了当地的户口成为正式居民外,绝大多数人不打算或不可能长期居住,因而工作和居住不固定,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动,形成流动人口大军。流动人口的存在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同时,频繁变动的流动人口也给管理教育带来诸多不便,加上思想政治工作又缺失对其关注,致使流动人口的思想问题比较突出。
一、加强流动人口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流动人口由于特殊生存方式,容易出现各类思想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既会影响个人生活的幸福,也会危害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无论从社会稳定着想,还是从个体关怀考虑,流动人口比一般人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怀。
1、防止流动人口无序流动。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是作为人力资源在劳动力和人才市场上流动的。这种流动是在市场机制的牵引下进行的,市场在不断的变化中同时向社会发出需求信号,作为个体,他在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判断、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市场发出的信号及时做出反应,进行自我选择式的流动。但是,市场十分复杂多变,信息庞杂,而且市场信号本身具有滞后性,再加上我国的市场经济尚不规范,各种虚假信息大量存在,那么,在机遇和挑战的现实面前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那些对社会形势和路线政策不甚了解的流动人口,他们的举动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和冒险色彩,难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难有满意的经济收入和事业发展,而且劳动力无序流动,使一些地区或行业劳动力饱和、过剩,而另一些地区或行业劳动力严重短缺。因此,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形势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使他们对政策要求、社会现状、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能够对市场信号作出理智的反应,通过市场合理择业、有序流动,这对于市场的正常运行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2、抑制流动人口私欲膨胀。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工作,很多人从事个体劳动,在现行的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下,同国企和事业单位的人员相比,他们少了些归属感,多了些后顾之忧,因而自我保护意识很强。那么,丰厚的经济收入无疑可以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因此,他们更加关注自己能够直接看到和获取的经济利益。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和报酬,他们从一个工作单位跳到另一个工作单位,从一个城市漂到另一城市。在市场经济大环境里,追求高收入、高报酬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个体,频繁地为了收入、报酬而变动工作,容易产生对金钱的膜拜。对流动人口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能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在追求个人价值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自觉抑制私欲的增长,防止个人主义产生。
3、满足流动人口情感需要。人需要经常和他人进行情感交流,需要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情感给予关注、慰藉、认同。流动人口由于经常变动工作和生活,几乎始终在陌生的人际关系中工作、生活,身边缺少亲朋好友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很少同他人进行情感交流。面对压力、挫折、失意、困惑时,容易出现失落、无助、空虚、孤独、压抑等情感反应,特别需要别人来帮助分忧解愁、宽慰自己。由于情感长期难以发泄、排解,郁积心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上的疾病和障碍,有的会变得脾气暴躁,有的心理严重失衡,有的则会情绪低迷、抑郁,导致行为失控,危害他人安全。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用理去说服人,而且更是用情去关心人、感化人,无微不至、春风化雨地温暖人的心田。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同那些处于情感饥渴状态的流动人口进行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体贴入微的关心,也会极大地满足广大流动人口强烈的情感需要。
二、加强流动人口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一些企业放松了思想政治建设,致使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员减额、素质下降,有的新组建的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由于党组织的薄弱,一直没有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比较整齐、成熟的单位,如大中型国企、大专院校、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军队等,又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一些陈旧观念的制约,思维上、机制上仍停留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状况。结果,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很少甚至没有覆盖到集中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和从事个体劳动的流动人口,导致很多流动人口的思想政治工作没人去做。因此,必须注重流动人口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使其覆盖社会的每个角落,保证流动人口不管身处何方,思想都有人问、有人管。
1、组建专业化的流动人口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流动人口尽管居无定所,但是,从群体角度看,他们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且在城市中的分布带有明显的集中型特征,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区和城乡结合部。这些地区又往往人口密集、鱼龙混杂,社会治安情况十分复杂,因此,更加有必要在这些地区组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专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并且不断充实人力,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依托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部门等部门开展工作,分片负责,及时掌握入住的流动人口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2、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联合起来走向社会。各个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应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走向社会,扩大影响面。比如,利用节假日到人口流量大的商业区、广场、公园等地方,到流动人口集中的生活区,走到群众中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一帮一”活动,指导思想政治建设基础薄弱的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开展工作,帮助他们进行队伍建设;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等等。此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能各自为战,而应当联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成集团优势,共同去面对社会。
3、党员要能够独立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每个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我党有六千多万党员,如果每一名党员都能够自觉地去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那么,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随着党员的流动而渗透到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特别是那些本身就是流动人口的党员,他们熟悉流动人口的心理特点和思想问题,他们和流动人口距离最近,更方便开展流动人口思想政治工作。然而,很多党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不高、能力不强,而有的流动人口党员由于长期脱离组织生活,党员意识淡化,不敢、不愿、不会独立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应当教育广大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意识,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随时向身边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周围的人解除思想疙瘩。
三、流动人口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流动人口的根本特点是“动”,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应对?我认为,既不能单纯地跟着流动人口盲目地动,这样做效率很低,条件也不允许,也不能一味地静观其变,守株待兔,等待对象主动上门,而应当动静结合,在宏观上主“静”,稳固思想阵地,在微观上主“动”,积极上门服务。具体讲:
1、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导向。人的思想是在对外部信息的接收、内化过程中逐渐演变的。流动人口一般生活在异地他乡,而且与同事仅仅建立短暂的工作关系,所以,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对其思想影响不是太大,相比之下,所直接接触的社会环境成为进入其思想的主要信息源,对其思想的演变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当前,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散发出诱导人们思想消极、腐化、堕落的负信息,而且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地区往往是一些脏、乱、差的地区,不利于思想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当下大力气整治社会环境,特别对于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要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整治,创建文明、和谐、整洁、优美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的思想向科学、积极、健康的方向演变。
2、占领大众传媒,拓宽媒体政工。发达的大众传媒使现代人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事,每天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已经是许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成为他们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正是由于大众传媒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我党历来重视利用它进行宣传思想工作,同时,注意积极防范各种消极、腐朽的思想出现在大众传媒上,腐蚀群众。随着媒体制作、传播的高科技化、商业化,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普及,各类信息量激增,一些消极、颓废的信息躲过了审查出现在媒体上,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大众传媒的地位受到威胁、动摇。因此,宣传思想工作应当积极适应现代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的传播特点,研究群众的心理,探索在媒体上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径,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贴近现实的理论内容来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扩大媒体政工的影响力,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大众的眼球,牢牢占领大众传媒这一思想传播的主阵地。
3、联合各界力量,主动上门服务。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思想问题比较集中、突出,而且在某一区域,流动人口每天都会出现新面孔,每个新面孔背后都可能存在着一个新的思想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因此,仅凭现有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很难做好一人一事、经常性的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广泛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比如群众性组织、社会团体、协会、联合会、同乡会等,要善于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分子,调动他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教会他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同时,也要通过他们了解管辖区内人口流动的现状、重点人以及倾向性的思想问题,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做好流动人口的思想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