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的协调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关注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反思与改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10-0061-01
有效性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沿用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去教育学生,就会使书本理论和教学实践脱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中得不到体现。因此,必须冲破传统历史教学观念对历史教师思想的束缚,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
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内容是相当广泛的。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课程知识的广度。包罗万象,融汇古今,时空跨度大,内涵丰富,充分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多个知识领域。所以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有: 贯通古今中外的通史知识结构; 鉴别和运用史料的能力;主要的分类史 ( 如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科技史、军事史、民族史、国际关系史等) 知识; 与史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 ( 如文物考古知识、古汉语、外语、地理学、经济学、法律学等)。当然,教师除了应该具备较好的专业文化素质,还应该具备其他的素质,如教学能力素质、科研能力素质、技术素养等等。
二、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们也是最为喜欢的是充满新鲜感的体验式教学,却很反感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学会倾听,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同等的高度,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变化,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授课思路,进行相应的思考和判断,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预判和梳理,在课中对学生的思维和思想的变化进行敏锐的观察和捕捉,把从学生身上得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与学生同步的教学体系,贴近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对历史课产生兴趣。
三、正确使用和依靠教材
新课改下新出炉的新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了历史教师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和自主权。当然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教材内容,完全领会新课标精神,读懂课程要求,才能使新教材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历史思维和价值观念。而新教材却提出了许多改变这种传统课堂的方式方法,把教材当成是一个载体,重点不在于教材中讲了什么,而在教材中把原有的知识系统打乱,很多教师觉得知识点少了很多,事实上,新教材是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分类,更加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讲课之前,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大胆的取舍,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却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创建师生交流平台,加强课堂教学互动
高中历史课堂不仅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活跃的课堂气氛,更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让学生不仅听、而且要想、要说、甚至要行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可以对话,可以互动的平台。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创设各种引人入胜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注意,以各种假设来区别现在和过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想象力,而作为学生,更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创造假设。历史虽然是客观的,但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主观上的互动。
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要张驰有度,环环紧扣。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征。教学环节要有层次感,过渡自然。不要求每个环节都出彩,但是一定要有高潮。
问题设计是门学问,一个好的问题能启人心智,令人深思,而又觉得思之有路。要精益求精,要具有启发性,特别是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会让人真正产生“思路”,思维能力会得到突破性的提高,不能单纯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当前课堂很多的问题是简单化、随意性的。
在教学设计中多媒体的应用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扩充课堂容量,特别是一些视频、音频直观、形象、生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要遵循必要性、适当性原则。PPT的数量不能太多,动作、声音设置更要讲究,否则就会冲淡主题,甚至会造成声光污染,分散学生注意力,起到相反的效果。
课堂练习要目标明确、开放有效。新课程特别强调开放式的作业,不管是哪类作业,都要注意紧扣主题。开放不是“放羊”,应该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这也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途径。
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同样,没有反思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反思是有效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有效经验,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措施,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不断反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学,有经验的教师和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都是新手,年长的有经验的教师要去改变自己多少年来习惯的“教----学”模式,改变曾经主宰整个课堂的“威严”。年轻教师要去学习如何整合资源,把教材知识点读懂、读透,抓住重难点实现有的放失。所以对教师来说,面对相同的知识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时刻进行反思,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历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针对当前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各个方面以及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应成为历史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彩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冯荣军.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
论文作者:周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课堂论文; 教材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知识点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