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产业化论文,对策论文,制约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但是,在产业化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制约因素,应采取哪些对策以促进产业化的发展呢?现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见解。
一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不断解决障碍产业化的制约因素,使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
(一)规模制约。半自给、半封闭的小农经济格局与进行大规模商品基地建设首先是规模的矛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以农户为经营单位的小规模经济,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而全”单位。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进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商品市场不断扩大,以农民为主体的小规模经营在农村经济运行中的障碍作用日益显露。肇庆市人均耕地0.74亩,家庭经营耕地平均为3.37亩而且耕地零碎分散。如此过小的规模经营,不利于机械操作、科技推广、以及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制约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难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从专业化生产发展角度看,家庭经营土地细小分散是专业化生产的重要障碍;人均耕地少,使种植规模受到制约,小生产者“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影响了商品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结构制约。由于传统种植业“重粮轻经”,乡镇企业以社区为基础,“离土不离乡”,造成产业结构畸形,第三产业基础过弱,发展缓慢。人们大都从事一、二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很少;工业项目小且相互雷同;第一、二产业费用上升,效益下降;就业门路减少,收入增加缓慢,使产业结构呈现了畸形。由于农村居住分散,流通不顺畅,资金难以集中,信息传递滞缓,人才技术吸引乏力,造成新产品开发困难,产品结构低度化。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寥寥无几,经营效益难以提高。
(三)产销制约。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不同,它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是一种承担双重风险的产业。特别是产销矛盾,加之许多鲜活农产品易腐难储,因仓储或流通不畅等,增大了市场风险,农民不敢扩大规模。在目前市场体系发育滞后,市场机制很不健全,服务体系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户的小生产更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规模小、商品量少、商品率低,农户产前生产要素的积累,产中产品量和技术的提高,产后产品销售等,没有为之服务的系列健全组织机构进行及时有效的系统服务,就难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衔接。因而,产销脱节,农民受损失事件时有发生。
(四)资金制约。产业化启动资金的巨大需求受投入能力严重不足的牵制,自然资源丰富受开发条件的阻碍,肇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的名优产品,为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现在,一个突出的矛盾是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差,使产业化组织链条在市场与农业连结的中间环节上,形成许多困难。大量的小型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加上长期以来投入不足,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门类少,档次低,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新产品的开发又受到经费来源的制约,因而难以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中承担起龙头角色。同时,地方财政和农民经济能力薄弱,发展龙头企业缺乏资金投入。在银行信贷方面,由于投资效益差,尤其是目前农业及其相关产业投资比较效益差,资金回收慢,风险也较大,就更难得到信贷支援。投资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对加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造成很大的影响。
(五)素质制约。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要有其素质与之相适应的农民。受贫困的历史长期影响,大多数农民形成许许多多较为消极的文化心理,缺乏闯劲和冒险意识,满足于温饱,自由松散,自私保守,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同时,随着政策开放,农村的劳动力转移,文化较高、有一技之长、年纪轻、头脑灵活的较大部份农民不再务农,务农的主力军是中老年人、妇女居多。这些人熟悉传统的耕作技术,但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显然不能成为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因而,全面地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转变他们陈旧的观念,树立其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对推动农业产业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根据肇庆市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面临的问题,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我认为,应克服阻滞农业产业化的种种制约因素,站在战略的高度,寻求切实可行的途径、方法和对策措施。
(一)发挥资源优势,培植主导产业。培植、发展主导产业要遵循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避免“小而全”、“大而全”的雷同现象,以实现区域性的专业化生产。就一个地区来说,一要提高传统特色产业;二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三要注意开发名特优新产品。
实行农业产业化,就是按其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状况,位置优势,重新建立本地域的主导产业,实行综合开发、合理分工。就肇庆市来讲,应根据自身优势,按照“立足资源,面向市场,规模发展,培植产业”的思路,从资源分布的具体情况,培植主导产业,进行区域分工和总体布局。
肇庆市有七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肇庆毗邻广州和珠江三角洲,有部分地区划入大三角范围,靠近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特区,接受辐射。二是交通优势。广湛铁路、321国道、324国道贯穿全市,还有500公里长的二级以上的水泥环市公路,高要、四会、鼎湖的水泥公路基本上连通各镇,与香港水路通航,西江、绥江、贺江、新兴江贯穿其中。三是气候优势。肇庆属亚热带的山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上有木材、松脂、玉桂、木薯、茶叶、水果、南药和全国四大竹乡之一的广宁。地下蕴藏着丰富的花岗岩、大理石和矿产资源。四是名优稀土特产优势,如剑花、肇实、草席、紫背天葵、莲藕、四会贡柑、夏橙和文鲤、麦溪鲤,还有文房四宝闻名中外的端砚。五是名胜古迹的旅游优势。肇庆端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宋朝的包公曾在此任职知府。有颇具江南特色的七星岩,国际植物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四会有贞山,怀集有燕岩,封开有小桂林,德庆有龙母庙和学宫,全市景点星罗棋布,灵秀多姿,形成了旅游观光的网络。六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山区剩余劳动力多,具有十分广阔的劳力资源开发前景。七是政策优势。肇庆是山区,还有部分属老区,享受有山区、老区、平原大三角区等优惠政策。通过区域布局,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逐步形成“一县一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专”的商品经济格局。
(二)发展规模经营,形成区域经济。农业产业化,要求按照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在横向上实行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集约经营;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基地生产集约化,服务支撑社会化,从而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为此,肇庆市委、市府建立“一个中心带两翼”的“九五”发展战略,即以高要、端州、鼎湖、四会为经济发展中心区,带动广宁、怀集和德庆、封开的两翼发展。在这个大的区域经济中,发展有地区特色的十大规模经济的商品生产基地。发展规模经营重点是抓住三个方面:一是土地经营形成规模。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建立合理调整的弹性农业结构,实行区域种植与养殖,进行机械化作业,培育发展区域优势产品提供必要条件。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按照现代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大抓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乘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之机,推行股份合作制,或让土地自然地向农业大户集中,即农村劳动力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把应得的承包土地作为资本,集中起来统一使用,使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二是专业协作形成规模。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片一个特色,使分散经营逐步走向专业化协作生产,把农村建成星罗棋布的企业小区,经营群体。三是联合发展形成规律。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经济联合。企业背靠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小企业依托大中型企业,面向市场,组建企业集团。变“船小好掉头”为“船大好冲浪”的“联合舰队”,形成规模经营优势。
(三)兴办龙头企业,实行一体化经营。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强弱和牵动能力大小,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就。兴办龙型企业,实行县、镇、区、村、户五个轮子一起转,国营、集体、私营、合资等多种经营形式一起上,并按大农业的要求,把一个农业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集贸、工、农,产、供、销,经、科、教为一体的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即就是建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企业实体。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通过“实体”这个纽带紧密联结,把分散经营变成整体经营。
(四)依靠科技兴农,提高农民素质。要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本的办法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经营管理,真正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促进生产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和农村经济。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增强其对科技成果的渴求和科技兴农的自觉性。要完善科技推广网络,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提高能量转换率和物质利用率,让单位面积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要运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素质。可以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挂钩派出去学,请进来教;可以联系实际,结合项目带班培训,边干边学;可以充分运用办夜校,搞集训和专题讲座等传统有效的形式,扫除“科盲”和提高文化水平,按照农民素质不同的层次和接受程度,因人施教,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
(五)外引内联,缓解资金紧缺。兴办龙头企业,大搞农业开发,需要巨大的启动资金,山区虽有资源优势,开发的潜力很大,但资金紧缺,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诚然,解决资金不足的办法很多,但是,地方财力不足,银信贷款有限,农民自筹资金能力薄弱。故此,市委、市府提出靠“双引进”(即引进境外资金和境内资金)解决资金紧缺问题。三年来,全市运用股份合作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兴办“三高”农业,投入资金23.7亿元,其中属引进境外资金的8.8亿元,引进境内资金9.75亿元,自筹资金5.15亿元,“双引进”资金,占投资额的78%。由此可见,发展农业产业化,解决资金问题,必须实行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运用股份合作制形式,实行“双引进”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六)完善经营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各级政府要按照“引导、支持、保护、调控”的要求,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宏观管理,保证其健康快速发展。一是根据社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总体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搞好生产与消费的平衡,生产与需求的时序衔接与平衡。二是加强社会化服务,如科技服务、流通服务和信息服务等等。三是认真抓好龙头企业建设的同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企业与服务组织的关系、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以利益为纽带,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兴衰的关系,协调处理好产业化的各种利益关系,建立起规范化的现代经营管理机制,增强内在动力。四是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和微观激励机制。制订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护农民的权益,使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