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谢艺珊

对比分析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谢艺珊

(武汉大学,430072)

摘要: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笔者以所教的两个初中班级为对象,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并且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了前测和后测,以此探究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是否能够减小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前后测的数据显示,实验班的语法成绩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且实验班在后测中由于母语负迁移引起的语法错误远低于对照班。研究结果表明,将对比分析法融入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能够有效避免母语负迁移,促进二语习得。

关键词:对比分析;母语迁移;语法教学

一、引言

人们普遍认为,二语的习得在某些方面上会受到学习者母语的影响,这个过程被称作母语迁移(Odlin,1989),其中,积极的影响属于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属于负迁移。不同的语言特征、文化、思维方式以及不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导致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汉语迁移的影响,而由于英语与汉语语法特征差距较大,母语负迁移会对中国学生的英语语法习得造成较大的影响(苏留华,2000;杨梅,2014;蔡金亭,2018)。因此,教师和研究者有必要寻求有效的方法来促进英语语法习得中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本研究旨在通过教学实验,探究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是否能够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

二、相关研究回顾

Lado(1957)在对比分析假说中提出,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不同时,学习者会借助第一语言的部分规则,这会产生负迁移作用,也叫做干扰,而对比分析可以预测教学中可能产生的干扰,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地制订教学大纲,设计课程,编写教材,改进课堂教学。母语迁移在二语语法习得中的作用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杨梅(2014)指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复数的习得过程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且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蔡金亭(2018)对 32 名中国大学生进行了跟踪测试,考察他们在英语口语叙事语篇中使用各类动名搭配时发生各类母语迁移的情况,结果发现正迁移多于负迁移。然而,以往的大多数研究对象都是成年人,很少有研究探讨母语迁移如何影响低龄学习者的语法习得。初中生处于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同时,他们已经有了相对稳定和扎实的汉语语法基础,他们在英语语法习得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汉语迁移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研究对象设定为初中生,探讨将对比分析法融入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是否能够有效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促进学生的语法习得。

三、研究方法

(一)受试者

来自广州一所私立初中的64名初中生参与了本研究。笔者从初一年级的四个平行班中随机选择了两个班,一个作为实验组(EG),一个作为对照组(CG),两班均各有32名学生。笔者每周为这两个班上五节英语课。所有参与者的母语均是汉语,年龄相似(13岁左右),且均在小学里学习过四年英语。为了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所有参与的学生在研究之前都没有被告知要进行实验。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含两份英语语法测试(前测和后测)。由于参与者刚从小学升上初中,所以两份测试是根据六年级新课标的英语语法要求设计的。前测和后测均包含15道多项选择题和10道汉英翻译题,涵盖了参与者所学过的大部分语法要点。前测用于确认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语法水平上是否相当,而后测用于探究在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语法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研究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测和后测中的得分进行了分析,并运用T检验来确定对比分析的应用是否会导致学生二语语法水平的显著提高。

(三)研究过程

教学实验持续了两个月。在进行前测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相同的教材每周上五节英语课。在实验班的英语课上,笔者会遵循对比分析法的步骤进行语法教学;在对照班的英语课上,笔者采用的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两个月后,所有参与者接受了后测。

四、结果与讨论

数据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中的平均分非常接近,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05),这表明两组在实验前的语法水平是相当的。而两个月后,实验班的语法成绩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T检验显示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 <0.05)。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实验组的前后测分数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 <0.05),但对照组的前后测分数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 0.05)。

前测和后测翻译部分的所有语法错误参照Corder(1971)的分类分为语际错误与语内错误。其中,语际错误是由母语的负迁移引起的,而语际错误则是由于目标语言的错误或不充分学习引起的。笔者分别统计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测和后测中两类语法错误的频率,结果显示,两组在前测和后测中的语际错误始终多于语内错误。在所有语法错误中,语际错误占63.9%,而语内错误占其余的36.1%。,这表明母语迁移在学生的英语语法习得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实验之前,两组语际错误的频率没有显著的差距,在实验之后两组的语际错误均有减少,但实验组的语际错误远低于对照组,错误频率减少幅度也远大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母语负迁移对实验组的影响程度有了显著的降低,实验组的语法水平在实验中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结论

本研究表明,将对比分析法融入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能够有效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因此,教师应在外语课堂上正确地对待母语,加强运用对比分析法和错误分析法,以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母语负迁移是中国初中学生英语语法习得的主要障碍,因此语言教师和研究人员有必要继续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减轻母语负迁移对语法教学的影响。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方面,受试者人数相对较少,可能不适用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另一方面,本研究没有考虑到母语水平对母语迁移的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并探究更多因素与母语迁移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Lado,R.(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Odlin,T.(1989).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蔡金亭.(2018).母语迁移对中国大学生使用英语动名搭配的动态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

[4]苏留华.(2000).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4),44-52.

[5]杨梅.(2014).母语迁移与英语复数名词短语的二语理解和产出.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1),69-81.

论文作者:谢艺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对比分析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谢艺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