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不应该被误解或是否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应优化灌输主体,提高综合素质;关注客体需要,丰富灌输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灌输方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灌输理论;应用研究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实际成效或有打折,致使一些学者开始怀疑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价值。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误解。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灌输的环境、主体、客体、载体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时代更好的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以实现其理论价值确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理论内涵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灌输是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方式,自古有之。作为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则是到了近代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才形成并发展的。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鉴于俄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和革命发展的需要创立了灌输理论,灌输理论也被称为列宁灌输理论。为了更全面的把握其理论内涵,文章选择用“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
(一)灌输原因
理论源于实践,概括起来主要是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一个主体并不一定能够在直接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理论,尤其是科学的理论,因为这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分析能力和研究时间等条件。当时的工人阶级不具备这些条件,不能直接产生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在《怎么办?》中明确指出,工人阶级自己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1]他引用考茨基的话强调,“社会主义是一种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2]间接实践,即理论灌输就成了工人阶级掌握社会主义学说的唯一来源。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能忽略对工人阶级的教育。[3]另外,面对包装更完善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更加强大的舆论宣传,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才能有效的抵制错误思想,帮助无产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
(二)灌输主体
工人阶级不能自发地形成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从外面灌输进去的东西”。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哪里来?列宁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造主体,社会主义学说的创造主体不是无产者,而是有产的有教养的知识分子,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因此,他们也就成了灌输的主体,而且是第一主体,即直接进行理论创造并使之灌输到其他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当中去的革命家、理论家。在具体的灌输实践中,还存在着众多的第二灌输主体,即通过学习或被灌输了社会主义学说再进行灌输工作的知识分子,列宁所说的“理论家、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及“真正的党校”[4]等,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属于第二灌输主体。
(三)灌输客体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然而,无产阶级并不能产生指导自己革命和建设的社会主义学说,因此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社会主义学说的灌输客体。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也体现了这一点。工人阶级的革命性最强,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但在资产阶级面前,因为工人阶级人数较少等原因而总体力量相对弱小。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教训时就提出了“工农联盟思想”,认为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而农民阶级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思想在俄国和我国的发展与实践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客体的概念应该进行适当的外延,即还应该包括工人阶级的同盟者——农民。
考虑子信道pp′,qq′,根据式(17)可得到信道时变互相关性.图6和7分别是t=0和2 s时的归一化信道互相关性.图6和7表明,信道互相关性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具有时变特性.当发射天线阵间隔固定时,随着接收天线阵间隔增加,信道互相关性下降.而当接收天线阵间隔固定时,随着发射天线阵间隔增加,信道互相关性呈现波动特性.
(四)灌输内容
灌输环境包括多重因素,从不同的角度也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本文从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和网络环境三个方面探讨灌输环境的变化。其一,国际环境的变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由敌对走向了合作。马克思主义诞生在以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为主题的时代,当时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矛盾十分尖锐,相互敌对。在那种情况下,不管是在一国之内还是在国际范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彼此封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环境也是相对封闭的,尽管当时的资本主义有着相对完善的思想体系和宣传手段。尤其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主要在资本主义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以及受其压迫的群体中进行,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因此说是相对封闭的灌输环境。当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由敌对走向了合作,到了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和列宁指出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要和不同世界发生联系”的时代。我国也以一个崭新的姿态积极参与多边国际事务,推动“一带一路”新发展,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环境势必变得十分开放。其二,国内环境的变化: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灌输的过程伴随着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我国现代化转型并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民主建设、文化思想、社会治理等都在进行着相应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2020年到2035年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说,我国的现代化转型已经到了关键节点,进入攻坚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存在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不得不考虑的传统与现代、贫穷与富裕、统一与多元、市场与政府等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其三,网络环境的变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11]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交流模式完全被颠覆,其推崇简约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信息传播越来越碎片化,交流越来越多元化,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必须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灌输载体、渠道和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在灌输实践中,会挑选优秀的工人进行理论灌输,然后把他们派赴各地开展工作。列宁在《怎么办?》中也集中阐发了灌输的方法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根本上是为了帮助工人阶级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从认识的规律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马克思曾科学地揭示了人类认识的两条相反但统一的规律,即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帮助工人通过经济事实认清自己的阶级意识和阶级使命,实现革命运动从自发向自觉的转变,就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和灌输方法。当工人阶级掌握一定的抽象理论以后,还要帮助工人学会使用这些理论指导具体的革命运动,则体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灌输方法。另一方面,既用理论教育法,也用实践教育法。从经济斗争的外面进行灌输并不是要忽略经济斗争的作用,而是要坚持“从日常生活中的事实”着手,坚持理论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相结合。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曾讲道,离开工作和斗争,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的得来的书本知识是一文不值的。[8]
(五)灌输方法
加入左联后的鲁迅以其丰硕的创作实绩和其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进行着工作。他阅读并翻译了多种苏联文艺作品和理论著作,用犀利的文笔与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进行斗争,“左联”五位青年进步作家,被国民党逮捕杀害,鲁迅随即写下《黑暗中国的文艺现状》等文章,揭露国民党政府的罪行。鲁迅积极地进行被害同志的营救工作,在瞿秋白、陈赓、廖承志、丁玲等人的营救工作中,奔走呼号,做了极大的努力。1935年冬,中共北方局跟党中央失去了联系,他又为党接通了这条中断的线,使革命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六)灌输目的
按照特定的话语体系,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客体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等。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客体应该是全体人民群众,这和早期的客体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一,利益诉求日趋多元。“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2]利益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驱动因素。因为早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且异常尖锐,虽然他们不能产生指导自己反抗的科学理论,但早已像列宁所说的,“自发地倾向于社会主义”。可以说,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客体革命性强,因利益一元而目标一致。阶级矛盾早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的阶层应运而生而且日趋固化,9000万名中共党员也是来自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职业。由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客体是来自不同阶层职业的人民群众,会站在自己利益的立场思考和行动,他们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体现了灌输客体利益诉求日趋高水平、高品质。其二,知识水平越来越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人们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还会受到自身实践和已有知识的影响。早期的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客体基本上都是文盲和半文盲的水平。这表面上虽为理论灌输带来了障碍,但也为提高灌输的成效创造了条件,因为这样可以在不受其他理论干扰的情况下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习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而更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如今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客体的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49年我国的文盲率80%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20%以内,高校毕业生仅为2万余人;如今我国已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文盲率仅为4.08%,2017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人。知识水平更高的客体有着更好的辩证思维和理性思维,这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三,信息来源越来越广而且杂乱。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如今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客体都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包括主流的、非主流的、社会主义的和资本主义的等等。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背景变迁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环境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不是机械地由外而内的灌输,而是“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6]即从经济斗争上升到政治斗争。从经济斗争上升到政治斗争,必须实现工人阶级政治自觉,为此需大力地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乃至政治制度的种种黑暗。为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对资本主义黑暗面的揭露和批判,“这种全面的政治揭露工作,是培养群众革命积极性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条件”,[7]即这些揭露批判的内容也是要灌输给工人阶级的。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主体的变化
依据前文的论述,笔者认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宣传部门、教育机构和其他相关组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主体(有时同样是灌输客体),新时代发生了如下变化。第一,增速有所减缓,但基数逐步变大。根据新华网资料显示,从2013年至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的年增幅分别为1.8%、1.3%、1.1%、0.8%和0.1%。党员总数则由1921年07月21日的53名增长到2019年7月1日突破9000万名。第二,职业日趋多样,基本包括所有阶层。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主体基本上都是“有教养的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随着革命的发展,也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有教养的革命的知识分子、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阶级,而如今灌输主体基本来自所有职业,包括所有阶层。第三,部分党员的信仰不甚坚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但因为种种原因,部分党员同志甚至是党的一些高级干部出现了信仰不坚定等腐败行为。第四,有些直接从事灌输的主体缺少实践的经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主体基本上都是从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也能很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近年来,伴随着“马工程”的推进,不少高校扩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的博士生,这些博士生毕业后主要是扮演着第二灌输主体的角色。事实上,这些灌输主体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习到学术,缺少相应的实践经历。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客体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是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全人类的解放而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始终离不开两个内容:社会主义和人类解放。因此,可以从社会主义革命前、革命后和人的发展三个方面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目的。其一,革命前是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9],革命前,理论灌输的目的是为了革命。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所宣传的“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也体现了这一点。其二,革命后是为了巩固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提出,新时期的理论灌输应该“多谈些经济”并“少来些一些政治空谈”,[10]则表明了革命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巩固政权。毛泽东同志也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指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其三,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可以帮助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既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根本目的或终极目的。
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应用
(一)优化灌输主体,提高综合素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内容既要向着最高理想——共产主义,也要立足灌输客体的实际情况。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网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灌输客体的实际需要、知识水平等更是如此,这就要求一定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丰富。一方面,要继续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继续揭露批判不良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科学指南,任何时候都不能弱化、忽视、否定,这也是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目的的必要措施。新时代是开放的时代,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客体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这其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转型期的不良观点,为此要进行大胆揭露、科学批判,把事实的真相、问题的由来、发展的趋势一起灌输给客体。另一方面,要结合新时代灌输客体需要,丰富新的灌输内容。新时代有新特征,灌输客体有新的需要。我们要以此为立足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丰富灌输内容。结合灌输客体和灌输环境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内容还要具备如下两点要求,其一,既要满足集体利益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利益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但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客体来自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职业,也自然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人们选择哪一种思想无非是满足自己物质利益的需要,因此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内容要满足不同阶层和职业的利益需要,以此激励其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其二,要坚持科学化与大众化相统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客体的知识水平较高,他们对科学理论的需要胜过任何以往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完善,博大精深,要想真正掌握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系统学习,但新时代的生活节奏等条件决定了大多数灌输客体并不能如此。因此,灌输内容一定要大众化,碎片化,保证灌输客体随时随地比较方便地就能学习马克思主义,一点一滴,日积月累。
(二)关注客体需要,丰富灌输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主体是整个理论发展和运用的主导因素。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是前文所述的概念;狭义的是其中直接从事理论灌输的知识分子。如果说要从广义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主体的变化,那么探讨新时代灌输主体的综合素质问题就要立足于其狭义的概念。第一,要明确自己的时代使命,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主体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明确当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时代价值。自己更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可因自己一己私利有所动摇。一个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主体,灌输时再满怀激情,也必然缺少温度,必然成效打折。第二,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毛泽东主席1939年曾经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 [13]随着党员人数的日渐增多,党员职业越来越多元化,党员阶层的覆盖越来越全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主体要想不出现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自己真学真懂,是开展灌输工作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对第二灌输主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主体在理论灌输的同时,要不断地主动“被灌输”,进一步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理论内涵、发展历程和时代特征等。不仅如此,学习人们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等相关知识也是必要的。第三,强化创新意识,学习新的灌输技能。时代在变,人们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也在变。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主体要根据这些变化,结合新的条件,创新自己的灌输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第四,要参加实践锻炼,完善综合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当前的灌输主体大多都缺少相应的实践经历。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主体应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如此既可以完善自己的理论水平,又可以提高实践教育技能。
儿媳妇工作忙,产假只休了两个月便上班了,我和老伴当然是全力支持,全心全意地在家带孙子。每天给小宝宝洗澡、喂奶,反正当年在儿子身上没做过的事,我们都做了,一天下来,也跟上班似的,挺累。还好,到了晚上,儿媳妇下班就把孩子接回去,我和老伴还能在晚饭后下楼遛遛弯。
(三)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灌输方法
一项工作的具体方法一般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是工作性质的决定,其二是工作条件的制约。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条件和载体。为了保证、提高灌输的成效,一定要在传统灌输方法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结合新的条件和载体探索新的灌输方法。第一,要继续完善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灌输方法。新时代有很多新的典型事件,这为从具体到抽象提供了很多良好的素材。抽象之后,再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这些事件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和最终结果,如此可以帮助灌输客体更好地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二,创新理论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早期的灌输客体知识水平有限,理论教育法也更侧重于“输”,即由灌输主体直接帮助客体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现时代的灌输客体知识水平较高,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当前的理论教育法要侧重于“导”,即灌输主体以引导的方式帮助灌输客体通过自己的分析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点评和修正。当前的灌输客体较少有实践锻炼的机会,尤其是对在校学生来说,因此要建设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实践锻炼基地,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并在实际操作中与理论教育有效结合。第三,要善于运用新载体,探索新的灌输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太多的思想传播载体,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它们形式之新、速度之快、效果之明显,前所未有,从QQ、微博到微信朋友圈再到抖音等,传播载体不断更新。新时代的灌输客体在呈现高水平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客体对新载体的使用情况也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要结合灌输客体的新特征,善于运用这些新形式,根据灌输客体的需要、灌输内容的变化,创新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方法。
最有趣的是斜屋。这个屋子地面是倾斜的,门口低,里面高,如果你走上去再走下来,会感到头晕脑胀,并且你下去的时候一定要扶着中间的梁,否则很容易摔倒。斜屋的墙上有一个槽道,上面写着“球往高处滚”。我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说是视觉问题,其实高处就是低处,低处即是高处。你说有趣不?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处于‘失语’状态。” [14]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继续坚持、发展、运用灌输理论,优化灌输主体,提高综合素质;关注客体需要,丰富灌输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灌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不处于“失语”状态。
参考文献:
[1][6]列宁全集(第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9,76.
[2] 列宁全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7.
[3][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34,9.
[4] 列宁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9.
[7] 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82.
[8]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97.
[9] 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43.
[10]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93.
[1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新浪科技,2018-08-20.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1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8.
[14] 习近平.要群众信任,决不仅仅靠权力 [N].人民日报,2005-05-30(10).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Marxism Indoctrination Theory in the New Era
ZHANG Qi-mei, YAN Cheng-song
(College of Marxism, Zhejiang Dongfang Polytechnic, Wenzhou Zhejiang 325011, China)
Abstract:Indoctrination theory of Marxism is a screntific theory that should not be misunderstand or denied Marxist inculcation theory shoudl optimize the main subject,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pay attention to the needs of the object, enrich the content of indoctrination; adher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novative indoctrination methods,and advance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new era; indoctrination theory; applied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9-03-31
作者简介:张七妹(1978-),女,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闫成松(1988—),男,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问题导向模式下专题化教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g20180763)
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9)07-0052-04
(责任编辑 董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