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管理的基本流程_中药材论文

中药材种植管理的基本流程_中药材论文

中药材种植管理基本流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药材论文,流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数中药材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力高,酸碱度为中性的土壤中。根和根茎类药材,适宜沙壤土种植。选地还应注意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不能超标。忌选盐碱、低洼、易涝地块。

      深根类药材,应深耕30厘米以上。根系浅类药材,耕深15厘米左右。其他品种耕深20厘米左右。适当翻耕,整平耙细,使地平、土暄、上松下实。结合整地,用石灰或菌毒清对土壤进行消毒,同时施药防治地下害虫及草害,要施足底肥,多施腐熟农家肥、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

      精选和晒种。浸种催芽、机械损伤、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打破种子休眠、消毒。用25%或50%多菌灵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1%,或用药液浸泡、蘸无性繁殖材料。

      播种量。应根据播种方式、种植密度、千粒重、发芽率、土壤条件等灵活掌握。

      播种期。多数中药材宜春播或秋播。

      播种方式。有条播、撒播、穴播等,生产上多为条播。硬粒种子可以机播。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决定播种的成败,多数中药材种子细小,芽拱土能力弱,宜浅播。一般原则: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3~5倍,约为1~2厘米,播后一定要压实,并浇出苗水。

      间苗、定苗。在子叶出土后3~5天内进行,除去过密、瘦弱和有病虫的幼苗。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及时定苗,留苗密度视品种和苗情长势灵活掌握,适当密植是增产的关键。

      中耕培土和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增加土壤通透性。培土可以保护芽头,增加地温,利于块根、块茎膨大,如半夏等。药材田间生长期间注意杂草防除。

      施肥。施肥的原则是:1~2年生及全草类药材,苗期应多施氮肥,促茎叶生长,中期、后期追施磷肥、钾肥:多年生及根和地下茎类药材,整地时要施足有机肥,生长期需追三次肥,第一次在春季萌发后,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第三次在花后果前,冬季进入休眠前还要重施越冬肥。

      灌溉与排水。一般中药材在生育前期和后期需水较少,生育中期生长旺盛,需水多,但不同种类也有区别。耐旱力强的中药材如果适时灌溉能促进产量大幅度提高。药材幼苗期根系不发达,易遭受旱害,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根及根茎类的药材,最怕田间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土壤中水多气少,根呼吸减弱,影响生育,易死亡,所以,在雨季一定要注意田间排涝。

      病虫害防治。中药材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可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禁止使用剧毒、残效长的农药。

      采收加工。多年生药材应在适宜的年限采收,年限不够,有效成分含量低,年限过长,有效成分含量下降。多数药材必须在产地进行拣选、筛选、风选、清洗、切剥等,然后去除非药用部位,在进行干燥处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其尽快形成商品药材。以防止霉烂变质,保持药效,也利于运输和贮藏。不同种类的药材,加工方法也不同,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

      联系电话:028-85230750

标签:;  ;  ;  ;  ;  

中药材种植管理的基本流程_中药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