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作用论文_柳晶

浅析农村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作用论文_柳晶

武山县水土保持局 甘肃天水 741300

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中,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要做好农村水土保持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推进水土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同时也能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用

1水土保持概述及特点分析

自然因素与人类一系列破坏活动会导致水土流失,而水土保持指的是对水土流失的一种治理措施,主要表现为更好的利用水土资源而修建的各种水土治理工程,例如治坡工程、治沟工程、各种水利工程等,其他还包括一些生物水土治理措施,例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提高植被覆盖率。总的来说,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综合工程,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涉及学科领域较多,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涉及到法律、水利、农业、地质、环境治理等学科。二是地域性差异较大,不同地域土质不同,自然条件也千差万别,同时也受到当地的土地利用水平、经济水平、社会状况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需要对地域性差异加以考虑,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水土保持效果。三是综合性较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需要争取多个部门支持,做好各个部门协调工作,例如交通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水利部门、司法部门、环保部门等,才能真正保证水土保持治理效果。四是具有群众性特点,水土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动员广大人员群众,共同参与到水土治理工作当中来,才能有效提升水土保持工作质量水平。

2农村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作用

2.1有利于维护河流健康,延长水利设施使用寿命

水土保持工程能够合理的配置水资源,不仅促使水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还有利于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方面的用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水流进行合理的控制,避免或减少洪涝等灾害的发生,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利工程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表土壤的裸露面积,通过林草拦截的治理方式减弱了地表径流的泥土流失,不但减少了对表层土壤的侵蚀,而且还具有疏通河道的作用,对维护河流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河道泥沙减少后,水库的储水量就会不断上升,进而提高了水利工程的防洪抗灾的能力,而且也延长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

2.2有利于减少并防止水土流失,修复水生态系统

在农村水土工程中,主要是以保护农村水资源为主线,以实现生态环境与和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围绕梯田建水源、水源修梯田的形式,将“跑水田、跑肥田、跑土田”转变为“保水田、保肥田、保土田”。与此同时,运用工程原理对丘陵及山区等水土流失现象进行了有效地治理,进而防止水土流失。另外,通过围绕水源进行种林、种草,以林草拦截和水源蓄养的形式,对水资源的空间进行修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表径流对地表泥沙的冲刷力,大大的改善了河道淤积的状况,进而对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3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做好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有利于农村更好的发展,而且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对农村水土保持的重视度。合理、科学的进行水土保持建设,有利于优化水资源配置。例如,可以运用建立微地形、退耕还林对绿化面积进行扩大等形式,来促进土壤中水分渗透率的提升,同时也会对区域气候、地表径流进行合理有效地调节,从而使地面径流转变为地下径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水土保持的工程还具有削减汛期河流洪峰的作用,大大提升河道抗洪的能力;在秋冬枯水期还能够运用蓄水、储水等方法,为径流补充水源,并且对河流水流状况进行合理的改善,进而使汛期和秋冬枯水期年际径流之间变化的落差缩小,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2.4水土保持有利于改善水的质量

在农村建设的过程,种植大量的植被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有利于修复农村的生态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植被的大量种植不仅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也加强了土壤的稳固性,有利于防止土壤中的物质流入河道,进而提升了河道水体的质量。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中,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要做好农村水土保持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推进水土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同时也能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农村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要点分析

为了达到农村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预期效果,在前期就应该落实实践过程中的各项要点,例如:要始终坚持将人工建设与生态自身修复相辅相成的技术思路,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修复的能力为主,人工的建设和防育措施为辅,进而对农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调控和修复。在确定工作目标及措施后,尽可能的加快对水土流失治理的速度和范围的增大。在进行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时要因地制宜。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等有效措施的建设成果,以节约有效的水土资源为主要目标,更深层次的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因地制宜的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要结合当地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配套的修复方案,设计多种宣传方式,形成完善的体系,以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的可靠性。

4加强农村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

4.1建立有效机制

为尽快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需尽快建立有效的基于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机制,在落实工作中要注意对水土流失区域实际情况的研究和分析,确定环境与修复机制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修复机制的制定和实施更为科学、合理。

4.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逐渐健全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结构体系,可通过计算机对三维空间中的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快速的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并为其制定准确的修复方案。

4.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在对水土流失区域进行治理时,也要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当地民情、地情的生态自然修复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道路,以满足日后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也要从制度建设等方面作为另一个切入点,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区域人群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认知,促使相关举措能够顺利实施。

4.4加强自然生态文化建设以及宣传力度

有关部门应重视并加强保护自然生态执法团队的建设,提高执法团队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生态建设观念以及执法力度。同时,还应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观念、作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升民众的水生态修复建设和保护观念。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或较为偏远的地区,由于其民众对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的概念较为陌生,所以更应该对这些地区进行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相关内容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从而扩大水生态修复建设理念的普及范围,促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的全面实施。

结束语

水土保持主要是采用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来防止水土的流失,进而提升农村土地的生产能力,不仅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农村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作用的论述。

参考文献:

[1]马睿,郑楠.农村水土保持开发建设项目技术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8(04):247.

[2]侯育绵.浅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保障农村饮水安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8):114-115.

[3]武小云.济源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8):18-19.

论文作者:柳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浅析农村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作用论文_柳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