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甘溪镇卫生院 湖南衡东 421400)
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汤在气虚血瘀型慢性功能便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7 月至2016 年7 月收治的气虚血瘀型慢性功能便秘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n=40)使用黄芪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每周排便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0 %,对照组为75.00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为5.72±2.71 分,对照组为11.39±4.19 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每周排便2.27±0.36 次,对照组为1.59±0.62 次,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黄芪汤可有效提高气虚血瘀型慢性功能便秘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增加每周排便次数均具有积极作用,且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芪汤;气虚血瘀;慢性;功能便秘
【Abstract 】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astragalus soup in the treatment of pneumonic hyperstasis.Collected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6 of the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qi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syndrome,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n = 40) treated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the observation group (n = 40) use huangqi decoction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effect,the symptoms points and defecation times a week.Results the treatment was 97.50%,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75.00 %,and P < 0.05.The patient's symptom score was 5.72 plus or minus 2.71,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11.39 plus or minus 4.19,P < 0.05.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2.27 plus or minus 0.36 times a week,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1.59 plus or minus 0.62 times,P < 0.05.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een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 Huangqi deco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qi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syndrome,to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increase defecation times a week have positive effects,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ecurity is good,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astragali soup;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Chronic;Functional constipation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尽、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且长时间的便秘可导致患者出现痔疮、肛裂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慢性功能便秘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采用黄芪汤进行气虚血瘀型慢性功能便秘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7 月至2016 年7 月收治的气虚血瘀型慢性功能便秘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0 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作为对照组,40 例患者使用黄芪汤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12 例,年龄60~77 岁,平均年龄66.94±7.72 岁,病程1.1~3.4 年,平均病程1.57±0.34 年,大便干硬19 例,排便不尽7 例,排除费力14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11 例,年龄61~79 岁,平均年龄67.12±7.85 岁,病程1.2~3.6 年,平均病程1.55±0.37 年,大便干硬20 例,排便不尽8 例,排除费力1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即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2 g/次,bid,乳果糖,口服,10 mL/次,bid。观察组患者使用黄芪汤进行治疗,处方如下:黄芪 20 g、当归12 g[2]、白术 10 g、枳壳 10 g、桃仁 10 g、陈皮 10 g、红花 6 g、甘草 10 g,随证加减,上述诸药加水煎煮,取300 mL水煎液为一剂,1 剂/d,bid,早晚温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过程中要求两组患者多喝水、多食用蔬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每周排便次数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症状积分依据《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3]进行评价,即 ① 排便次数 0分:每周排便> 3 次,2 分:每周排便2~3 次,4 分:每周排便1~2 次,6 分:每周排便< 1 次;② 排便时间 0分:5 min内排便结束,2 分:排便时间5 min~10 min,4 分:排便时间10 min~15 min,6 分:排便时间> 15 min;③排便顺畅程度 0 分:十分顺畅、无阻力感;2 分:比较顺畅,轻微阻力感;4 分:阻力感明显,需用力完成排便;6 分:用力也无法完成排便,需借助开塞露排便;④ 性状 0分:软团状,2 分:干裂条状;4 分:团块状;6 分:分离硬块;⑤ 便血、里急后重、下腹胀痛、肛门疼痛每项症状各计2 分。治疗效果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5 %;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 %~75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排便次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0 %,对照组为75.00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自身的消化功能随之减弱,粪便停留在肠道中的时间延长,造成粪便中的水分被吸收,从而导致粪便干燥、排便困难。中医理论认为老年人由于身体衰弱,造成自身津液不足、气虚血瘀、燥热内结[4]、气机郁滞,进而导致气血阴阳不足、加之寒邪凝滞而致病,临床多见气虚血瘀证患者,因此临床治疗应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黄芪汤中以黄芪、当归作为君药,黄芪益气升阳,当归补血活血,两者相须为用,以达益气活血之功,同时方中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麻仁、白术补中益气,共为臣药,以助君药补中益气、活血散结,再者方中佐以陈皮、枳壳,以达行气通腑之功,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方中诸药合理配伍,共奏“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黄芪汤可有效提高气虚血瘀型慢性功能便秘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和排便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黄芪汤通过使用中药对患者的脏腑进行调理,发挥“治本”之功,有效的改善了气虚血瘀型慢性功能便秘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奕,刘诗.慢性功能性便秘病理生理机制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4):225-229.
[2] 王传海,惠伟,王彩蕾.黄芪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功能便秘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0):32-34.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J].胃肠病学,2013,18(10):605-612.
[4] 雒福东,代述东,何涛,等.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8(6):1041-1043.
论文作者:康永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8
标签:患者论文; 黄芪论文; 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