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_优势分析论文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_优势分析论文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对策论文,发展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内涵的商品,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逐对象。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都把高新技术产业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能否在今后10到20年内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既是当代中国人民需要作出的长远考虑,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战略思想,作为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

本文以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速发展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供有关人士参考。

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情况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58年,发展重点为电子产业,市政府组建了北京电子工业办公室,一批电子信息、广播通讯企业相继上马。形成了以酒仙桥电子城为中心的电子产业基地。第二阶段始于1988年,伴随国家科委“火炬计划”的实施,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称试验区)诞生并迅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活跃了北京的技术市场,推动了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正在进入第三阶段:1992年,北京市批准了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1994年经国家批准将丰台科技园区、昌平科技园区并入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至此,形成了以海淀园区为中心的一区三园的建设布局,促进了昌平—海淀—丰台联为一体的北京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建设。同时,传统产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产生出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也产生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初步形成了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些特征。

1、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初步形成,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七年来,利用区域内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创造出良好的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吸引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创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截止1995年6月底止, 试验区(海淀、昌平、丰台园区)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354家。它们在推动北京市高新技术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化和集团化经营是现代化企业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规模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企业集团化是试验区“二次创业”的基本标志之一。1994年试验区新技术企业技工贸总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21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有121家, 其中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6家,有30家企业利税超过千万元。这些重点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企业形象,确立了相应的社会地位。1994年试验区20强50优企业中分别有11家进入“北京市经济百强”行列;有24家企业成为“北京市工业千万元利税大户”:18家企业入围“中国高新技术百强企业”:四家企业在1994年全国电子百强企业评选中榜上有名。以联想集团、方正集团、四通集团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在全国同行业中各项指标名列前茅,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2、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支柱行业

北京依靠自身的科技优势,使一些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激光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及新材料技术中的部分项目和技术正在形成产业,生物工程技术中部分项目的生产也具备了一定规模。

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较为突出的。试验区以电子信息技术起家,已逐步发展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学工程、新材料为主体、遍及各个新技术领域的多元化产业格局。1994 年, 各支柱行业的产值比重为:电子信息占本区工业总产值47.9%,光机电一体化占20.1%,生物医学工程占6.1%, 新材料及节能环保占13.1%。近年来,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学工程和新材料发展尤为迅猛,几大行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这符合国内的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将预示着未来试验区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从试验区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看,可归纳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创造能力强,并且有很强的辐射效应。利用这种辐射效应,通过广泛的行业横向联合与合作,将有利于全面带动市、区属工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3、涌现出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优势拳头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具有技术水平先进、附加价值高的特点。几年来北京市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市场覆盖率高、规模效益好的优势拳头产品。如北大方正集团的电子印刷系统,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已覆盖了国内省级报纸和国外华人报业的大部分市场,1994年实现产品销售产值3.55亿元。联想集团的系统微机板卡及其汉卡,在世界计算机市场上为中国争得了一席之地。另外四通集团的多文种文字处理机、华胜公司的系列工作站、北京医用射线机厂的医用射线机等一批高技术产品,也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绝对的竞争优势。

4、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效应推进了横向联合, 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关联性强、复合性强的特点,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工业产业结构和工业产品结构的优化,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带动地区的经济腾飞。目前,正处于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企业机制转轨的有利时机,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加强与大中型企业的联合,将大大缩短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的进程。1994年,北京市有600余家工业企业以多种方式与试验区的新技术企业合作:或委托研究开发,或购买技术成果,或联营建厂,试验区由此实现技术收入21.5亿。工业企业也由此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5、部分新技术企业已开始产业国际化的尝试

高新技术企业在多元化和集团化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企业集团,如联想在深圳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微机生产基地,三环公司在浙江宁波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永磁材料出口基地。

产业化和国际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产业化是国际化的基础,而国际化又是产业化的更高形式,并推动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产业化过程中,将视野拓展到国际领域,实行国际“捆绑”战略,实现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的国际化。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进程。目前联想集团、长城集团已被国务院列为出口产品生产基地,试验区有20家新技术企业在境外设立分公司、子公司或办事机构,初步建立了技术研究网络和国际市场营销体系,境外营销额已达3亿美元。

二、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整体水平低

目前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产业基础薄弱。尽管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一定的气候,但就北京整体而言,大部分高新技术产品还不能形成规模生产,不少产品还处于中试阶段,或小批量试生产阶段。据对北京466 种新技术产品生产规模调查,年产在10台套以下的产品有96种,占20.6%;年产在10—50台套的产品有59种,占12.7%,两者共占34%。在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发展过程中,人们早就注意到规模经济的作用,特别是科技革命提供了大规模生产所需的设备和管理手段,使许多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规模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当然大规模生产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除科学技术条件外,还有市场需求、产品特性、交通运输、生产管理水平、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集团化趋势表明,参与国际高新技术竞争一定要注意集中优势力量,协同作战,保证一定的生产规模。上规模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生产规模上不去影响成本效益,我们不少产品成本下不来,竞争力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2、北京缺乏一批实力雄厚, 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水平高、质量好的高新技术产品。

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虽然出现了联想、四通等一批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集团,也出现了一批联想汉卡、四通打字机、方正照排系统等具有较好市场效益的产品,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一批象美国“IBM”、荷兰“飞利浦”、日本“东芝”、 德国“西门子”这样的从事高技术产品生产的跨国公司。一方面我们要发展联想、四通、方正这样的大公司,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培养扶植更多的企业集团。我们要参与国际高新技术的竞争,就必须以国际化的企业集团对付国外的跨国公司,以打出去的方式,对付其打进来。

北京的高新技术产品处于国际前沿水平的为数不多,在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中低档的产品居多,而且以销向发展中国家为主。产品是基础,要发展企业集团、发展新技术产业,根本立足点首先要抓好产品,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出更多的优势拳头产品。

3、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较差, 缺乏一批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

目前,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还远没有进入国际市场,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和融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北京是全国技术力量最具有优势的地区,具有很强的科技攻关能力和雄厚的科研开发能力。要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化经营,关键是要加快综合改革开放步伐,使管理体制与国际市场靠拢、接轨,要使高新技术企业有机会直接参与国际高科技市场的竞争,推动国内、外两个技术市场的衔接。根据我们对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的调查,其中56.9%的产品由于企业对国际市场不了解,说不清自己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这说明我们的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了解甚少,实现国际化经营最基本的步子还没有迈开。

目前我们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多数企业家都是由单纯的科研性专家一下子投身于市场经济的洪流中,经营经验和市场应变能力都缺乏。尽管这几年来在民营科技企业中涌现出一批经营管理人才,但要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还需要有一个熟悉市场、全面掌握国际贸易规范和惯例以及积累经验的过程。

4、资金严重短缺已成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企业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在资金筹措方面面临的困难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小,流动资金缺乏,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造困难,研究与开发投入严重不足,许多民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贷款过程中面临担保难和无固定资产抵押问题。据对试验区1994年底的统计调查,全区该年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仅为5.5亿,仅占流动资金总额的13.4%, 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1995年,试验区将实现技工贸总需求量为50亿,还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从试验区总体水平衡量,区内企业的生产技术装备和自身研究开发手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一批骨干企业已开始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急需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包括新建、改扩建生产线,新添更新生产、检测设备,改进生产工艺等资金:同时,为保持产业发展的后劲,企业还要投入大量的产品研究开发资金,因此资金严重短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加强对产业化发展的宏观规划。高新技术产业是北京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但是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把高新技术所有领域都发展起来,我们必须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制定正确的领先发展战略,推动整个高科技的发展。前十几年中,北京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发展了广播电视,以彩色电视机为主,带动了广播电视和元器件的迅速发展,使其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达到42.9%,并使北京的彩电和彩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远销国外。

目前,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应该调整领先发展领域,将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一体化技术及生物工程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同时应当考虑和预测下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

2、建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建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是改变目前企业生产经营分散,各自为政现状的有效途径,要打破部门界限,采取一致对外的原则。尽管几年来北京市已建立了一些企业集团,但是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有些集团流于形式。产权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利益分配政策不明晰,尚不能体现其优势。仅以计算机产品为例:中央在京企业产值占45%,市属企业占21%,民营科技企业占31%,这些企业隶属于不同部门,经营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拳头优势。要建立真正的企业集团,必须从改革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着手。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涉及到一系列国家经济制度的改革与配套,因此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如果我们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将无法面对“复关”后面临的严峻挑战。

3、各级政府提高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 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各级政府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一切为企业着想,为产业发展服务。目前一方面要加强各项高新技术产业计划的管理工作。做好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积极为企业协调资金,争取将更多、更好的项目列入各级专项计划,得到相应的计划内贷款支持。另一方面争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融资渠道,开辟新的融资途径,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难题。

同时建议及早建立风险机制,建立高新技术的科技投资公司和风险担保公司,实现融资的市场化,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为企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标签:;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_优势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