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考中,数学学科分差往往是巨大的,学好数学能够帮助学生在高考中旗开得胜,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并且学生的生活环境及智力水平也是有差异的,由此就产生了所谓的“学困生”。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共同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学困生 原因 策略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学困生。通过本人多年的探索实践,从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方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基础差。在初中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把数学学好,进入高中后对数学有恐惧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造成数学成绩不断下降。
2.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要求不同。(1)从教材内容看:高中、初中阶段数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差距很大。(2)从教师的教学要求看:初中阶段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要求是学生大面积合格,求的是整体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时总是把深度、难度控制在教学大纲范围内,这与高中阶段选拔人才、适应高考水平的教学要求有明显的矛盾。(3)从学生的情况来看:首先,有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有“松口气”的思想;其次,基础不扎实,对所学内容前学后忘;再次,在学习方法上有的学生只局限于听懂教师的讲解,不能自觉地进行预习、复习和适当的课外练习。
3.缺乏动力和激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后进生照顾到或者冷落了,被冷落的学困生对教师有反感情绪,逐渐对学习消极厌倦;再加之有些教师知识贫乏,教法陈旧,造成了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学困生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少,精力少,学习方法不对头,有的过于迷恋某种特殊的爱好,有的兴趣分散,学习不专心,有的因为学习方面或生活方面的一时不顺利改变了原来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1.采取情感倾斜,走进心灵,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学困生更应给予更多的爱,要想做学困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就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与他们建立一个友好、平等的关系。这时,他们就会主动把老师当朋友、亲人,从而倾吐心声,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朋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转“苦”学为“乐”学。
2.抓好教材和教法的衔接。以立体几何的教法为例,我们采取了把“四关”的教法:(1)概念关——在教学中注意对定义、定理、公理中字、词、句的分析,注重实物观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运用,并注意结合对“平面几何”有关概念进行比较。(2)画图关——重视画直线、平面图形的程序,强调学生绘制空间图形的截面。(3)平面与空间转化关——引导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4)间接论证关——掌握反正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3.狠抓课堂教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线,建立启发式的教学体系,面向全体,帮助学困生,大面积提高质量。为此,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正确处理深与浅的关系;(2)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3)正确处理多与少的关系;(4)正确处理死与活的关系;(5)正确处理练与评的关系。
4.降低难度,强化实例,让学困生体会到成功的愉快。学困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对知识感到乏味,没有学习兴趣,这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因此,为避免学困生破罐子破摔,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控制进度,本着“浅,慢,粗”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使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5.帮助学生减少遗忘。(1)对教材前后联系松散,教师对前面已学过的重要概念,在教好新课的同时,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练习和复习,使知识重现;(2)对数形结合的教材,课堂教学重视“形”的分析,在“形”方面进行慢,实为数的方面收效快;(3)对无数形结合的教材,要抓住实质进行分析,尽量让学生学一题,触一类,了解一串。
6.加强课外辅导,组织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我们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首先要树立整体优化观点,相信他们是能够学好数学的。其次,成立数学学习小组,让数学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利用课余时间把所学的基本内容由他们再给学困生讲解一遍,直到学会为止。然后,老师布置二至三道与当天内容相关且较简单的题目由他们给学困生解答。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增强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成绩也大大提高了。再次,针对学困生各人的不同程度进行辅导,对他们学不好的知识进行辅导。
7.培养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穿线、连片、织网。例如在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一章教学结束时,以“平面的基本性质”“线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空间中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所成角和距离的概念”这三大片内容来复习、练习及考查,从而织成一章内容的网。
总之,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要反复抓,不能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帮助学困生认识自身不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其抵御社会上不良诱因的能力。那么我们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的,也才能真正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
论文作者:马建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学困生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关系论文; 教师论文; 教法论文; 正确处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论文;